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英
今年第一次热揭发高考作文题是北京卷的“各有自己的效用”。在惊叹北斗三号成功发射这么快登上高考作文素材的同时,也巧妙地将个人与整体、索娜与丹娜、个人与国家融合在一起,具有时代感和代入感,对引导考生理解时代、深刻思考人生价值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1道,命题紧跟时事,意义高,反映高考作文的要求规范,为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展示了原则性和个性化、大时代和小自我的辩证统一。例如全国II卷《与同一个世界青年携手创造未来》演讲、全国新高考I卷《与传染病中的距离联系起来》、天津卷《中国面孔》等命题,紧贴社会热点,看似宏大,但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全国III卷《如何为自己画画》、浙江卷《如何对待人生目标和过程的不确定性》、北京卷主题2《信息》等,正视个人与自我、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所有人的现实情况。考生大多数处于17 ~ 8岁的“三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思想正是从个人的小世界辐射到大世界的阶段。这些写作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施法空间,引导他们以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为杠杆,找到思考时代的基石。
这些看似不同寻常的主题极度考验考生的立意和角度。表达感情时不表现简单叙述的苍白机械,论证观点时不陷入彼此的中庸、浅薄,只找几个典型事例来证明,收集名言警句进行孵化,收集几个万能形式进行装饰,是写不出深刻、接近时代的优秀作文的。只有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发展、矛盾、全面的视角逻辑地结合个人的差异,才能深入、深刻地引导问题的探讨。最终要回到生活和阅读,特别是历史和哲学领域的阅读。
天津卷命题中列举了杜甫、屠呦呦、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中国面孔”,对民族文化形象的解读和对当前个体经营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厚厚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疲惫的笑脸、安静小巷中快递型温暖的双手”的素材,如果是对生活有一定观察和了解的考生,相信已经通过电视网络、新闻热搜、深度报道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从作文的角度来看,有人物形象和故事。如果考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调动阅读材料储备,将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联系起来,就很容易构思和动笔。
读书是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主要手段。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阅读密切相关,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浮躁的时代里平息自己,提高自我。(作者系市委干部)
[资料来源:株洲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