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脸煤黑。深色衫裤。百纳布鞋。
身材矮小,眉宇间却自有一股岿然天地之气,眼见被打死的同胞,他双眼喷着火,怒吼:我要挑战十个!
翻译惊呆了,担心地提醒他:你疯了?
一个打十个!谁都知道,这无异于自杀!那十个可不是老弱病残,而是训练有素的日本武士。
他不管。他要为惨死的同胞报仇,打出的每一招都致命,每一拳都是暴击,70秒,倒下了9名日军。
最后一名小鬼子瑟瑟发抖,不敢上前,最终难逃暴雨一样落在头上的重拳,直到口鼻流血倒地不起。
这是叶伟信导演,甄子丹主演的功夫电影《叶问》中的经典镜头。这一年,一代咏春拳宗师叶问,真正进入主流观众的视线。
电影是艺术化的产品,可以轻易让观众“爽”一把。凭一双手脚,傲然面对身高、体重远超自己的日本人、西洋人、黑人拳手,还能全身而退,说出“我是中国人”的“叶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另一幅模样。
叶问生逢乱世,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身为富家子弟,也曾赴港学习西学,并没有在学术上继续深造;虽有一身武学本领,不像霍元甲,和日本人比武时,轰轰烈烈地一战;也不像同乡黄飞鸿,教拳行医,扶助一方百姓。
他身高一米六三,身弱体瘦,温文儒雅,从未打算用武功赚钱,又不得不靠教拳为生,虽有一身武艺,却从不愿与人交手过招……
让我来扒开历史的迷障,还原一个真实的叶问。
清末,国势衰微,列强侵略,很多地方盛行习武之风,一方面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怀着以武救国的希望。
这一时期,武术门派众多,也涌现出很多武学高手。广东南海梁赞,就是南派武林咏春拳的传人,他边设医馆边收徒。
梁赞的嫡传弟子之一,人称 “找钱华”的陈华顺 ,租借佛山镇叶家庄的桑园祠堂,开馆授拳。
桑园叶家的小少爷叶问,年方六岁,生得瘦小羸弱。爱子心切的叶家老爷,不惜奉上12两黄金,还许诺让陈师傅免费使用祠堂,才让叶问拜在陈华顺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
一切世人可见的成就,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小叶问勤奋好学,又喜动脑,进步很快,深得陈华顺喜爱,成为陈华顺的关门弟子。
三年后,陈华顺病重。临终前,把叶问交托给大弟子吴仲素:阿问是个学武的好材料,你要悉心教导他。
吴仲素谨遵师父遗言,对叶问也是关爱有加。
1915年,西学渐进,叶家送叶问赴香港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
在香港,叶问又遇到咏春拳另一传人——师叔梁璧,二次拜师,他的功夫得已突飞猛进。
原来梁赞传授给陈华顺和梁璧的拳术,各有侧重。梁璧是梁赞的亲生儿子,真正继承了梁赞的衣钵。
两位恩师的倾囊相授,叶问集合了陈华顺和梁璧两人之所长,也得以体验咏春的不同风格,掌握了所有技法,包括三套拳、八方斩、木人桩和六点半棍法,这也是他日后成为咏春宗师的基础。
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叶问的咏春拳法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功夫大家。五年后,20岁的叶问拜别梁璧,回到佛山。
许多年后,叶问如果回忆起来,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在父母的主持下,叶问和佛山大家闺秀、清末外交官张荫桓的后人张永成,结为夫妻。
叶问家境殷实,美妻娇儿在侧,而无衣食之忧,他不用工作,也不屑开馆收徒。练练拳,遛遛鸟,应酬一下世家子弟,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
大概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生活过于顺遂平静,他染上了公子哥的恶习——抽鸦片烟。
那个年代,鸦片一直在毒害着中国人,佛山街头,到处是烟馆。有了鸦片烟瘾的叶问,连和吴仲素切磋拳术,都约在鸦片烟馆见面。
一声炮响,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中国人的平静生活。1938年10月26日,佛山沦陷。
日军控制了佛山的工商业,叶家的家产被夺,桑园被占,叶问一家流落街头,只能随便找间破屋,勉强栖身。
