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捻捻转儿的人很多,但吃过的不多了,这种食物的年代似乎太过古老,六七十岁老人还有能记得,五十多岁的人吃过的都不多了。
捻捻转儿何时被发明出来,笔者无从考证,只听说这是青黄不接的时期粮食,制作捻捻转儿需用大麦,也用小麦的,只是小麦要比大麦精贵,少有人用,这种食物也算是时令吃食,只有在夏初之时制作。
据老人讲制作捻捻转儿用的是米大麦,这种大麦的学名,笔者未能考证出来,这种大麦是在年后种植,是不过冬的,直到夏初,小麦还未成熟,大麦的颗粒却已经变得饱满起来,正是制作捻捻转儿的好时节。
捻捻转的制作并不复杂,只是在旧时鲜有机械,颇费人工,首先收割麦穗,放在袋子里,摔打揉搓,脱去麦壳,而后用锅翻炒,最后用石磨捻磨,因为麦粒未经晾晒,自带水分和粘性,随着磨盘的转动,捻捻转儿类似断断续续的面条从磨盘间流出。
刚刚磨出的捻捻转儿,当时就可食用,一根根得吃,显然是不过瘾的,有人会将其团成球状,一口咬下,大口咀嚼,除了香甜,更多的是果腹解饿。饱餐之后将剩下的捻捻转儿带回家中,撒上蒜汁和盐凉拌,即是菜亦是饭,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笔者80后,很小的时候听奶奶说过捻捻转儿,不过那时候已经没人在做这种食物了,小孩子都馋,便吵着跟奶奶说吃,奶奶在地里摘了一把青麦穗,在灶火膛里烧去麦芒,用长满老茧的手,在笸箩里将麦粒搓捻成条,而今的记忆有些模糊,却想不起那时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