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房间照明
方向照明/图片
白醋地又名白体鸡,上汤浸泡地,是南宁传统名品,起源于明代,是清末民国时期南宁庆典佳缘和传统婚礼的十大菜系之一。
也是祭祀送礼必备佳品,南宁民间有“无鸡不成宴”之说。清末民国时期,南宁传统婚宴家宴十大传统名菜分别是:鸡茸宴羹、白切肥鸡、香酥醉鸭、网油腰卷、萝卜鱿鱼、梅菜扣肉、榄角蒸肉、焖柚子皮、酸甜排骨、菊花炸鱼。其中,白切肥鸡又是宴席中一道必上菜品。
一 白斩鸡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白斩肥鸡选料方便,价廉物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一直流传至今。
过年吃鸡,是因为“鸡”字通“吉”字,也通“祭”字,过年吃鸡,有图“大吉大利”的寓意。春节第一餐全家要喝鸡汤,象征一年“清泰平安”。其中,家中主要劳力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人们通过过年必吃鸡的年节方式,把这个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南宁是一个无鸡不欢的城市。
在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纳彩就是男家向女家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纳彩需要携带礼品,古代是要拿一对雁作为礼物,后来发展成拿一对活鸡。鸡代表生生猛猛,也寓意凤凰,有鸾凤和鸣之意,一般提亲都会讲究鸡公鸡乸各一对。
除了提亲,老一辈都有祈福祭祀的习惯,坊间流传有“不能让老祖宗吃死鸡”一说,因为古代祭神的时候,不但要求有鸡,还要有鸡血,相传鸡血可以辟邪。虽然如今的祭祀仪式早已被不断简化,但也会要求用挖了内脏,将双脚绑起来的鸡。“无鸡不成宴”“拜神唔见鸡”,在粤语中有大量与鸡有关的民间俗语,足见鸡在南宁人心中的地位。
古代有众多描写鸡的诗句。唐代白居易《晨鸡》:“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明代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白斩鸡的做法出自北馔,是伴随唐代“索唤(快餐)”而诞生的“旋鮓”肴馔,它是宋代士庶南迁,给南烹带来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二 李白和白斩鸡之间的联系
唐盛时期,由于宫廷官员为加快工作节奏,“索唤”快餐业应运而生,催生出“旋鲊”美食的雏形。“旋”即马上、即刻的意思,“鲊”即为食物提鲜、调味用的拌和佐料。“旋鲊”类似我们当下用各种调味品,放在各种切好的荤、素熟食中,拌匀上桌的凉菜制作。
唐代李白诗云:“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亭上豪饮,而菜肴仅一道黄金鸡,黄金鸡就是白斩鸡,也十分符合当下现代南方饮酒之人的偏好。何为黄金鸡肴馔?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记载,这道从唐代传承而来的黄金鸡肴馔:“其法燖鸡净,用麻油、盐水煮之,入葱、椒,候熟擘饤,以元汁别供。”其中“燖鸡净”为汆水后,去血水和清洗掉鸡背骨内的血块,然后用麻油、盐水煮熟,斩切装盘,撒上葱、椒跟元汁蘸料。这里除了用麻油和盐水煮熟,基本烹饪和食用方法与现代接近。唐代,黄金鸡作为旋鮓,夏日里保鲜,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井水“冰镇”。史籍记载像宫廷官员享用的清风饭,其清凉的效果,都是通过井水的低温获得的。把黄金鸡冷激,得到皮脆肉嫩的效果,其简单的方法,绝不可能留待现代人发现。至于迅速冷却,使鸡中的蛋白酶停止分解,达到鲜嫩的效果,这样的现代烹饪理论,古人是不得而知的。同样,唐人在宰杀鸡前给鸡灌醋,也不可能知道会产生更多的氨基酸原理一样。
按照古人对食材的命名习惯,黄金鸡即是三黄鸡(脚黄、皮黄、嘴黄),其鸡种在我国唐代已经有了。
