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烀苞米、炒叉子、玉米烙、锅出溜儿、贴饼子、苞米干粮、松仁玉米、玉米温面……东北人吃玉米,到底有多少花样?占全国6.98%人口的东北人种出了全国总产量占比42.80%的玉米。那一口大碴子味儿,最是撩人!
文|金甲叁
东北,玉米丰收
玉米,东北大粮仓的压仓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在全国总产量占比42.80%,而被大家天天念叨的稻米则占比19.50%,而2020年“七普”东北人口在全国占比仅为6.98%。
在中国的每10根玉米中,有4根户籍来自东北。看来,在东北净流出的不仅仅是人口,更多的是灿若金玉的玉米。
玉米可是好东西,也许你并不爱吃,可是你的生活绝对离不了它。
玉米丰收
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青贮玉米更是畜牧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加工制成的玉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餐饮业、酿酒业与发酵工业,尤其是从玉米制成的纯度99.5%无水乙醇更是目前乙醇汽油的重要原料,您家的汽车天天都得喝它……
在东北,玉米也叫“苞米”。
东北农民在苞米地里咳嗽一嗓子,大概率全国粮食市场都得“感冒”……
当然,东北人是深爱苞米的,要不然那传说中的“东北大碴子味儿”何从而来?
大碴子粥 | 东北人的乡愁
大碴子粥
有人说,东北人说话一股大碴子味儿!
对此,东北人一笑置之,我们素以标准普通话自居,而且对于你不懂大碴子的滋味,深表遗憾。
大碴子是粗野的,金灿灿,硬如石砾,但煮成了大碴子粥,却是粘糯迷人的。
芸豆大碴子粥,那一份绵甜香糯,是多少东北人的乡愁……
在我家,母亲最爱大碴子粥。
每逢秋收过后,农村的大姨总会第一时间送来正当季的大碴子。
母亲少不得要熬上一大锅,把我们这些子女招呼回来,共襄盛举。
一大碗芸豆大碴子粥,再配上半颗流油的咸鸭蛋,那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烀苞米 | 东北人的啃青
啃青,城里人是不懂的。
夏秋之际,田里的庄稼还未完全成熟,趁着恰到好处的鲜嫩,拿来吃才有风味。
烧青麦、煮毛豆皆为啃青,而东北人的啃青,则是烀苞米。
夏末时分,苞米尚未熟透,指甲一掐米粒,汁水爆浆,此时拿来用铁锅烀熟最是可口。
烀苞米必须用粘苞米,尚未熟透的青棒子,外层的皮色嫩青,不可尽去,留上几片与苞米棒子下锅同煮,才有风味。
烀熟的粘苞米,口感粘糯甘甜,尤其米粒嫩弹,正是啃青迷人的关键。
妻子最喜这种啃青的烀苞米,一口气能啃下四穗粘苞米,只是她出生在城里,一直以为有一种独有的苞米品种,才会如此又嫩又粘。
每次在路边小摊,她看见有卖烀苞米,便要去试吃一根,合意则要买上一口袋,可惜摊主的苞米常常都是熟透的,绝无啃青的滋味。
苞米棒子
有一年,父亲的好友退休,从城里搬到了农村生活,在院墙边种了苞米,可惜老爷子不懂农事,苞米种得发育不良,尚未生熟就被老爷子掰了几十根送到了我家。
不想长得不起眼的苞米,烀熟后竟风味大增,妻子饱食一顿,至今还在惦记人家老爷子种的苞米……
玉米面条 | 东北造
玉米面条
说起吃面,东北在国内排不上名词。
前有苏式汤面、粤式竹升面、川渝小面,后有大西北诸省臊子面、油泼面、拌面等碳水炸弹严阵以待……
可论玉米面条,那是大东北的独一份!
在东北,玉米做面条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酸汤子便是东北玉米面条的1.0版本。
虽然酸汤子在东北依旧可以吃到,但是玉米面条早已在黑土地上开枝散叶,进化出了更多的模样。
丹东,黄蚬炒叉子
在丹东,有一种炒面,黄蚬炒叉子。
你一听这名字,是不是直犯迷糊?怎么滴?叉子也能吃了?
