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爱湿
金良洙,东海商集团董事长,在他的家乡浙江省台州市享有盛誉的人物。
无论当地政府官员、公司老板、还是平民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兵。金良水从当兵入伍,转业回乡,到如今时间过去了50年。从时间上说,称他为老兵够格。但老兵这个称谓,大家并非按他的兵龄计算的,他在部队满打满算只有10年。称他为老兵,是因为他从离开军营那天起,始终坚守一个老兵的信念,老兵的情怀,老兵的气质,老兵的担当和追求。这才是称之为老兵的本意所在。他兵味十足,举手投足,活脱脱一个兵头将尾的老兵形象。如果你看到他远远的走来,那精气神,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双臂甩开,大步前行,犹如在军营操练场上进行队列训练的士兵。离开军营40多年了,在他的生活工作中,依然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兵,行为作风始终以一个兵的标准和要求严格规范自己。对此,只有了解他十年军营生活的人,才不觉奇怪。
一
1969年底,金良水当兵入伍到大连海军37122部队八一炮艇,担任后炮瞄准兵。当时,部队正在执行紧张的军事训练和艰苦的国防施工任务。部队首长看到这位白白胖胖,文文静静的新兵,满心喜欢,但又担心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小伙子,不适应东北干燥寒冷的气候和艰苦紧张的部队生活,一直在观察他对部队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表现。可能是他长得可爱,性格活泼,首长和战友们都爱和他聊天,经常给他讲述老兵和几位首长在部队锻炼成长进步的故事,使他慢慢领悟到,部队是所培养人才的大学校,锻造人才的大熔炉。好钢是炼出来的,好兵是在艰苦环境中干出来的。他经常看到上级下基层视察的首长,知道这些将军级的首长,当初和自己一样,也是普通一兵,是靠勤学苦练,努力拼搏,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才走到了今天。从他们身上明白一个道理,当好一个兵,是攀登将军之路的第一个阶梯,要当好一个兵,必须树立当将军的远大理想。从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开始了要当将军的梦想。
东海翔集团董事长金良水在公司会议上
他一改在父母身边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勇敢地投入到部队艰苦紧张的军事训练和超体力的国防施工中。哪里最艰苦,他往哪里去,拼死拼活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他还积极帮助战友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与他们谈心交心,战友们称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思想,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兵。
在他当战士的几年,年年立功受奖,被评为五好战士。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和信任,一致认为他是应该作为重点培养的好苗子。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成了基层的一名骨干。可谓心有所悟,必得其果。他的将军梦有了一个希望的开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扬帆起航,青云直上的时候,他遇到了未曾预见的灾难。1974年某日,他正在紧张地为炮艇保养,突然,电焊起火,他右手被严重烧伤。战友们迅速将他护送到医院,由于伤势过重,右手功能严重受损,他已不能在炮艇岗位上继续工作了。领导只好将他调到后勤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朝夕相处、风雨同行的炮艇,离开了他坚守多年的战斗岗位,带着伤残,带着遗憾到后勤报到。他虽然工作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一个战斗员的精神作风,但他心里明白,将军梦结束了,他的情绪一度陷入迷茫。
1979年底,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决定他退出现役,转业回乡工作。10年的军营生活结束了,公布转业命令的那天,他一夜未眠。
离开部队那天,首长战友为他送行,安慰他,鼓励他,希望他振作精神,珍惜10年的军队学习锻炼成果,保持和发扬军队的好作风,好传统,努力工作,为投身家乡建设而奋斗,争取当一名人民心目中的老兵。金良水向首长、战友郑重表示:我不会辜负部队组织的培育之恩,不会辜负首长战友的殷切期望,走出军营,我不会忘记自己仍是一个兵,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一名永不褪色的老兵。
他向首长、战友们行了最后一个军礼,向军营、向炮艇含泪告别。他转身向前,依然目视前方,挺胸收腹,甩开双臂,大步前行,向未来走去。首长战友们望着他的背影笑了,金良水永远是一位本色不变、一往无前的老兵。
二
金良水穿着刚摘掉领章的军装,戴着刚拿掉帽徽的军帽,走进了临海市杜桥公社办公室,将在部队十年所有封存好的个人档案材料和介绍信交给了公社领导。公社领导翻阅了他的档案,看了部队给他高度评价的鉴定和每年的立功受奖证书,喜出望外。说你在部队的出色表现,我们都知道,你是部队的优秀军官,回到家乡也是个难得的优秀干部,知道你转业的原因,回到老家工作,不会受伤残影响,你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就留在公社工作,把部队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公社建设中来。金良水表示,只要组织信任,我会像在部队一样,以一个老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延续部队的优良作风,领导指哪打哪,为杜桥父老乡亲服好务,办好事,全力投身杜桥事业,继续做好一名领导信得过的老兵。公社领导满意的说,这是发自一位老兵的肺腑之言,我们相信你,支持你。
