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龙网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耕精品剧目创作是首都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据悉,2021年,北京13家市属文艺院团和国家大剧院共创排舞台剧111部,其中新创原创58部,其余53部为加工复排演出剧目。
一场场演出闪耀首都舞台,一部部作品礼赞党的百年华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首都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一张图纸:“大戏看北京”顶层设计扎实推进。
北京以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为动能,以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促集聚,以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产业求探索,制定出台推动“大戏看北京”36条、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22条、加强新时代北京文艺评论14条等系列方案措施,围绕攀登文艺高峰这一目标,顶层设计路线图愈加清晰明确。
据了解,全市各文化单位和文艺院团积极响应、精心策划,艺术创作台前幕后呈现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紧扣建党百年这一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北京人艺首次创排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香山之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素材,演出53场,并以线上和实景方式拓展演出方式,观众给予“主题宏大、构思奇巧、形式新颖、表演精湛”的积极评价。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塑造了一位信仰坚定、有血有肉的“人民音乐家”形象,也将共产党员一心报国的英雄群像屹立舞台之上,整部舞剧设计突破传统、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肢体语汇将人民音乐家的内心世界舞动而出,让观众感受到燃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还有话剧《冬日1948》《上甘岭》、舞剧《28天》、昆曲《国风》、音乐剧《新华报童》、交响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钢琴协奏曲《北京颂歌》、广播剧《北大红楼》《播火者》,经典复排的歌剧《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加工提高的京剧《李大钊》《许云峰》等一批讴歌党的辉煌历史、体现伟大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采的优秀作品,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带领观众重温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展现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定位,首都文艺胸怀“国之大者”、打造红色经典之作的使命担当。
一份匠心:精耕细琢讲好中国故事和北京故事。
站在时代潮头,首都文艺直面新冠疫情常态化带来的重重考验,坚守艺术初心,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以工匠之心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用一批优秀作品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现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文化底蕴和浓郁风采。有观众说,舞剧《五星出东方》一亮相就是精品姿态,是国宝文物题材的独特呈现、民族团结主题的高级表达,是一次艰辛壮美的艺术考古,让珍贵文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生动鲜活展现。
据了解,该剧创作克服疫情考验,主创团队赴新疆实地采风、搜集创作素材数十万字,剧本十余次易其稿,邀请历史、文物、哲学、宗教、民族、服装、舞蹈等领域专家近百人把关论证,是高效规划统筹、精心把控过程、精致推敲细节打造出的大戏好戏,是发挥北京地缘、智缘和资源优势,并转化为精品力作创排胜势的生动实践。音乐剧《在远方》反复打磨,艰难走过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城市,巡演35场,3万余名观众好评如潮。原创现实题材杂技剧《呼叫4921》实现特警与杂技在舞台首次联动,一幕幕惊险场景被技术动作串联演绎,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
中国评剧院上演首部评剧谍战剧《伪装者》,让爆款电视剧以全新样貌呈现舞台,北京曲艺团与北京民乐团合作举办民族管弦乐伴奏的鼓曲专场。还有北京京剧院创排的京剧《大刀王五》,是时隔几十年京剧舞台再现的新编武戏,热烈火爆的武打场面、扎实严密的剧本情节,让观众为其叫好。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首演后听取各方意见,进行两次全方位修改提升,对布景、多媒体、灯光、服装、音响、京剧表演、合唱表演七个部分精益求精,该剧耗时数月采风、探访制作而成的90分钟4K画质全新多媒体视频,带给观众“船行水上、如游画中”的审美体验,精雕细琢后的《京城大运河》在第九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上演出,并沿大运河流域城市巡演了7场。
艺术创作植根首都文化沃土,反映时代多彩画卷。
话剧《喜相逢》、相声剧《依然美丽》以真情实感演绎“回天”地区百态人生。曲剧《无处不在》、曲艺专场《第一热线》以“接诉即办”为切入点,融入轻喜剧和音乐剧元素,以好看、好听、好玩的演出样式展现老百姓与党和政府间的鱼水之情。2021年推出的河北梆子《花雅运河》、儿童剧《耗子大爷起晚了》、民族交响诗《大运河》以及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正式启用后全新制作的《日出》《原野》《雷雨》等京味题材作品,在首都舞台上留下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艺术光影。
一种探索:演艺守正创新、迎来“最好时代”。
会馆,从来就是一个“有戏”的地方。当前,北京用文化激活百年会馆资源,以湖广会馆、颜料会馆、台湾会馆、临汾会馆等8个会馆先行先试、先作先成。艺术为会馆注入形式更为多元、制作更为精良、互动体验更为丰富、审美品味更为高雅、文化意蕴更为丰富的优质演出,打造“一馆一策”“一馆一韵”的“会馆有戏”文化品牌。
“云演艺”“云剧场”是疫情倒逼艺术创新的结果。借助新媒体、高清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势,艺术创作和舞台呈现守正创新,迎来新时代。国家大剧院开启舞台艺术全球首次5G+8K直播,京剧、芭蕾、话剧、歌剧、音乐会等艺术门类在云端为观众献上高水平的精神盛宴。京演集团打造线上演出季、北京人艺开启线上直播、北京京剧院推出“京戏云剧场”都做足“线”上文章,“云彩排”“云练功”“云导览”“云发布”“云签约”等更多元的在线艺术分享形式成为常态。艺术爱好者可参与免费的戏剧直播和戏剧沉浸体验活动,到全球首家国粹京剧体验馆天乐园和点绛唇京剧主题咖啡馆品味国粹美学,在特色剧场地图上打卡25个“大戏坐标”,欣赏到推荐榜单上百余部的大戏好戏。
当前,在艺术发展道路上,北京不断探索新时代舞台艺术的发展新路径、创作新空间和百姓新需求。东城区推出原创话剧《黎明》,海淀区创排舞剧《长城》,门头沟区策划打造“红色马兰”沉浸式驻场演出,开心麻花打造国内首家音乐戏剧潮吧Stage One,繁星戏剧村打造首部“后浸没式戏剧”《画皮2677》等,都是发挥各自优势和文化特色,赋予新的艺术创造,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
用文艺凝聚力量,让作品传递声音。新的一年,首都文艺工作者将高举时代旗帜,肩负光荣使命,抓创作源头、抓创新创造、抓演出呈现,坚持精品创作的标准,以“大戏看北京”带动提升、开拓创新首都文艺创作格局,增强文艺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创作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讴歌时代、奉献人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