厄运来临时,躲也躲不过。叶问在佛山名声太盛,日本宪兵队点名,要他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
叶问断然拒绝。多年儒家传统文化的滋养,他把气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做人的底线。
日本人碰了壁,哪肯善罢甘休。他们在宪兵中找了个会武的,要和叶问比武定输赢,如果他们赢了,叶问就要听命任职。
叶问只得应战。很多人劝他认输算了,但面对枪口,叶问更愿做个“痛快生,壮烈死”的大丈夫,他决意要和日本人拼死一战。
日本武士人高马大,俯视瘦小的叶问,感到胜券在握,一脸洋洋得意。
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一言不发,只沉静地目视对方。对方急切出拳,叶问化去对方拳力,同时转身顺势一带,日本人失去重心,脚步踉跄后退好几步。
叶问及时收手,说一声“承让”,跳出比武场地。比赛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
这是叶问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日本人过招。
和日本人比武,体现出叶问是有血性的中国人,他也曾经以血肉之躯,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如果历史到此为止,叶问还可以留下一个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被后人景仰。
然而,叶问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导致他的后半生,不得不撇下妻子儿女,背井离乡,沉默、孤独地走上另一条路。
抗战胜利后,紧接着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问进入国民政府的警察行业。
他带着一身武功,先是担任佛山市警察局刑侦队队长,后来又升任督察长、代理局长,1949年,还出任广州市卫戍司令部巡逻队上校队长的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这段在国民政府任职的经历,成为叶问的污点。终其一生,他都对此守口如瓶,连儿女都不知道。
叶问害怕被清查,连累家人,他独自一人,趁着夜色掩护,又一次匆匆离开佛山,经澳门转道香港,去投靠表姐。
不仅如此,他还在换取身份证时,自己改名叶溢,虚报生年为1893年。
要得到一些东西,肯定同时失去一些东西。
赴港对于叶问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却为咏春拳赢得了一个机会。正是在香港,咏春才得以发展,传遍世界。
这时的叶问,年已半百,一无所有,除了咏春拳,别无所长。叶问踟蹰在香港街头,满目沧桑,自己以什么谋生?
二次来港,叶问不再是富家少爷,他孑然一身,穷困潦倒。为了挣口饭吃,从不屑开馆教拳的叶问,只能收徒糊口。香港饭店工会理事长梁相,帮助叶问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设馆授拳。
口口相传中,叶问的拳馆不断壮大,生活也逐步稳定下来,叶问可以给佛山的妻儿寄生活费,也开始数着日子做计划,接妻儿来香港。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1951年元旦,中英双方同时宣布,关闭香港口岸。
一家人分隔两地。张永成身边,只有儿子叶准、叶正陪伴,直到她身患癌症,病逝佛山,夫妻都再未相见。
一个人,如果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就难以避免失望的痛苦。
家人不能团聚,叶问难免苦闷;过惯了有人照顾的日子,生活多有不便。他渐渐消沉,又抽起了鸦片烟。这当然会影响他教拳的状态,久而久之,引起了徒弟们的不满。
那段时期,叶问和一个上海女人同居,俩人都有鸦片烟瘾,还生了一个儿子。
徒弟们都反对叶问和上海女人在一起,联名向他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叶问不离开上海婆,他们便不再跟随叶问。
只有一个徒弟伍灿没有签名。
叶问没有说什么。他收拾行装,带着伍灿,离开了徒弟们凑钱为他租的房子,搬到了李郑屋村。
徒弟骤然减少,叶问的生活更困难,一家三口,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连家里盖的毛毯,都是徒弟借给他的。
偏巧春节前,徒弟家里来客人,便找叶问取回以前的那张毛毯。
叶问笑着说:“好!我这就打包好给你!”
