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声称中国于今年8月试射了一枚携带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火箭,并推断它是一款“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此外,《金融时报》还详细描述了中国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的运行动态。《金融时报》称,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进入轨道后,经“环绕地球”飞行后会再次重返大气层完成“高超音速滑翔”,然后在距离目标很近时实施打击。
由于美国固有的防御体系都是针对呈抛物线轨迹的弹道导弹而研发的,所以说“高超音速导弹”令美国的既有防御体系失灵了。这无疑让拜登很紧张,让美国军方感到措手不及。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花了大量篇幅渲染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将令西方国家感到“担忧与害怕”,因为面对这一利器,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未构建出应对“轨道高超音速武器”的针对性反导系统和预警体系,也就是说美国等西方国家失去了针对该型武器的拦截能力。这意味着在中国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射程之内,西方国家的安全保障犹如真空状态,而这是西方国家所不能承受的。
对此,美国北美空防司令部司令格伦·范赫克也无奈表示,美国追求的本土绝对安全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刺穿了我们的防御网”。美国新任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也声称,“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赋予了中国具备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美国民众的安全岌岌可危。对此,我们不能排除美方不断扩散中方强化核战略的言论,是否在为美军扩大军费预算做舆论铺垫。”
不过,英媒在渲染了一番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先进性能后,还披露了一条消息。《金融时报》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公布了长二丙火箭第77次和第79次发射,但却留白了第78次发射的有关信息。英媒认为执行第78次试射任务的正是上述“高超音速导弹”。同时,《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此次试射“脱靶”了,“导弹”最后的打击点距离预定目标偏离了30公里左右。
如果中国官方不主动公开导弹试射动向,外界唯有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不能排除这仅仅是外媒的一面之词。不过,10月18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这一问题。赵立坚证实此次试验是针对航天器的例行试验,同时赵立坚表示,此次试验是为检测航天器重复性使用的可能性,对于降低航天工程的试验成本有重要意义。
此外,赵立坚还透露航天器返回前与配套装置完成了分离任务,并在陨落的过程中烧毁解体,最后降落于东海海域。赵立坚还表示,世界上很多公司都开展了提高航天器利用率的相关试验工作,中国将致力于同各国共同为航天事业的进步,为合理利用空间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