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宝马和奔驰都推出了自己的汽车共享计划。以前只限于德国、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的宝马汽车共享计划“DriveNow”今年1月进入伦敦,投入了30辆纯电动宝马i3作为共享租赁,明年将扩大到300辆。
奔驰的Car2Go于2009年在德国首次推出,昨天,奔驰宣布重庆作为“即行Car2Go”亚洲首个试点城市,将在今年年底正式上线奔驰的这项共享租赁服务。近日奥迪也推出了自己的汽车共享计划Audi On Demand,至此德系三大豪华品牌又在这事儿上凑齐了。Audi On Demand目前在旧金山按天提供服务,奥迪的员工将提供送车和取车服务,总体的服务价格并不便宜,一般每天要几百美元。
用户可在App上选择奥迪车型,从小轿车到更豪华的车型不等。目前奥迪虽然只在旧金山推出该服务,但不难想见,奥迪会在更多城市上线Audi On Demand,届时,这家整车厂商就会与那些创业公司短兵相接了。
除了这三家德系厂商,美国的福特也在前不久的亚洲CES上向公众开放了之前仅限于内部研究人员参与的“City Driving On-Demand”车辆共享试验项目——福特将在伦敦推出“GoDrive”车辆共享试验:在伦敦的20个提车点提供50辆福特车型,为最多2000人提供车辆共享租赁服务。
这是国外,咱国内也没闲着。前段时间,通用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设计研发的雪佛兰EN-V 2.0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开始运营,这辆小车续航里程40公里,极速30km/h。这种小车一般没法上牌,当然也没有上路资质,但对于像通用这样的汽车公司来说,景区园区乃至校园就是一个观察车辆共享项目的完美试验田。汽车共享不像无人驾驶,要扔到复杂路况上进行测试;它需要反复打磨的就是续航里程是否足够、充电是否方便,取车还车是否顺利快捷,等等。
这种注重汽车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趋势要肇始于Airbnb、Uber以及国内的滴滴快的给人们带来的全新理念,人们突然发现,购买一样东西的使用权比拥有它划算多了,你可以只管用不管养。这是用车,除用车外人们还有自驾的需求,这就有了盘活社会闲置车辆的P2P共享平台们,国内有PP租车、宝驾租车、凹凸租车等等。虽然目前P2P租车共享领域还没像用车领域那样打得刺刀见红,但可以想见,人们的意识一旦松动,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结果就是,需要生产的车少了,这对汽车厂商来说是最致命的威胁。不过,从上述三家德系车和福特、通用的表现来看,它们还不算古板,而是积极摸索汽车共享究竟该怎么做,这样一可以起到占坑的作用:要是未来的个人出行工具就像个人的“小地铁”一样,是标准化的“细胞式”存在,那么现有的汽车厂商或许会面临一次洗牌,会分成生产工具型汽车的厂商和个性豪华车的厂商。第二,先不说太远的事,宝马通过DriveNow让消费者试驾到了宝马i3,奔驰让用户更加了解Smart,厂商可以把它的主推车型介绍给消费者,更得体也更友好。
最后,我还想提一下,除了国内外的主机厂商,看到汽车共享这片市场的还有一些创业公司,比如我之前报道过的飞驰镁物,这个为车厂做TSP出身的团队和意大利开源车厂OS Vehicle合作,将在本月中旬在深圳园区几十辆车用于共享;再比如我昨天接触到的Ucar团队,他们正打算把北汽E150、华晨宝马之诺放到望京SOHO周边用于共享租赁,先以潘石屹这座楼为试验,逐步扩大到望京,最后的愿望,当然还是北京甚至全国市场。
只是,主机厂也开始觉醒了,这些创业公司的时间窗口还有多少?
我是36氪汽车作者,如需报道切磋请戳 ludan@36kr.com 微信KatherineLWong
原创文章,作者:Nicho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