当兵入伍时的留影
金良水在部队是一名基层干部,转业到地方不可能安排领导职务,只能任命一般工作人员。金良水对职务问题无任何要求,他说不管职务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的义务和责任,那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离开家乡10年了,他心目中杜桥还是十年以前的印象。要做好工作,必须深入下去,调查研究,看看十年杜桥的新变化,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
从转业到公社那天起,他少有坐在办公室,经请示领导同意,他天天走村串乡,与基层干部群众谈心聊天,了解群众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要求。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不少家庭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金良水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积极建议解决特困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离开部队之前,战友们给他凑了100多斤粮票,当时粮票比钱珍贵。他入伍10年,天天忙工作,对家庭少有帮助,给家里带100斤粮票,这应该是一家老小最喜欢的礼物了。他没来得及将粮票交给操持家务的爱人,就下乡考察工作。当他看到不少群众生活特别困难,没有与爱人商量,就毫不犹豫地将粮票全部分送给了困难群众,还送了三万多元钱,她相信爱人是会理解支持的。
金良水给群众送粮票送钱可解决特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但难以解决脱贫问题。如何解决积贫积弱的群众困难,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像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金良水的村子叫斜吞村,山多地少,每年每亩收入不足100元,是远近有名的困难村。他经过调研,认为应因地制宜种枇杷。他说服了村干部和村民,亲身找资金,搞种植实验。成功后亲身找销路。经过三年努力,获得丰收,每亩收入超千元,穷村变富村。群众感谢他,称他为致富带头人。
改革开放,使杜桥经济开始发展,个别人开始富裕起来,但仍有部分群众生活没大的改善,贫富悬殊开始显现。他想既然有人开始变富,就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找到了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在哪里?在群众中,在实践中,只要深入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发动群众,办法就会呼之欲出。于是他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天天到群众中找脱贫致富的答案和办法。由于他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威信越来越高。1980年被任命为公社党委委员、副主任,1982年公社改乡之后,他被选为党委委员、副乡长,1984年,乡镇合并又被选为党委委员、副乡长。在乡镇任职长达14年之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了14年。年年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他一心想着群众,成为群众知情人、贴心人,群众对他无话不说。他从群众的建议和呼声中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建设好杜桥,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三
2010年,金良水年满58岁,他正式向组织提出退休。按规定他还可以干到年满60岁,为什么提前退休呢?其实他心里装着大智慧,大想法,退而不休,以退为进,为杜桥人民做更大的贡献。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是转移战场,进行新的战斗;今天他提出退休,同样是转移战场,进行新的战斗,在有生之年,实现几十年的夙愿,为杜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最后的拼搏,做更大的贡献。
当时在杜桥有许多经营不善,盈利不多,勉强维持的小型旧企业,他决心有选择地改造旧企业,升级新产品,开发大产业。
1993年,他与弟弟妹妹一起成立了临海市东部装潢纸箱厂,弟弟金良炳为厂长,后来先后更名为台州市东海包装制造有限公司、临海市东海毛纺厂、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名字一改再改,产品质量却上不去,市场难以拓展。从成立到2006年,工业产值一直在1000万元人民币上下徘徊,除去成本,盈利少而又少。金良水对这个企业很熟悉,他认为生产上不去,瓶颈在缺乏创意创新,缺少对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上也缺少办法和力度。请示市政府并经当时企业领导人同意,他决心接管这家企业,担任董事长。
改变落后企业并非易事,要有人才,有资金,金良水恰恰缺少人才和资金。当时他一筹莫展,有人劝他,困难太大,别说快60岁的人了,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难能办成这么难的大事,少动这个心思吧。
在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那些日子,金良水睡不宁,吃不香。他反复想,难道自己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难道困难面前收手退缩?难道从此停止工作回家颐养天年,不再为人民谋利前行?
