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你身边的汽车专家 ☞
国内顶尖的汽车设计师在汽车之友的邀请下齐聚一堂
师夷长技以自强——张帆
我们与国外品牌在设计上的差距,还是设计体系不够完善,自主品牌还在摸索阶段,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产品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造型设计首席总师
2011年上海车展,时任奔驰设计师的张帆与他设计的A-class概念车一起站在展台上,接受媒体和同行的致意。此刻也许只有自己知道,这是他在奔驰的最后一个作品,不久的将来,他将会投身到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中。
与其他本土设计师相比,张帆的成长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幸运加坚持”,他不否认自己的运气,在他上学的那个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处于代工和模仿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实践和交流显得更加珍贵。于是,决心要做汽车设计的张帆开始频繁参加设计比赛,也许是当时国内设计专业学生不多,但更主要的因素是他与生俱来对于设计的理解和不懈的坚持,让这个年轻人斩获了很多设计比赛的大奖。付出总会有收获,就在2002年,他参加了由auto motor und sports举办的设计邀请赛,一共8个学校参与,当时他所就读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院)派出了他和后来担任锤子手机设计总监的李剑叶参加比赛,通过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车和品牌设计夺得了最佳品牌设计奖,就在德国答辩会的茶歇期间,一位年长的设计师找他聊天,问到了毕业后的打算,当时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在外国设计师面前答辩的张帆还不知道,这次谈话对他今后的设计生涯有什么影响。
这个人就是当时奔驰设计部的二把手,仅次于彼得·帕菲瑞(Peter Pfeiffer),而此后他通过来中国交流的前景设计师莱西克表达了想邀请张帆加盟奔驰的愿望,这对于一个还没走出校门的未来设计师来说显得过于不现实了。经过了一年艰苦的审核与等待,张帆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汽车品牌的设计部。
然而短暂的兴奋之后,张帆面对的却是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差距,无论是绘图手法,还是对产品对设计的理解,都让他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在奔驰,每一个项目都是靠竞争选拔的,他记得第一次参与设计项目是奔驰GLK,就是目前还在国产的这一代。当时所有的设计草图都被放大几十倍投影到一面巨大的幕布上,此时所有的细节都一览无余,与同事之间的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
经历过打击后,张帆的斗志反而更强了,“要想改变环境,必须先适应环境”,凭借对于电脑软件的掌握,他从零部件设计开始做起,逐渐掌握了一些奔驰的设计流程和理念,也渐渐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去。他的目标是先要赢得1:4的模型入围,再到1:1,最后能够胜出最终方案。第一个目标他用了1年半,SL的设计他成功入围到1:4模型阶段,这次进步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心。2004年生日当天,他的团队主管把一份终身合同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
从此以后,张帆开始进入了疯狂模式,奔驰SLK,新一代SL,A-class,他几乎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设计师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有了新的想法。
在奔驰,做的再好也是整个设计体系中的一环,没有更大提升的空间,而此时国内的自主品牌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当然也是广汽领导的务实和诚意打动了他,于是在2011年5月份,他阔别了工作八年多的奔驰设计部,来到了广州,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张帆强调,作为一个新的自主品牌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随波逐流,要分阶段的逐步发展。首先要有存在感,让大家能通过产品认识这个品牌,传祺初期的产品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张帆来到广汽第一件事就是逐步确立品牌的基因,他提出了更加有识别度的“凌云翼”设计元素,并在GA6和GS4两款车型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果说GA6还是投石问路,那么GS4这款SUV真正为广汽传祺也为张帆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月销过2万,口碑和品质都很出众,但是最后影响购买的还是设计本身。
张帆把奔驰完整的设计流程和理念带到了广汽,虽然从设计周期上进行了压缩,但是关键环节没有丝毫省略,就是要突出产品的品质与传承。说到与国外品牌在设计上的差距,他也直言不讳,主要问题还是设计体系不够完善,国外品牌已经有了成熟的工作体系,而作为自主品牌来说还都在摸索阶段,适合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产品。
从一名毕业生到奔驰终身设计师,再到自主品牌的掌门,张帆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不少关键节点,他毫无例外地把握住了,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对设计的执着,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汽车之友 AutoFan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fanfan会在每月底从当月新关注的粉丝中抽取10位幸运粉丝,赠送精美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