此叉子非彼叉子。
在丹东,叉子,也叫米叉子,是一种玉米面条,脱胎于想当年的酸汤子。
没有了酸汤子上头的酸劲儿,米叉子却继承了那优秀的口感…
鲜肥的黄蚬子,爽滑弹嫩的米叉子,在猛火加持上滋味彼此交融,临出锅撒上一把韭菜,那鲜香的滋味被勾搭得淋漓尽致。
说起玉米面条,我总会千言万语……
延边,玉米温面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面可与延吉冷面齐名,玉米温面。
吉林延边人口味刁钻,凉面不过瘾,要吃带冰碴的冷面,而热面太烫嘴,一口玉米温面才恰到好处。
在延边,玉米温面最接地气。
也许走在大街上,你看不到一家专营温面的饭馆,可是在烤串店、冷面馆,甚至传统市场的小摊子上,总有大口秃噜玉米温面的本地饕客。
延边和龙的头道镇,在偏僻的小街上总会扎堆停着一排排的汽车。
别惊讶,这都是贪嘴的食客驾车几十公里,就为了吃一口温面……
苞米干粮 | 有多少花样?
苞米干粮
干粮,碳水主食的硬通货!
但是,东北人对于“苞米干粮”的另辟蹊径的理解。
刚掰上来的玉米棒子,剥掉玉米皮后留下备用。
将玉米棒子直接在擦子上磨成生玉米糊,佐以葱花、鸡蛋、豆油、盐等,搅拌均匀后铺在玉米皮上,隔水蒸熟,其香气撩人,郁郁菲菲。
当然,东北人对于苞米干粮的理解,不仅于此。
玉米面,锅出溜儿
锅出溜儿,最解苞米味!
玉米面做的锅出溜儿,最是松软香甜。制作看似简单,却极其考验手艺。
一斤玉米面,九两开水来烫面,自然放凉后用手攥透攥匀,打上两颗鸡蛋,加上白糖和酵母粉。
再用一斤半的凉水调成稀糊。别怕太稀,这是锅出溜松软的关键。
盖上盖子发酵至起大泡而至,用筷子调匀后,上锅烙制即可。
早些年,都是在大铁锅里烙,因锅底圆,迷糊顺势而下,烙出来的饼子行如鞋底子,故名锅出溜儿。
模样并不讨喜,可滋味却是香甜松软,别说是干粮,就是当零嘴儿也不差蛋糕几分。
贴饼子,也是一种大东北的苞米干粮。
吃铁锅炖时,少不得要贴上一圈饼子,贴饼子的味道自是迷人,但是气势上大气磅礴。
铁锅炖,满满的东北风情。
以大为美的铁锅炖,充分体现了东北人饮食观念,尤其是那一圈玉米面贴饼子,极像东北人秉性,模样未必讨喜,但是实惠解馋管饱…
苞米做甜品 | 甜过初恋
松仁玉米
东北苞米的甜,滋养了东北女人的美。
在东北,有一种女士菜叫做松仁玉米。
黑土地上玉米粒,长白山上红松子,佐以青豆、胡萝卜丁等等,做成了这道老少皆宜,深得女士喜爱的松仁玉米。
当然,东北老爷们也喜欢吃,抄起一勺子可劲往嘴里擓……
玉米烙
玉米烙,又酥又甜的小零嘴儿。
每年玉米当季时,我总要在家里做上一份玉米烙解解馋。
玉米脱粒后在清水中煮,加入三勺白糖,直至粘糯为止。
取出玉米粒,加入糯米粉与玉米淀粉,加入少许玉米糖水,搅拌均匀,保证玉米粒挂上一层糊。
热火凉油下入玉米,平铺成饼状,在热油中半煎半炸,直至金黄酥脆。
出锅后沥干油份,切成块状撒上白糖、炼乳即可。
怎么一个酥脆香甜了得,尤其是玉米粒最是淘气,在牙齿间蹦跳,嚼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大苞米 | 东北的风情
玉米,并非东北土著。
清朝时,玉米随平定三藩之乱的八旗子弟来到了东北。
几百年过去了,多少风流人物俱化作一抔黄土,可是玉米却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东北大苞米。
2022年春天,疫情反复,东北人没有被“口罩”打败,春耕抗疫两不误。
希望疫情过后朋友们能来到东北,啃上一穗烀苞米,喝上一碗芸豆大碴子粥
那大碴子味儿,特撩人!
#苞米##玉米##东北玉米##烀苞米##大碴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