他闭目回想,想起在部队的日子里,每天天不亮就随部队跑步进入操场。拔慢步,甩大腿,进行艰苦的队列训练。脚磨破了,袜子被血染红了,腿练肿了,晚上疼的上不了床。自己没有怕苦怕累,忍痛坚持训练,练出了一个好身板,练出了精气神,练出了一个良好的军人姿态,军人作风,做到了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走到哪里都能让人知道自己有当兵的历史;他想起了在风浪激高的深夜,部队出海训练。冒着生命危险破浪前行,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任务,受到上级嘉奖;他想起在零下20多度的严冬,冒着刺骨的寒风,执行露天施工任务,脸冻肿了,手裂出了血口子,他们仍然挥汗施工,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磨练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意志。想到这里,眼前的困难又算啥呢?他横下一条心,不怕千难万险,为了杜桥,为了人民群众,越是困难越向前。他天天跑政府,要扩大厂房建设用地指标,他带领筹建团队到广州、深圳、义乌、福建、东北三省等15个省市的院校、工厂学习经验,考察人才。高薪引进了100多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还走亲串友请求经费支持。经过数月积极筹备,经政府批准,他正式接管了东海翔集团公司。他出任董事长,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始建设。
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中坚持学习
10年过去了,他在620亩土地上投资13亿,建起了46万平方米的厂房和花园式循环产业园,将过去分散的8个子公司全部集中在产业园。在广泛开展国内外市场考察基础上,先后开发了纺织印染、化纤、包装、塑料制品、熔喷非制造布、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园艺等多种产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质量稳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坚持科学管理,以人为本,追求质量和勇攀高峰的方针。全面实施“互联网”系统,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产量、效率等,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脑、手机直接调阅,销售人员也能及时了解到订单的生产情况。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东海翔集团产品质量、产能、销售一路走好。仅服装面料每天能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出货量。他们生产的多种产品销到国内各省市,还销往欧美、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产值由接管前的1000万人民币提高到2020年的16.5亿人民币,创利税超2亿。
目前,东海翔集团拥有知识产权、各类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在马德里欧盟等27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同时,集团还获得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科技企业、中国出口名牌企业、浙江清洁生产企业、绿色企业、诚信企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浙江省名声鹊起的优秀民营企业。
当干部时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四
金良水事业成功了,他的担子也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因为他的产品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天天在接受国内外市场的考验。时时在接受海内外的评判。尤其是在美国挑起贸易战之后,他要顶住压力,错位发展,抢占市场。他知道,他面临的考验,不仅是考验他一个人,是在考验他的产品,考验他的团队,考验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想到这里,他反而不觉有压力,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动力。
当他一个人走入车间,站在排排机器中间,欣赏机器有节奏的悦耳声音,观看到部部机器上下左右翻动,精美的产品不断展现在面前,他似乎觉得自己是站在一个宏大的交响乐队前的指挥,不由自主地挥动双臂扭动身体,享受幸福和快乐;他又似乎走进军营,面对一排排站立整齐的“官兵”,他似乎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无衔将军。他笑了,笑得开心;他自嘲,自嘲将军梦在这里“实现了”。
金良水在工作面前是拼命三郎,他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令人佩服。他天天起早贪黑,忙碌在办公室和车间,不到深夜少有回家。他老伴是位贤妻良母,但有严重关节炎,行动不便,疼痛使她彻夜难眠。金良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伴,只能以内疚的心情请老伴理解。
金良水是心怀责任和毅力在拼命工作,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钱也越来越多。别人尊重他,信服他,称赞他,也担心他的身体。但他心中无我,从不把公司当成自己私有的财富。他认为公司要他组织带领,但工作靠全体职工干,利益让全体工作人员和社会分享。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职工视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他知道尊干爱兵是部队的光荣传统,不爱兵的军官不是好军官;同样在企业不爱员工的老板不是好老板。集团公司有2000多名职工,每当生产形势好,盈利多的时候,他不忘给职工加工资,这是他十分自觉而高兴的事。他心里明白,2000多名职工,背后有2000多个家庭,有上万个家庭成员,他们的利益与公司发展联系在一起。大家都希望公司越办越好,金良水也希望所有家庭成员生活越来越好。