白斩鸡为何在众多菜肴中保持一枝独秀,长盛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游离于鸡外的氨基酸与盐结合,产生谷氨酸钠。当嫩鸡肉与蘸料的盐分,在口腔中不断咀嚼搅和,瞬间产生大量的鲜味,味蕾的舒适感,通过神经元,大量传导进大脑,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惬意和愉悦。
三 无情鸡的典故与民俗
南宁人喜欢吃鸡,宴席上更少不得要点白斩鸡,有心人会发现,鸡头从来就没有人会主动去食,如果真有人主动去夹来吃,那他一定是不了解民俗的人。
清末民初,店家与雇员之间,大部分不存在用工时限的契约,盛行在商圈的普遍做法是在开市宴或尾牙宴中,老板亲自夹一块鸡肉请员工,吃鸡这一动作,宣告着这位员工将不再被雇佣,称为“无情鸡”。过年商家启市前,会设宴慰劳员工,一般设在年初二,被称为“开牙宴”。宴席上,会出现一道酬神用的“生鸡”(雄鸡),寓意生意兴隆,员工们吃这餐饭时,虽然有一桌子的大鱼大肉,但心底并不欢欣,脸色凝重,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如果这时老板对手下训话,他们的心才略感安乐,说明老板对自己还有期望,暂时能保住这份工,如果老板满嘴吉祥话,并夸奖员工表现好或是能力强,接下来话锋一转,请“另谋高就”,这时老板还会将一块鸡肉,放到员工的碗里,实在做不出此举的,老板会有意将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员工也只能战战兢兢认命屈从,连辩驳的话也无从诉说。
“不怕‘无情鸡’,最怕‘冇尾牙’”,这也是对无保障用工制度的担忧,每到岁末尾牙,多指农历十二月廿六,也有说是农历十二月十六这天,商家会设“尾牙宴”,吃完这餐饭就“收炉”,员工各自回家过年,东家论功行赏,结清全年薪资,同样也会上演“无情鸡”事件,若吃到老板夹鸡腿的员工,自不必更多言语,知道吃完饭后去账房收封利市(红包),节后就不用再返工。
虽说“无情鸡”的确是很无情,但是起码还有一桌宴席,更甚者,孤寒成性或是生意不景气时,连“尾牙宴”也能省即省。员工聚餐,知悉就里的,谁也不情愿让白切鸡的鸡头对准自己,有些懂得开玩笑的,会说把鸡头用来孝敬老板,若是识趣的当家人,只需用筷子将鸡头翻个方向,鸡嘴朝上或朝里,这样鸡头就可以不面对任何人,和乐氛围也弥漫开来。以食物来反映社会百态,或是含蓄委婉的掩饰,道是无情也有情,这也是饮食文化的特征。
四 白斩鸡食用营养价值
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是蛋白质最高的肉类之一。鸡肉性平、温、味甘,入脾、胃经,可益气,补精,添髓,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可提高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
黄栀子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味苦,性寒,无毒。归入心经,胃经,肺经和三焦经,具有解毒利湿、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
猪骨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猪骨性温,味甘、咸,入脾、胃经,有补脾气、润肠胃、生津液、丰机体、泽皮肤、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
方朝明
白斩鸡的传统制作技艺
原料:土线鸡1只,汤底1锅(猪扇骨1块、水10斤、姜1两、葱1两、黄栀子3粒,白胡椒5钱、盐1两)。
汤底的制法:将水入锅,放入猪扇骨、姜、葱、盐、白胡椒、黄栀子,煮开后,熬制3小时,冷却。静置2小时。备用。
蘸料的制法:原料有沙姜2钱、葱1钱、香菜5分、酱油6钱、糖1分、鸡粉2分、花生油2钱。旺火烧锅,锅内油温至80℃,放入所有原料,煮开,食时淋上鸡肉即可。
鸡的制法:将鸡洗净,去杂质,过水去腥。将汤底烧沸后,把鸡放入烧开的汤底,浸入捞起,反复3次(称为传统“三浸三捞”法,这是制作大白切鸡的关键环节,鸡只小则要用另外的做法)。然后将鸡放入汤底,汤要浸泡过鸡身,以防鸡生熟不均,在极微小火中,煮20分钟至熟,捞起,过水,放入冰水中冷却,浸泡半小时,使其皮脆肉嫩,锁紧鸡身胶原蛋白。斩件,按鸡形状摆盘,配上蘸料,即可食用。
特点:香滑爽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