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项目、新疆电视台摄制的16集电视纪录片《塔里木河》于7月1日—19日在新疆卫视每晚22:15播出,优酷纪实每晚20:30独家网络播出。
该片还将陆续在央视纪录、央视科教、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纪实、上海纪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视台播出。
对于这部历时三年、行程数十万公里精心制作而成的大型纪录片,“广电独家”采访了总导演谢君文。
“广电独家”:制作本纪录片的初衷以及背景是什么?
谢君文:塔里木河是新疆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养育着新疆近一半的人口。塔里木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绚丽多彩的艺术和风情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1987年,新疆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系列电视片《环游塔里木》在全国引起轰动,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将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从那以后,再无影片全流域全景式地拍摄过塔里木河。
而事实上,在这之后的29年里,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这六年来,一系列新部署、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催生了新疆大地历史性的变化。我想我们有责任记录下变革的伟大时代。这个选题在酝酿期间,恰逢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中国梦”重点作品创作,我们申报了这个项目并得到了总局的大力扶持。
三年磨一剑,其创作过程艰辛无比,但总有一种力量激荡在胸中,就如我们的分集导演郑燕在她的创作手记中所写:“塔里木河有多长,我们的热泪就流淌了多长,我们的热血就沸腾了多久”。我们热切地期望,这部纪录片能为大家打开了解新疆的一扇窗口,并通过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理解真实的新疆。
“广电独家”:本纪录片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节目中是怎样体现的?
谢君文:站在新疆看中国,你不仅可以看到长江,黄河,还可以看到塔里木河。沙漠中的大河,气质是顽强而又悲壮的。塔里木河沿岸的人民用智慧和勇气创造生活,生命的绽放与张扬,是人类共通的精神。
我想,29年后,当我们重新拿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这条流域的时候,我们想展示的不仅仅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的奇观和个人生命成长的轨迹。
我们想发现和记录的是家国情怀,是普通人为梦想奋斗的精神气质。我们希望呈现并构建起的是今日新疆、今日中国的形象。
正如第一集《源起》中讲到一个叫香港•买买提的塔吉克少年,他们是中国的较少民族,也是中国唯一的欧罗巴白色人种。他们居住在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里,这里空气稀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他的祖祖辈辈都非常爱国,一直在边境线上放牧守边。
香港回归的那一天,香港•买买提出生,他的父亲买买提觉得这是非常自豪的日子,于是就给刚出生儿子取名香港•买买提。虽然在片子里我们对这件事一带而过,但这个细节依然让人感受到这个家庭,这个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紧密相连,这就是最真实的爱国情怀。
总导演谢君文
“广电独家”:与其他纪录片相比,本纪录片在最大亮点或看点是什么?
谢君文:首先我个人觉得纪录片没有比较,因为每部纪录片都倾注了导演团队的心血和态度,好看与否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从什么角度去理解。
《塔里木河》的总体创作特点是:真实纪录、平民视角、故事表达。我们希望去除或淡化传统意识形态制造的宣传化和颂扬格式,怀揣一颗充满敬畏、探知、平和的心,客观的引领观众去看,去听,去判断,去思考。
“广电独家”:本纪录片经过了三年的拍摄历程,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谢君文:如果说困难,那的确很多,因为项目资金有限,每组人员只能按最基本的条件进行配置,加之新疆地域辽阔,拍摄距离动辄几千公里,所到之处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生命极地,比如说海拔五六千米喀喇昆仑山,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村等等。
不过这些我们的团队都可以忍受,甚至很兴奋,因为我们爱这块土地,记录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我都觉得是幸福、自豪甚至是痴迷的。但是我们不太懂少数民族语言,对其心理活动的观察有限,很难走进对方的内心。
还有一个最大的阻碍是,近几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其分裂新疆的罪恶目的,千方百计利用一部分群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给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塔里木河》的摄制工作不可避免的也受其影响。前期调研选好的人物、场景,到了执行期间因为这个因素的存在,不得不临时更换。
“广电独家”:本纪录片将站在全景角度透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变化,呈现出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这一系列“变化”是如何表现出的?
谢君文:十六集电视纪录片《塔里木河》以塔里木河为载体,通过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南部社会、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沧桑巨变。
那么这种变化在节目中主要是从3个方面体现:
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是大家直观可以看到的,塔河流域城市村庄的面貌,交通道路变化,塔河沿途水利设施完善等等都可以通过画面看到。
二是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塔河流域生活着40多个民族,1200多万人口,所以在选择片子主人公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不同流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当下生活的状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展示他们对生活变化的讲述。
第三注重人物思想观念的变化,香港•买买提的父亲再远、再苦都要送孩子出去上学;玛日古丽期望用自己对龟兹乐舞的理解,唤醒人们内心沉寂了百年的记忆和欢乐。土陶艺人阿卜都从不会电脑到用电脑和手机随意设计陶艺图案等等,这些变化或激烈、或大胆、或抗争或是潜移默化都表现了南疆地区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
“广电独家”:作为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节目中涉及人物及故事较多,前期节目组也进行了筛选,节目中的人物故事是如何取舍,又是如何向观众呈现出这些故事的?
谢君文:新疆、新疆各少数民族至今大多保存完好的生态文化,辽阔壮美的民族地理风貌,奇特艳丽的民俗风情都给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带来神秘而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元素满足了观众的欣赏、求知、猎奇的愿望,为我们新疆纪录片创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养分,这是这块土地赐予我们的幸运和恩宠。
《塔里木河》在策划的过程中就确立了这个原则:时代背景是我们片子的经线,个人命运及人生经历是纬线,我们关注的是人,通过人的故事和命运呈现出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理清时代的经线和个人生命历程的纬线,找到他们交织在一起的点,就是我们要勾勒延展强化的叙事核心。
这样时代的进程和变革,必将为个人人生历程铺陈出浓郁的生命底色。这一原则的确立,既保证了作品的故事化叙事,又表达了我们的政治意图,为主旋律作品摆脱古板、说教,注入了更多艺术的表达和故事的色彩。
所以,在人物选择上第一要满足时代感,选出能够代表时代的人物,第二强调地域特色和代表性,也就是找到观众感兴趣的点。第三选择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向前推进,要有冲突、悬念,在冲突中展示事件发生的变化,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四是所选人物在确定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完成相关的不同事情,营造氛围,展示人物心里情境。时间的积累,这也是我们纪录片,一个厚重的表达。通过以上4个要求实现对人物的取舍。
纪录片的叙事,建构不仅要为节目营造一个有观赏性和故事情节的事件(即事件人物化),而且要让事件与事件之间相互关联,层层推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故事化叙事。
总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则启示,每一段生命都是一篇史诗。我们塔里木河的创作中始终坚持:尊重事实,感悟生命,捕捉细节,讲好故事。
《塔里木河》导演组(自左向右):谢君文、王刚、郑燕、蔡志刚、李玲、杜小荣
《塔里木河》总导演谢君文个人简历
谢君文:男,汉族,生于1976年。
1999年进入新疆电视台工作,目前是新疆电视台《美丽梦想》栏目和《东西南北新疆人》栏目的制片人,长期从事新闻专题和纪录片创作,比较关注新疆社会的现实问题,参与过许多新疆问题的内参拍摄。
其作品《回家》《迟来的割礼》《阳光洒满上学路》《见证祖国的爱》《奔腾年代》《草根慈善家阿里木》《家住云端》《叶河欢哥》等十余部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影视大奖、中国纪录片十佳作品奖、四川国际金熊猫奖、中国少数民族金鹏展翅奖、中国对农节目金牛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