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关于出发前的列车,尤其是东北冬季低温列车时间的争议性话题。
有说十来秒的,有说等一两分钟的,有说等水温上去的,但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热车这个习惯是从以前老司机传下来的“非物质传承”,因为以前老车发动机采用的是化油器,而非现在的电喷。化油器的原理是将将空气和燃油进行混合再燃烧,而为了保证化油器发挥稳定,就必须要通过热车来让它达到工作温度,否则将无法保证供油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熄火等现象。所以老车热车就是为了让汽车的心脏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让车辆平顺行驶起来。
即便老旧发动机与现在的发动机技术不能同日而语,但热车这个习惯却流传了下来。对于热车,大家基本是有这个认识了,但热车要热多久,又成为新的争议点。
其中东北地区的车友们认为冬季气温太低,想要水温达到工作状态,怕是没个10分钟都到不了,而且机油压力和涡轮增压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于是,热车话题集中在冬季是否需要原地热车?
奔驰E级车主手册,明确不要原地怠速热车。
宝马3系车主手册,提示不要使车辆静止时预热发动机,最好是立即起步并以适中的发动机转速行驶。
奥迪A4L车主手册,提示请勿在停车状态让发动机预热,发动机启动后立即开动汽车,这样可避免过多排放有害物质。
大众迈腾车主手册,提示请勿在停车状态下预热发动机,在发动机处于冷态时要避免高发动机转速、油门全开和大发动机负荷。
为此,大师翻看了部分品牌的手册,发现矜贵如BBA都不需要原地怠速热车。而且大部分品牌车型的说明书对于热车的提示也就那样,基本都不建议原地或停车状态下预热发动机。这开了十几二十年的车,常识居然就被颠覆了?
那么老司机们又会来问,那冬季冷启动后,不热车机油难进入状态?
要是在东北严寒地带,冬天一般建议使用0W40或5W-40的机油。因为东北的冬季零下30度是家常便饭,机油几乎凝固,如果发动机启动时无法由机油给予润滑,就会发生磨损现象。
现在机油都采用电控机油泵,使用0W40机油的车辆在超过零下30℃的环境下,都能在7秒内让机油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也就是着车、系安全带、打开电台、空调送风模式选吹风挡,这段时间机油就已经建压能开。当然,在东北严寒地区除了使用适合的冬季机油之外,防冻液最好也对应更换为冬季版。
从前面列举的多款车型使用手册来看,大部分都提醒均为:不要在冷车阶段对车辆进行大油门,让发动机处于高负荷状态运行即可。轻踩油门稳住速度,开出小区或者过一两个红绿灯口,水温到工作温度即可恢复驾驶习惯。
倒不如说原地热车其实弊端更多,因为首先原地怠速热车,怠速热车转速较高,汽油燃烧不充分,排放的废气污染更大。不信的话,可以在热车的时候闻闻尾气,是不是比跑顺之后更加呛鼻。
其次,由于原地怠速热车导致燃烧不充分,还会引起发动机积碳的问题,开个几万公里就要去清理一下积碳。
当然,最重要的是浪费燃油,大部分1.4-2.0L排放的车型怠速油耗为1.4L/h左右,怠速更高。假如每天怠速5分钟热车,可能不到一周就没了1升的汽油。
最后,非冬季热车的这个话题就不用纠结了,怠速热车看似护车其实伤车。至于冬季严寒地区,稍微着车十来秒就可以慢慢开了。热车这个世纪话题到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