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征,地球表面共分为7大洲、4大洋。
说起其中的南极洲,你会想到什么呢?
憨厚可掬的企鹅、慵懒贪睡的海豹,还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罕无人迹!
南极的气候恶劣,是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洲!
如果说起粮食,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稻谷、玉米、小麦、土豆等等......
如果将南极洲和粮食联系在一起,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呢?
据调查,在南极储存着可供几十亿人口食用的粮食。
那么这个“粮食”是什么呢?竟然能养活这么多人!
南极大陆完全被冰雪所覆盖,目前还没有技术可以在上面种植我们熟知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前面我们所说的可供几十亿人食用的“粮食”,其实是生活在南极大陆周边的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
磷虾属于软甲纲磷虾目动物,我们平常食用的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动物,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可以说磷虾不是虾,那为什么名字中又带有“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磷虾的外形和虾特别的相似。
磷虾全身透明,体长约6~95毫米,身体分节,头部的体节被头胸甲所覆盖,腹部有7个体节,共19对附肢,游泳能力较强。
磷虾有雌雄之分,雄性的第1、2腹肢,内肢变形为交接器,是雄性和雌性磷虾最主要的区别,可通过此来进行判断。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区域,磷虾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周边的南大洋各个水域。
它们白天会在较深的水域休息,夜晚到浅层水域进行觅食。磷虾集群组成的队伍,有时可达到数百米长宽,它们的体积很小,所以密度非常大,每立方米的海水中磷虾的数量可达到3万多只。
磷虾在海水中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水温、光照、海冰、海流等因素。
这些因素归根结底是影响磷虾食物的分布,从而影响到磷虾的分布。磷虾主要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如硅藻)为食物,当食物匮乏时,它们的食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会捕食一些浮游动物。
南极磷虾头部电子彩照
磷虾数量庞大,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量最大的物种,也是最关键的物种。
在整个南大洋的生态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南极磷虾的总量约为1.25~7.5亿吨。其体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可能会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的海洋蛋白资源,享有“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库”的称号!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优质动物性蛋白的短缺更加严峻,国内外都积极开展对磷虾的研究。
贫瘠的土地
磷虾体内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蛋白质,但磷虾虾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只占完整磷虾的41%。
大部分的蛋白质在去除磷虾的甲壳和内脏的过程中失去,所以研究南极磷虾蛋白质提取技术至关重要。既要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又要保证蛋白质良好的功能。
目前使用的技术主要有:
碱溶酸沉技术,鱼糜加工技术,自溶技术,碱溶技术等。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技术不断突破,磷虾的提取率最高可达到90%,这对磷虾的开发和利用,是个不小的成就。
捕获的南极磷虾
磷虾因蛋白质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功能特性,以及其庞大的生物资源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可谓浑身是宝,丰富的蛋白质资源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有一定的医用作用。
从磷虾体内提取出来的磷虾油,是非常珍贵的保健食品和美容产品原料;磷虾体内特有的低温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可以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等。
我国磷虾蛋白研究与开发利用起步较晚,早在1970年,前苏联就开始在南大洋各海区开展磷虾商业性捕捞。
截止2012年为止,共有22个国家参与南极磷虾的捕捞或调查,总产量高达 762万吨。
前苏联捕捞量占总量的54.2%,即使苏联已经解体,但依然占据首位;其次是日本占23%,位列第二;挪威占6.3%,位列第三,中国的捕捞量只有0.3%,处于非常低的阶段。
正在捕捞作业的渔民
磷虾是等级较低的海洋生物,除了被人类大量捕捞,它们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鲸鱼、海豚、海豹、企鹅等等。每年将近有一半的磷虾,会成为其他海洋生物的盘中餐。
那么问题来了,长此以往,磷虾不会灭绝吗?
就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
磷虾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它们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进行交配。雌虾会在夏季进行多次产卵,每次产卵的数量大约数千粒,虾卵脱离母体后,会沉入几百米深的海底进行孵化。
而且它们一直是群居生活,在冰层下到处洄游,躲避敌害,所以虽然每年都会让这个族群损失一半的数量,但在强大的繁殖能力下,磷虾暂时并未遇到生存危机。
格陵兰岛的捕鲸人
为什么要说暂时呢?
因为磷虾虽然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但捕杀者有人类参与进来的话,这个平衡可能就会被打破,进而会破坏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
那时候生活在南极的鲸鱼,可能不是死于人类的猎杀,而是死于饥饿。
磷虾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利用是在所难免的。但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应该尽可能保护南极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