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自拟作文教学,是在理解考试、认识考试境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想象、写作文的教学活动。我们学校向来重视考试教学,语文组老师在学校朗读考试的大环境下,更加重视考试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开展古诗徒手作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开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新途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练习古诗徒手是借用古诗展开想象、促进作文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理解古诗是写意写作的基础。
“随波逐流,寻源虽幽,但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因此,在对古诗进行写意创作之前,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正确理解诗歌。
1、品味和理解古诗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语言不同,更富有精炼色彩感、节奏感和动态质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让学生抓住诗人运用的表现力强的妙文。这些妙语是诗人从“数千吨语言的矿物”中提取的足以表达诗内容的短语,在表达主题、深化境界、突出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写意之前,要正确地品味和理解古诗的意思。
例如,在进行《村居》点的作文指导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特别是品味“济阳柳醉春燕”这句话的“醉”关键词,在古朴的恋曲伴奏下反复吟诵学生们“醉”
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诗歌的核心词句,对学生进行点分、指导、讲解,然后吟诵、解惑、看地图、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更加体会古诗的境界。只有正确地品味和理解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搜索、查询相关信息。
《孟子万章下》云:“朗诵那首诗,读那本书,不知道那个人能不能做到。是论那个世界。”意思是要理解一个人写的诗,就要理解那个人,理解他所处时代的特征。我们指导的对象是只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积累的文学语言不多,理解的历史典故也少。为了使这些孩子能够阅读古诗,自由创作,必须引导诗人和他的作品进入诗人生活的广阔时代背景。特别是要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才能窥见诗艺术的奥秘。
所谓的“熟人”是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因为任何作家只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掌握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以相应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的“论势”是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
比如:在教《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李白创作这首诗是在唐干院2年春天得到赦免,在百济省乘船东河的时候做的。学生只有了解诗人创作诗的时代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诗表达的含义。
例如:在写《村居》首诗之前,让学生们不仅可以查阅诗人的生平资料,创造背景,还可以根据诗歌内容收集描写春天的照片和春天景色的美丽诗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另一方面为徒手创作奠定基础。
因此,在进行古诗徒手作文的指导之前,首先鼓励学生上网搜索诗人写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写作风格、古诗的内涵等相关资料,这对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内涵大有帮助。
2,开展想象是写意写作的关键。
诗是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杂的生活现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蕴涵在最典型、最精致的形象中。 (诗,诗,诗,诗)这是诗人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的表现。当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古诗的Free创作时,不仅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把诗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打开成“泡沫”,还原成原来的生态,还要让学生读的“自己”用“自己”的感悟而不是“别人”来表达。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补充和发挥原始诗,骑着想象,创造原始诗。
1、完整性。
古诗的意义与古诗翻译或扩张不同。也就是说,不拘泥于诗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在理解和把握全市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将各诗句表达的各个场景前后连接、活动、整体融合在一起。(约翰f肯尼迪,《Northern Exposure》,《艺术》)讲课时,要引导学生在掌握背诵和理解的单词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要审视整首诗,注意写意创作的完整性。
例如:教授《江畔独步寻花》首诗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诗自由创作这首古诗,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诗人杜甫惬意地在河边散步。河水在缓慢流动。一群野鸭在河边树丛里嬉戏。他们追着我跑,有时跳进水里进行深水探险,有时振翅在水上长距离滑翔。诗人陶醉于眼前美丽的风景,继续往前走。“哎呀!”
诗人惊叫一声,连忙弯腰躲闪。原来,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从头顶划过,并在墙头不停地晃动,好象在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这都是因为春光太美了。请进来看看吧!”诗人推开一扇虚掩的门,走了进去。嗬!真美啊!园内花团锦簇,千枝竞秀。几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上下飞舞,三两只娇美的黄莺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个枝头,“恰恰”地歌唱着,好像在提醒诗人:“当心!路旁繁冗交错的鲜花会绊倒您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写意中,小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诗歌内容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而是在整体理解、感悟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想象到了,在明媚的春光中,“一群野鸭在江边水草丛里嬉戏。它们你追我赶,时而一头扎进水里,做着深水探险,时而扑腾着翅膀在水面上长距离滑翔。”的欢快、愉悦的景象,从而促使作者杜甫进一步独步寻花,看到了“园内花团锦簇,千枝竞秀。几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上下飞舞,三两只娇美的黄莺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个枝头欢唱”的活动场景。
2、情境性
诗歌的情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驰骋想象,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在指导古诗写意作文前,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 ,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
怎样再现诗歌的情境呢?这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
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情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形象充满了感情,情境也自然生辉,读来流利酣畅、气势飞动、欢情满纸。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诗歌的情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教学实例:
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使学生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活动的画面,然后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铺垫,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
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3、合理性
在进行古诗写意作文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1)情感线索
展开想象,要以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为线索。所谓想象要合情合理,正揭示出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展开想象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体会诗歌语言中的情感内涵,还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来体验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
写作实例:
《登科后》写意作文:
“我考中了!我考中了!”
