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说真话的“我们”,不会被“判刑”
电视剧《那年我们》在上映之后,可谓吸足了一波观众粉丝,一时间“猫猫狗狗”的爱情甜得让人掉牙,同时,观众大呼:崔雄和国延秀的故事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崔宇植和金多美的故事了。
随着剧集的落幕,粉丝磕的CP也由剧里转移到了剧外。强大的后劲,无非来自于对剧中主角终于能敞开心扉,拥抱爱情,感叹这份感情的来之不易。
剧集大半部分都在描写主角内心的细腻情感,由于无法敞开心扉自由交谈,随处可见的是让人着急的情节,两位主角心之所向是同一处,可女主因为自尊和自卑,无法开口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而男主则因为害怕再次失去,害怕再次被抛弃,而选择隐藏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两位不说真话的主角,一度引领剧情走向十分扑朔迷离,观众只能是干着急,恨不得能冲进电视里面替两位解释清楚,导致弹幕最多就是:韩国说真话会被判刑吗?
剧集最后几集,两位主角经由旁人的点醒,开始说出各自内心真实想法,剧情走向明朗起来,也让观众不再干着急,由此腻腻歪歪了几集,猝不及防就结束了。
对此,粉丝只能是安慰自己,一切都是因为快乐的时间过得太快,来祝福两位主角的新生活。
02.透明敞亮的谈话机制,不只缺失在情侣之间
回想剧集前期,两位主角各自憋着气,不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我这个观众也是憋着一口气,无处释放,压抑的情绪由剧内延伸到了剧外。
这让我想起很多家庭,也是因为敞不开心扉,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姊妹之间因为缺少沟通,而导致的亲情疏远。
我身边的一位朋友,说他过年回家时,与自己的亲弟弟说的话不超过十句。
这让我目瞪口呆,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多年,何况还是有着血缘关系,只是因为长大各自外出挣钱,平常不在一起,过年才会回家,有事才会说话,亲兄弟之间竟生分到如此程度。
这个时候他们27岁,尚且不到而立之年。假如以后他们两个之间都是这样的相处模式,不难想象,这份亲情只会越来越疏远。
而这样的情况,存在于很多家庭之中。不善言辞的父母,谨慎小心的孩子,有事说事,没事闭口已经是常态。
久而久之,父母认为孩子不爱说话,孩子以为父母不爱自己。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持续着,不知什么时候到头。
敞不开的心扉让彼此之间有了代沟,有了距离感,所以导致很多人越来越不想回家过年。
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主动,需要一点厚脸皮。即使平常不在一起,微信可以发个消息,电话可以通一下;
分享一个笑话也好,分享鸡毛蒜皮的小事也罢;难过了,就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寻求安慰,不要过于坚强,而把自己的亲情拒之门外。
敞亮一点,敢于与亲人分享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在外乡拼搏的同时,不至于忘却家乡。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是内心深处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是彼此给出来的。
有时候,亲人也很想知道你的情况,过得不好没关系,只要有支持的人,万事才有底气。要记住,家才是永远的港湾,亲人永远是最大的后盾。
03.当无法主动开口沟通,可以寻求外界帮助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本身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从小因为家庭原因,自己与父母沟通过少,导致对父母的印象还停留在表层,而不能深入。
不了解父母年轻时候的生活,不清楚他们的想法,不知道他们的工作,而这恰恰是我内心最想了解的。以至于越长大越感叹自己的无能,连主动开口说话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更加光明的未来呢?
《那年我们》中,女主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是因为别人,到头来却是因为自己的不敞亮。
可当她回头再看时,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出现过很多帮助自己的人,不离不弃的闺蜜,主动帮忙的学长,一起共渡难关的队友……所以,别太过早放弃自己,别太过早封锁自己,只有敞开心扉,才能有更加敞亮的未来。
慢慢地,我开始尝试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一些我的近况,即使只能持续一分钟也没关系;有时候听了讲座实在感动泪流不止时,会给父亲写一封信,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不在乎面子里子。
这些并不要求有什么回应,当做碎碎念也好,日常聊天也好,只要他看到了,知道了我的想法就够了。
平常与朋友、亲人联系时,也顺带问问父母的近况,同时也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样,大家成了彼此沟通的桥梁,联系也更加紧密。
04.敞开心扉,去拥抱敞亮的人生
别让情感消耗在等待中,不管多晚、多平淡,也不要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情感交流不一定要天天聊天,一见面就叽里呱啦说一堆,不一定要有事才能让彼此走近,无时无刻粘着彼此;不一定要事无巨细地告诉别人关于你的一切,知道别人的一切……
我们只是需要在某个天气好的日子里,给家人朋友通个电话;
在难过不安的困境中,诉说自己的无奈,表明自己需要的关心与支持,然后继续向前;
只是需要在这步伐太快的生活中,稍微静下心来听一听,来自周围人的声音,抓住属于自己的情感;
在这人人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敞开心扉,不必说很多,却有依然亲密无间的家人和朋友。
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看见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若总是用双手遮住自己的心灵深处,那么,问题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