金良水把公司职工利益摆在重要位置,无论工作多忙,他不忘关心职工生活。每个职工在公司有一间免费宿舍,在外租房,公司要补助租金;当地有吃夜宵的习惯,他总是安排最好的食品让职工品尝,每到节假日,他一定与职工共进午餐;为了统一职工服装,他每年为每位职工定做四套高质量的工作服,全体职工无不尊重这位善待他人的老兵。
关心弱势群体、贫困家庭、残疾人,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拿出不菲的资金,解决他们的生活、医疗、上学等困难。杜桥人无不夸金良水是好人,是善人。这话他爱听,他就是要做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好人善人。
五
金良水事业做得越来越大,自然对社会贡献也越来越大。他感到欣慰,因为这正是干事业的目的所在。但他面对社会经济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深感力不从心。他在想,靠他一个人,一个企业是难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他想到杜桥人历来勤劳能干,不怕吃苦、善于经营的传统,在本地,在全国乃至在海外,杜桥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事业心,也有家乡情怀,应该把他们请回来,共同为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杜桥人民建功立业做贡献。
他很快起草了成立“杜桥乡贤协会”的报告。经政府同意批准,于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杜桥乡贤协会”,大家一致选举金良水任会长。他腾出自己家三层计1000多平方米小楼供协会办公,拿出100万元做开办费。目前共有408名会员,包括政界、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医疗界、农业界、文艺界和军界。会员来自省内251人,外省150人,香港4人,美国3人。在首届会员大会上,金良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各位乡贤,天是故乡蓝,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情是故乡浓。无论走多远,最魂牵梦绕地仍是故乡,无论人在何处,我们的身上都有杜桥烙印。今天,你们从四面八方回到杜桥老家,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深情沃土。出门时,你们和我当年一样很年轻,今天也和我一样,慢慢老了。但无论年龄大小,我们不忘杜桥养育之恩。这些年,杜桥在发展,在变化,群众生活也在逐步改善,但发展不平衡,有的群众还有困难。成立“乡贤协会”,就是凝聚智慧和力量,发扬乡贤们爱国爱家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发展杜桥,为杜桥人民谋幸福。金良水一席话,唤起了全体会员奉献家乡的一片爱心。在很短时间里,他们在金良水带领下,援助基金1000多万元,支持乡村教育,帮扶贫困群众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同时在武汉疫情暴发后,金良水进入工厂车间,亲自指挥,昼夜奋战,在第一时间将高质量的口罩发到了武汉,同时还将口罩出口到欧美、亚洲、非洲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响应党的号召,夺取抗疫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
金良水认为,乡贤们行动为老百姓救了急,但这种救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真正使杜桥富起来,使所有杜桥人过上好日子,唯有大力发展产业,吸收更多杜桥人就业,创造更多财富,让每个杜桥人兜里有钱、居有住所、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于是他走出杜桥,找到全国各地乡贤,动员乡贤们回乡投资建设,把杜桥产业做活、做大、做强。金良水的建议说出了所有乡贤的心声,他们纷纷行动起来,落叶归根,回乡投资建设。金良水在集团循环产业园620亩土地上,投资20亿元扩建厂房到48万平方米;13名乡贤联合投资50亿建设七项重点工程,投资3.4亿建杜桥国际酒店,4名乡贤投资12亿建造了杜桥眼镜城,乡贤副会长金崇高投资10亿,建造了白沙4座商住楼,副会长李淑云投资2.4个亿建造了中央学府。副会长金平华投资15亿元建成48万平方米的眼镜小微创业园。同时几位乡贤还投资建造了杜桥商务大楼。经过几年共同努力,使杜桥面貌一新。建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型城市。
亲自到商家考察销售情况
金良水走在杜桥镇车水马龙的大道上,眼前路旁是片片高楼大厦,一座座商业城,栋栋星级大酒店和无数个市民开办的特色小商铺。看到如潮的上班族急行在人行道上,堪比行走在大都市的商业中心。迎面走来,一个个他熟悉的面孔,在热情与他打招呼,他笑了,大家都笑了。大家在看金良水成功的笑脸,金良水在看大家幸福的喜悦。
年近七旬的金良水,花白的寸头、春风满面,略显微胖的身板依然硬朗。他想到集团循环产业园,正在热火朝天地扩建,一个年产值超过30亿,中国最大的旅游用品原料生产基地即将落成。金良水是分身无术的大忙人,他想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深感忙的开心,忙得扎实。此时,他突然想起来,今天一批刚出厂的新产品即将装箱外运,等他做最后的质量检查。想到这里,他目视前方,甩开双臂,大步向前走去。富起来的杜桥人看到雄赳赳气昂昂,一往无前的金良水,发自内心的赞叹:永远不变的老兵——金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