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铡美案》是一出唱工戏,是裘派铜锤花脸重头戏,尤其是:“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他逼死韩琪在庙堂。将状纸压至在了某的大堂上,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这一段唱腔一气呵成、义正言辞,让人听起来十分解恨。
这出戏全国各剧种都有演出,剧目名称和剧情稍有不同。评剧“小白玉霜”主演的电影《秦香莲》,把评剧艺术委婉动听,长于抒情特点展现出来,全国各地的观众评剧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川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粤剧、越剧、婺剧、潮剧、曲剧等等,估计全国各地的剧种都演出过《秦香莲》这出戏。当然戏名有所不同,有《铡美案》、《赛琵琶》、《明公断》,剧情基本相同。
这出戏为何久演不衰,因为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人把陈世美用作“负心汉”的代名词。在生活中遇到比喻男子仕途通达,抛弃前妻另攀高枝的例子,都称为当代“陈世美”,古往今来有多少负心男子,为什么陈世美却成了典型,可见戏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剧情大多从秦香莲千里上京寻夫开始,这出戏有后传,却没有前传,没有从陈世美如何在家娶妻生儿育女,发奋读书,来京求名,只是在秦香莲唱腔中回忆了一些。故事开始就把矛盾冲突体现出来,如果陈世美处理好了,可以两全其美,处理不好,则身败名裂。元杂剧的剧目多以悲剧收场,明代戏曲多以花花月圆为主。秦香莲这出戏却是矛盾冲突层层升级,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开封府包拯包大人,铁面无私,把陈世美开刀问斩。
在世代老百姓心目中,对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官员有敬佩之情,所以戏曲中出现了董宣、包拯、寇准、海瑞、况钟等清官形象。虽然还有不少清正廉明的艺术人物,如黄伯贤、于谦、于成龙、刘罗锅,但是要数包公断案最多。在真正历史中这些清官,也不可能像戏曲中这样伟岸、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其实戏曲就是一种高台教化,让大众对善恶有报,是非分明,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不管是包公、包拯、包文正、包龙图,还是包大人,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就是救命稻草,平冤昭雪、伸张正义、秉公执法,这就是普通大众所希望正直无私的人,虽然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人不多,但终究是大众的渴望。这也是《秦香莲》这出戏在全国各剧种久演不衰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