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世间》唤醒了我许多过往的记忆,熟悉而又亲切,乃至产生诉说的欲望。我决定将当年所经历的相似情节,来他个一吐为快。
我之所以要用“闯深圳”一说,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深圳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人们并不熟知。只是有了国家政策的召唤,心中无数的人们才去到那里。从这一点来说,与当年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有某种相似之处。
那儿还是一片处女地,初始到那儿去的人不多,被称为拓荒牛。
《人世间》中,骆士宾、水自流属于早期的响应者,从边远的北方来到最南端的深圳打拼,他们成功了;而后来的肖小宁则铩羽而归。事实证明,遍地是黄金的深圳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成功。
我第一次到深圳是在1994年,是随单位的考察组一同去的,应该算是有些迟到了。
我们的目的是看看我单位在深圳能做点什么,学点什么。
那时的深圳,已初具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标志性建筑就是国贸大厦。东门步行街已建成并在完善中,而华强北尚处于摇篮之中。
热门的打卡地是位于沙头角的中英步行街。
行程数千里,邀约在深圳的故人一见是人生之喜。
一对人到中年的河北体制内夫妻,办理停薪留职到深圳创业,销售老家地产品。他们租了套三室一厅的住房,居家,公司办公,仓库,会客全在这里。
坚辞不能,盛情难却,我们只好答应在他家吃顿饭。他们这个公司就夫妻俩,全天侯营业,吃饭地点只能是在家里。
男主人陪我们聊天,女主人边做饭边打理业务。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发货,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十分辛苦。
一顿饭吃得我们充满歉意。
有位原同事,在单位里干活不务正业,吊儿浪荡的那种,纯属害群之马。
我们是国企,那时还是很风光的。可他就是特立独行,用的不是壮士断臂,而是破釜沉舟的方式,不辞而别,只身到深圳闯世界。
我们到深圳时,得知他开了家公司,主要经营电子元器件,和《人世间》一剧中骆士宾的经营项目完全一样。
那时候的电子元器件是热门,相当于当下的芯片。
与我们相见时,他开了辆半坐人半装货的皮卡车来,风尘扑扑又精神抖擞的样子,看上去精干成熟,与之前判若两人。
安排我们在酒店坐下之后,让我们自己点菜,尽管点菜,他去去就来。因为他要把车上的货送到,最多30分钟就回来了。他的这种分秒必争的作派,可能就属于深圳速度吧!
深圳就是一片热土,这里的环境改变着人,我们这位前同事就是一例。彻头彻尾的改变,刮目相看的改变。
“时间就是金钱”也是从深圳喊出来的。
退休之后,我又到深圳带了几年外孙。
孩子们应该是属于第二代闯深圳的人了。第一代的拓荒牛们功不可没,他们为深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圳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孩子们这一代的起点就很高,事业也蒸蒸日上。
我见证着深圳的越来越美,也感慨于《人世间》一剧中提起了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