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切,是永恒的主题。
她是首位出演电影歌剧《蝴蝶夫人》的华人歌唱家,她曾凭借独特的抒情花腔女高音被西方媒体喻为“中国飞来的夜莺”,她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儿。
从巴洛克到古典、从歌剧到艺术歌曲、从西方到东方……黄英近年来的独唱音乐会选曲设计可谓颇具匠心。
3月5日,她将再度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爱”为主题,精心挑选近二十首东西方艺术歌曲以及歌剧经典选段,将“爱的喜悦”通过动人歌声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歌唱家独爱的后花园
在采访现场,黄英细数此次音乐会的曲目,难掩自己的喜爱。“有些曲目当然之前也演唱过,但我就是因为很喜欢,所以这次还想要变换方式再次演绎。”
她把自己的音乐会定名为“爱的喜悦”,除了传递自己对歌剧的热爱,也表达了“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一核心理念。
黄英在采访现场
音乐会上半场,亨德尔、切斯蒂的巴洛克歌剧和清唱剧,法国作曲家马尔蒂尼、普朗克的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剧巨匠普契尼多首经典咏叹调以及“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将被相继唱响,届时黄英将切换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演绎西方经典。
下半场,黄英则将演绎丁善德的《玛依拉》、《爱人送我向日葵》、奚其明的《梧桐树》等一系列本土作品,既蕴含古典诗词浓重的人文气质,又具有中国艺术歌曲独有的韵味,更特别的是,还饱含着黄英对故土的眷恋。
“上海城区的街道两旁有很多梧桐树,我小时候就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所以听到《梧桐树》这部作品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职业生涯里多次举办线下个人独唱音乐会,黄英乐此不疲。她说,西方很多影视剧明星,都仍以去百老汇演一场话剧为荣。自己虽然也出演过电影,但仍然需要一方舞台来不断完善和挑战自我。
英国一位演员德雷克·雅各比曾说过,电视剧使你成名,电影让你富有,但只有话剧舞台才有最完整的演员体验。我觉得对歌唱家来说,歌剧使你成名,音乐会带来事业,但是独唱音乐会尤其是艺术歌曲的专场,才是一位声乐艺术家独爱的后花园。
歌唱家也需要声乐指导?
出道以来,黄英曾先后登上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比利时皇家歌剧院、丹麦国家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等世界众多歌剧舞台并主演了多部中外经典歌剧。
还曾多次与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巴黎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合作演出音乐会,并作为索尼唱片公司的签约艺术家录制出版了多张唱片,在全球发行。
2013年她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专家教授,并担任声乐歌剧系副主任。
很难想象,早已成为很多人偶像的她,也仍然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学习着。
在疫情之前,黄英一有机会就会出国游学,向歌剧大师请教和切磋技艺。每准备演出一套新曲目,她都会找到专门的声乐指导,从语言到声乐技巧到演绎风格,全面打磨,力争把一部作品演绎得精准而巧妙。
“很多经典曲目毕竟是西方的艺术,你需要自己做好功课,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也需要和大师们交流,寻找最适合表现的方式去演绎。”黄英说,这是西方很多早已成名的大歌唱家们至今仍保有的习惯。
原来,就像不管多顶尖的运动员都需要教练一样,歌剧表演艺术家们也需要声乐指导随时把控演出质量,以做到精益求精。
黄英说,在西方,声乐指导甚至和指挥、作曲一样独立为一门专业,而这一理念也正在慢慢传入国内,上音也有很多年轻人渐渐学成归来,为当前的歌剧演唱的规范化注入新活力。
每一个声乐歌剧家都是多语言能手
黄英也十分重视自己的教学工作。除了注重声乐技巧之外,她的声乐课还会考察学生们的外语水平。
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甚至俄语,都是声乐歌剧专业的学生们需要掌握的语种。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演唱出地道的西方经典。
我们的学校也开设了这些小语种课,但是这只是一个基础,还远远不够,同学们还需要更多时间自己勤加学习。必须做到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明白每一个字母的发音,才能准确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黄英回忆道,自己早年间也是在多语种的艺术环境中不断练习多语言能力,“这个艺术家会说意大利语,他就跟你说意大利语。另一个艺术家会说英语,大家就用英语。听广播都是听各个语种的频道,锻炼自己的耳朵。”
一场音乐会上,黄英需要根据曲目的要求切换不同的语言,最初还觉得颇有难度,随着不断的舞台实践,如今她已经能做到自由切换了。
在采访中,黄英手边随时都能抓来一摞资料。她说,为了这场音乐会自己还在继续准备当中,这个准备是Endless(无止境的),才能让观众最终看到一场精彩的演出。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