孟郊终于考上进士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多少年的彻夜不眠,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他顿时百感交集,他要谢谢他那年过八旬的妈妈,谢谢他的老师,谢谢在这三十多年间帮助过关心过他的每一个人!
风儿沙沙,敲响了春姑娘的闺门;风儿沙沙,吹绿了柳姑娘的衣裙;风儿沙沙,激起了孟郊的思绪。正是春花烂漫的季节,风日晴好,孟郊骑着枣红色的马,在长安城内赏花,顿时觉得风光无限。风儿淘气地在他的衣裙里钻来钻去,孟郊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感到无比温暖。马儿不停地走着,仿佛看懂了主人的心情,跑得格外轻快。大街上人头攒动,不时传来一声声叫卖声:“买花喽!又香又嫩的月季花!”“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随之传来的是鞭炮声。长安城里到处是一片喜庆热闹的景象。
“来来来,各位乡亲父老,旺记今天开张,全部请客!还望以后多多关照!”“对了,考中进士可是件大喜事,怎么忘了庆祝呢?”说罢,他牵着马走进了这家名叫“旺记”的客栈。
“客官,来点啥?”正当孟郊环顾这家客栈的布置时,猛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韩愈。对,就是他!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开始谈诗论文……
傍晚,夕阳徐徐落下,孟郊重新骑上了他的枣红马,踏上了回家的路……
《登科后》一诗写意中,小作者以孟郊登科后,欣喜若狂地高呼“我考中了”开头,这个描写自然是出自小作者的想象,他以孟郊考中进士后的喜悦情感作为想象的线索,不妨可看作是对“春风得意”的诠释。如果我们联系孟郊连考三次才考上的经历,他的“得意”是可以想象的。
(2)生活线索
生活有其内在的逻辑。展开想象,不能不借助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诗人所撷取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刹那感受,而写意需要补充细节,这就需要以我们自己的生活来填补。
写作实例:
一位四年级学生在学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后,对此诗进行了写意创作: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现代人称为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
有一天,他到安徽省泾县桃花潭游玩。村人汪伦热情地款待了他,并盛邀他住在自己的家中。傍晚,汪伦忙开了,他杀鸡、宰羊,从菜地里挑选了新鲜的蔬菜,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汪伦想,在这么丰盛的晚宴上,没有好酒怎么行?于是,他从酒窖里拿出了一坛珍藏多年的上乘好酒,与李白对饮起来……
李白越饮越高兴,只见他双颊绯红,醉醺醺地走出小屋。屋外田野里蛙声阵阵,瓜香诱人。冷白冷白的月亮照着大地,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李白乘兴舞剑吟诗。
第二天清晨,李白起床后,看见汪伦醉酒未醒,便不愿打搅他,于是就自己收拾好行李,悄悄地离开小屋,径直走到桃花坛上船,船开了,李白坐在船头,一边欣赏桃花潭两岸秀美的景色,一边回想昨天与汪伦的交往,心中感慨万分。这时候,不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熟悉的声音,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唱着歌,和着歌的节拍轻快地走来。
李白面对此情此景,非常感动,脱口吟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学生在对《赠汪伦》一诗的写意中,以实际的生活为线索展开想象,想象到汪伦盛情款待李白的情形,杀鸡、宰羊,挑选新鲜的蔬菜,这是诗里没有的,但既然李白是来做客的,汪伦盛情款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三、先说后写是写意创作的阶梯。
在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后,先让学生讨论,进行口头表述。先说后写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作文教学方法。“说”的过程也是他们理清思路、斟酌语言的思维过程,同时,在说的过程中也更便于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同学之间可以交换意见,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取长补短,真正体现合作交流的功效。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解决。也可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架设写作阶梯,提供一些写作思路、方法。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完成写作后,可以进行集体评议,指导修改。
四、古诗写意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下面以指导学生对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进行写意创作为例,介绍古诗写意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1、写前准备
第一步:引导学生读古诗,感受春天。
老师先让同学背诵许多历代诗人描写、歌颂春天的古诗。使学生知晓,由于诗人当时的心情、境遇不同,同样的景色在他们眼中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因此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想象还原当时的画面,揣摩诗人当时的心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是有很大帮助的。
然后,选取清朝高鼎的《村居》一诗,继续用“读古诗,写作文”的方法,来进行写意创作。随着优美的乐声,师生反复吟诵古诗,感悟诗歌内涵。使学生好象看到:诗人闲居乡间,黄昏时在田间散步,看到早春二月的江南农村已是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碧蓝的天空中飘荡着孩子们放的风筝。这样一幅优美的、春意盎然的画面。