毛毯还回去了,家里只剩两张帆布床,一张毛毯,两个烧水的炉子,还有几个散落的大纸箱。天寒地冻,一家三口,仅靠一张毛毯取暖。
第二天,叶问仍然一身长衫,形色平和地教拳授课。
就像王小波说的: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叶问经历的风风雨雨,已经没有什么,能让他的内心再起波澜,他自有看淡悲喜、不计得失的气度与涵养。
日子琐琐碎碎,心却平静无波。
晚年的叶问,除了每天教拳练拳,过得像个普通人一样,在茶楼饮茶,和徒弟聊天,打打麻将,斗斗蟋蟀。
1972年12月1日,叶问因喉癌在香港病逝,享年73岁。
叶问这一生,为人淡泊、低调。虽有武功傍身,他却从不曾主动找人比输赢;唯一一次选择“为国为民”时,却选错了方向;开拳馆从不是他的本意,为糊口谋生,却也认真相授,带出了知名的弟子。
曾是瘾君子,也是隐君子。
叶问最大的成就,是把咏春拳“秘而不传”的收徒方式,改变为通俗浅显的教授方式,并把咏春拳,在香港发扬光大。
民谚有“穷文富武”之称,学一门武术,短则三五年,多则八九年,甚至终生,可见拜师学武,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撑。
叶问有老派人的清高和讲究,认为交了学费,我教你学,只是师生关系,互相之间不需要有任何承诺;只有按中国武林的伦常传统,行正式拜师之礼,师徒之间,才有了彼此信任依赖的父子关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一个终身承诺。
他曾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
叶问收徒,不仅考察弟子的身体素质、志向,还要考察其心性、品质,所以他教授出了一大批能力出众的弟子。在香港收的首批弟子中,较知名的就有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梁等,人称“四大弟子”。
而所有徒弟中,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国际功夫巨星李小龙。
在叶问门下,李小龙学了六年咏春拳,移民美国后,也没有停止钻研咏春拳,还经常打越洋电话向叶问请教,并把这种心得体会进行融会贯通,一招一式地实践苦练。
毋庸讳言,李小龙也是叶问所有徒弟中,成就最高的,他不仅让美国人认识了中国武术,被美国报界称为“中国功夫之王”,还创立了截拳道,有开宗立派之功。
在李小龙心里,叶问始终是他的师父,他是行过拜师礼的。
很多人说,叶问之盛名,完全得益于李小龙,但谁又能肯定,没有叶问,没有咏春,李小龙也会有如此成就呢?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
叶问在香港教拳22年,改变了咏春只有少数传人的局面,培养出梁相、骆耀、徐尚田、黄淳梁、叶步青、招允、李小龙、卢文锦、何金铭、梁挺等一班出色的弟子。
这些弟子们,又继承了叶问的遗志,不遗余力地弘扬和推广咏春拳。
咏春拳不断发展,成为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子弟门人近200万之众的第二大拳系,闻名世界。
师徒相继,生生不息。
咏春叶问,终成一代宗师。
这就是真实的叶问。
一个会武功的普通人,靠开拳馆教拳术赚钱谋生,还曾经当过黑警察,抽大烟,找小三,公德私德都有污点……
历史的很多真相,被影视、戏说掩盖。
影视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清末三大武学大师:黄飞鸿、霍元甲、叶问,卸去民族英雄的光环,在动荡的大时代面前,他们也是无力的小人物。
霍元甲,并没有与俄国人、英国人比武,一洗“东亚病夫”之耻;黄飞鸿的“无影脚”是一种偷袭手段,他的故事,也是传说多,事实少……
我们需要英雄的侠义精神鼓舞人心,需要弘扬民族之魂的精神洗礼,同时,更需要有知道真相,接受真相的勇气。
而1899年降生在人世间的叶问,只想做个普通人,度过自己想要的一生。
后记: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房子、教育、养老、医疗,我们也关心着那些敢于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的勇士,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止步于炎凉。
. END .
【文| 落雪 】
【编辑|毛毛雨 】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3年前因保姆纵火案痛失妻儿的林生斌,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30年前北大毕业,却被迫当街杀猪卖肉,这位北大屠夫如今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