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暂时去除了抖音(抖音)。由于抖音(抖音)太容易上瘾,正确的算法总是引起人们对下一个视频的期待。
如同多数KOL(意见领袖)所说的,抖音是碎片化信息的集合体,过度沉迷就会毁掉你深度思考的能力。当时我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因为当我刚接触到抖音时,一刷就是两个小时。再回想起这两个小时,繁杂的碎片化信息,让我记不起任何一条有意义的视频。
等我放下手机再拿起书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耐心继续读下去。因为短视频能给我的高兴奋体验,纸质书籍给不了。
关于这一点,爱刷抖音的人一定有所体会。当我们刷到了一条开头不喜欢的视频立刻就会划过去,甚至不想再多停留半秒的时间。
但是看书不行,你不喜欢这一页也要看完,因为直接翻过去再看下一页你就看不懂了。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立马卸载了抖音。
原因有两方面,沉迷碎片化信息的高度兴奋会让我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看不进去书也不符合我励志向上的人设。
不过“抖音正在侵蚀我的思考力”这种观念并没有维持多久,一本有关主动思考的书籍,打破了我对碎片化信息的看法。
当我反过来再看抖音时,它就像一个能够锻炼我们深度思考的“工具”。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我认为,碎片化信息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01 信息碎片化是发展大趋势
碎片化信息就是迎合互联网而诞生的。因为有了碎片化信息,人们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取时事新闻。
个人认为,善用碎片化信息最成功的就属微博了。
微博火了 10 年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热搜可以用短短 10 个字就让我知道一则时下热点。以至于我每天再忙,都会抽出来 5 分钟的时间看看微博热搜,看看今天都发生了什么。
另外一点,经常玩微博的朋友应该知道,微博大V都有着相当强悍的文字精简能力,即使再复杂的信息,他们都能用 140 字以内的篇幅传达给用户。
02 碎片化信息的本质没有错
当多数人在说一件事是错的时候,我们不该选择盲目跟从,而是要带有反向思维去思考事物的本质。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且真理总是存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条跟踪报道。
一男子上学时期因违反纪律,经常遭受老师的体罚和打骂。20 年后偶遇当年体罚他的老师,拍视频对老师进行报复随后传到网络上,事后该男子被判刑。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一些营销号抓住了用户在学生时期都有过被体罚的经历这一点,声泪俱下地说“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等等说辞,然后指责法律的不公正。
有了营销号的推波助澜,好多人出来发声不支持法院的判决。但大家静下来想一想,带着反向思维去思考这件事。
老师体罚学生固然有错,但学生成人之后打老师就对了吗?这段视频传到还在上学的学生们,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在他们心智未成熟的情况下,会不会把视频中挨打的老师,投射成现在自己不喜欢的老师?
这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尤其是对现在的学生们。
碎片化信息与此事同理,当多数人都在诟病碎片化信息不好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它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
我看到最多的观点是:
“碎片化信息可以带来高兴奋体验,看久了大家就会对刺激略低的纸质书籍失去兴趣。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关注碎片化信息。”
似乎看上去有点道理,只要少关注碎片化信息就可以多些耐心看书了。
但大家不觉得“碎片化信息”有点冤吗?这逻辑就像是在说,因为“碎片化信息”很精彩,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不能看它们!
这套逻辑再衍生一些,会不会出现以下荒唐的说词:
“对不起,你太漂亮了,我们航空公司不能录取你。因为你的相貌会影响男乘客看自己的老婆。”
03 串联信息的过程,就是在内化信息的过程
有位同学喜欢听英文歌,歌词中有不认识的生词他就会停下来查一查。一首 2分30秒 的歌曲有 100 个左右的单词,他边听边玩就能掌握这 100 个单词,即便隔了一周也可以随着曲调唱出来。
他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就像小标题所讲的,串联信息的过程,就是在内化信息的过程。
正常背单词时,单词在脑中的记忆就是一个个基本点:
基本点
如果把单个基本点串联起来,牵动了一个基本点,其他基本点就会跟着联动:
连接点
比如学习英语时,直接放弃背单词改为背句型,效果就会好很多。因为学句子的同时也在学单词,通过句子学单词,单词有了上下文的链接,更容易记忆。
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打开些思路。
在学习上,把知识串联起来就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那在娱乐上,是不是也可以把碎片化信息串联起来,成为大脑的饲料呢?
其实当初刷抖音时,也有很多有意义且值得深挖的内容。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停下来去思考,而是点个赞想着以后再看,转而就投向了下一条视频。
结果是那类有意义的视频越积越多,一直就躺在点赞列表里,从未再复播过一次。
04 运用“信息串联”内化抖音的干货
本着“信息串联”能不能把抖音的碎片化信息串联起来,让其变得有价值。我在手机上重新装上了抖音,并且开始测试。
经过半个月的小测试,答案是可以的。
只不过测试前期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娱乐化内容过于精彩,时不时的会沉迷其中。另一方面是,抖音算法会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推荐内容,大多数视频属于纯搞笑类型,没有深究的必要。
等坚持到后期,抖音根据我的使用习惯,推荐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搞笑+干货的类型。这让我在轻松娱乐的同时,运用上述的“信息串联”又得到了新的启发。
走完这一周期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变得爱思考了”。这里不是说以前不爱思考,而是在日常中就会下意识地进行思考。
比如,看到路边的广告牌就会下意识想:“文案有点长,路过的行人是否有耐心看完是个问题。”
再比如,看到发传单的小哥就会想:”如果是以转化率为目标,应该简洁地说出产品卖点才行,而不是一句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这些不是我在抖音上获取到的知识,而是我本来就知道的。但是,以前看到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我就不会动脑子去想。
这就是我测试抖音这一周期,得到的另一个好处,加强了我主动思考的能力。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每当我刷到认为有意义且值得深挖的视频都会停下来,进行“信息串联”。
根据现在所呈现的信息,去大脑中搜索能和这条信息串联的信息,串联到一起再进行发散式思考。
说起来可能有些绕嘴,但画个图大家应该就懂了。
左圈是现在刷到视频的信息A,右圈是你已有的信息A+、信息B、信息C,其中你已知的信息A+,和视频中的信息A是可以连接到一起的。
另外,两者放在一起不单是两个信息,进行发散思考你也可以得出信息A++、信息AA+等等。
05 运用抖音练习思考能力的方法
刷抖音时还可以练习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以下是2个练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当看到一条干货知识,你的已有知识中,有没有哪一条可以和它产生连接?
比如我之前刷到一条视频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电影院卖票比网上卖票贵,还会有人排队去买。
在获取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我又联想到了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价格歧视”一样适用在这个场景里。
发散思考过后,我就对下个月的推广活动有了新的灵感。
2、针对视频中所表达的观点,你有没有反面案例来反驳此观点?
之前看到一个观点,作者说原生家庭可以影响人一辈子。
但我之前阅读过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书籍,原生家庭是会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但绝对不会影响一辈子,况且“原生家庭”本身就是一个伪心理学。
06 总结
今天我们打破常规,不被大众观点所束缚,探讨了碎片化信息并不是常人所诟病的那般。
中间部分我们探讨了,如何用“信息串联”将碎片化信息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在结尾处,我也分享出了自己运用抖音练习思考能力的方法。
其实本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当多数人都在说一件事物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带有反向思维去思考事物的本质。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且真理总是存在少数人手中。
我是阿懂,愿你在职场中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