接着,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赏析诗句,还原诗歌画面。
2、理清思路
第二步:辅佐学生写作文,描述春天。
当学生还沉浸在,蓝天白云、芳草萋萋、青山碧水、红花绿柳,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图中时。教师要求以《村居》这首诗的内容为基础,把春天的美写下来。
先要求学生选一句诗句,读读诗句,看看画面,发挥想象,进行口头创作,并进行同桌交流。同时,大屏幕显示进行写意创作的要求:
(1)进行写意创作时,除了可对诗中的春景进行描述,还可描绘具有春天特点的其它景物;
(2)可按一定的方位来有序地描绘春天的景色,如以小溪为中心等;
(3)最后两句诗的写意可从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及风筝的造型,色彩、动感等方面进行描写。
3、交流互补
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再请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用15分钟完成这篇写意作文。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以便了解学生作文的情况。
4、指导加工
第三步:指导学生评习作,培养能力。
教师先建议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大屏幕出示要求):
语言规范 , 描述生动;
想象丰富, 情节合理;
情景交融, 意境深远。
然后,教师选取一位学生,把其所写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根据评议要求进行自由评议,其间,教师注意引导。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教师都有意识地围绕“春”而展开,使学生能看到满目苍翠,能听到清脆鸟鸣,能感到融融春意,让学生置身于盎然的春意中,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课件的制作也力求体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努力通过吟诵的方式来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学生在古朴的筝曲声中反复吟诵诗句,逐步体会到了诗文的精妙,“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中的“醉”字把春天里花红柳绿,烟霞迷蒙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此种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在学生进行写意创作前,先让学生选一句诗进行讨论口头作文。教师参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架设写作的阶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方法、句型。
通过教师的指导,尝试,四、五年级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意趣盎然的作文。
写作实例:
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对《春夜喜雨》的写意:
在成都的一个偏僻的乡村,一座简陋的茅草房里,住着一位须发飘逸的中年人,他就是伟大的诗圣杜甫。在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涯后,能够有这么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栖身,杜甫也感到莫大的欣慰了。
就在杜甫回来后的一个春天的夜晚,他走出茅草房,信步走在小道上,忽然,他感到一些柔软的雨丝轻拂在脸上,舒服极了!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那春雨仿佛有灵性似的,在万物回春时,它悄然无声无息地随风应时而降了!杜甫高兴地轻轻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再极目远望,见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闪着微光。杜甫不禁又低声喜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杜甫的心随着春雨的降临不断地舒展开来,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向远处望去,只见夜幕中田野上空笼罩着乌云,江中的小船还闪烁着灯光,那灯光在夜雨中柔和、温馨。透过朦胧的细雨,杜甫眼前呈现出一派美妙的景象。他想,明天一早,成都城内城外沾满了雨水的春花将是沉甸甸的,在晨光的照耀下红艳艳的,一片春意。
“野径云惧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阵喜悦构成了美妙的诗句。杜甫回到茅屋,一首《春夜喜雨》挥笔而成。
小作者对《春夜喜雨》一诗的写意,仿佛是编了一个故事来交代杜甫写诗的经过。以前,在中小学中经常做的“改写”形式的作文,而此次尝试的是“写意”创作,叫“写意”似乎比“改写”要好,“改写”可能会局限于原诗,而“写意”除了尊重原诗之外,更能驰骋想象。学生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了意趣盎然的作文,这就是可喜的。我想,这对学习古诗和学习写作都是有意义的。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然而,由于我们所指导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艺术体验不深、经验不同、思想单纯、艺术灵感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同一首诗中发现的世界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指导他们进行写意创作,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立足诗歌文本,对接作者情感展开合理想象,重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口头表述和文本拓展能力,必将对他们以后的写作、理解能力方方面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