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跃生
我小学的时候,每当大年初一,妈妈就让我去抄对联。学校的老师每天让我背诵新课文。
背诵,对于一个作家很重要。
我上高中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在烈士墓前》,老师非常欣赏,评语是“用散文诗的语言激发情感”,就抄写在黑板报上。同学们都去抄范文。
有一位同学问老师,窦跃生的作文到不到发表水平?能不能发表?于是,我就盼望着自己的作品发表在报刊上。这是我最初的梦想。
邓州市举办文学培训班,20多人参加,选了两名中学生。我和刘振青。那次文学培训班是我作家的摇篮。
有国家一级编剧冀振东,创作组长周学忠,在《诗刊》发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大诗人王迪等等。老师们创作小说、散文、诗词、剧本,让我们写对联。我和刘振青不服气,一口气写了个剧本。
从此,我成了邓州市文学写作的苗子。周学忠在图书馆给我本了借书证。那年,我13岁,阅读的第一部小说,是世界名著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阅读的第一部诗集是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我如饥似渴,阅读《世说新语》《红楼梦》《古文观止》《莎菲女士日记》《红岩》等等。无意识地阅读大量名著,我被文学感动着。(第一次连麦,准备谈谈童年的阅读故事。)
我的感悟:海量阅读很重要,少年阅读很重要,阅读名著很重要。阅读是登上写作宫殿的台阶,不上这个台阶,不能登堂入室。很多作者作品质量上不去,是没有登上台阶,只在“跳广场舞”,原地踏步踏,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
17岁那年,我的作品在广播站播出,有“小豆腐块”发表在《河南日报》。20多岁在《南阳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我先在邓州市轻工机械厂当工人,后调到邓州市二轻局当打字员、团委书记,借调到邓州市委组织部,1985年被调到南阳日报社工作。我系统学习了大学中文系课程和新闻本科课程。阅读和背诵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
我的感悟:系统学习很重要,精准阅读很重要。要学习文学史,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文学成果是成就大作家的乳汁。吃牛肉长大的和吃红薯疙瘩长大的不一样。(连麦,谈谈你的作家梦)
27岁,在《人民日报》大地文学副刊发表作品。30多岁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发表作品。
当时,我受到一位作家的影响,所有作品瞄准获奖参赛。
这是一个机会。“全国一拖杯小说大赛”征稿。积极参与。我的小说《新居》双喜临门,获得大奖,被选到《人民文学》。
我与《人民文学》的缘分
窦跃生
岁月的枣红马一日千里,一挥马鞭便赶上了夕阳。
回望早晨玫瑰色的云霞,几十年前的花儿依然亮丽。
那年,我34岁。我的小说《新居》刊登在《人民文学》上。
1。幸运来自知识的积累
上世纪90年代,是我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也是我小说创作的收获季。
《青春》《萌芽》《百花园》《故事传奇》等等,不停地发表我的作品。还有一篇小说上了《青年作家》的头题,获了奖。
起初,我并没有什么奢望。看到《洛阳日报》搞一个全国小说大赛征文,便投稿了。
按照妻子的衡量标准,我的作品就是地市级水平。所以,我并没有想到能上《人民文学》,没有想到能获奖。
当时的评委是《人民文学》副主编葛洛、《小说选刊》主编李国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人民文学》主编崔道怡等等,都是中国小说界的权威哦。
葛洛说,收到稿件37000余件。李国文说,泛读参赛作品,珠玑之作,也是不少的。有写出克尽厥职的干部和在官场中被扭曲了心灵的《新居》《老秘书》《剃头》。
崔道怡评论说:“窦跃生的《新居》,截取”晴朗“,抒写”冷峻“,用委婉哀伤曲调,唱圣洁庄严赞歌,真挚而巧妙地烘托出现实群众渴望于具体领导应具备的崇高,别有深情。可谓”高简瑰奇“、”画龙点睛”。
体会:别人在享受的时候,我在读书。
我很幸运地获奖了。在获奖名单中有:毕淑敏、顾工、凌鼎年等名家。而只有3篇刊登在《人民文学》。(连麦,谈谈网上老年大学学习的感悟)
2。原创来自内心深处的记忆
《新居》
这是一个祥和的日子,祥和得就像老太太的脸,灿放着微笑的晴朗。
母亲乔迁新居了,儿子特地为她选择了一个玫瑰色的晴朗。
前边的那座桥,已不是过去的那桥。桥下的流水俨然是昨天的流水。
妈,您看,该过桥了。您还记得桥边的这片竹林吗?我小时候,您领我到桥边的这片竹林边的小河洗衣服,我去捉螃蟹。您对我说过,长大了可别学这坏家伙,横行霸道的;要学青竹,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妈,今天是儿子领您乔迁新居的日子,从今以后您就可以住进单元楼了。到桥上了,咱放串鞭炮,图个吉利吧!
鞭炮一响过,儿子就领着母亲过了桥。
母亲听过多少次别人家的鞭炮响了,如今她终于听见了属于自己的盼望已久的鞭炮声了。母亲微笑着。好儿子,你说得对。儿子领着母亲在晴朗里走着。
前边是幸福新村。楼房正拔节的时候,母亲就站在工地的脚手架旁,把希望吊上了大吊车上。
妈,您看,您还记得这片楼群么?那一排排一层层方格的单元多让人神往啊!那时,曾经有过我们一套的。那个阳台上还系着您的梦呢!那串金黄发亮的 钥匙就在您的手脖子上唱过月光般的小夜曲。因为,另一个母亲的儿子要结婚,三代同堂没新房,她替儿子给您下过一跪,给您送来五百块钱求您。您没有跟我商量,就把那串金黄交付给另一个母亲了。还有那五百块钱,您也没要,又送还给那对新婚小夫妻作贺礼了。妈,您不也是三代同堂吗?母亲微笑着。好儿子,妈做得不对么?
儿子领着母亲在晴朗里走着。他们一步步踩着台阶登高,脚步沉稳地在台阶上打印着亮丽。
妈,您看,快到了。还记得那扇落地窗吗?那片阴影早驱散了。一位“老爷”为他还在上初中的儿子抢去过,您去市委参了一本,这落地窗就改变了户主。为了避嫌,您又把我的名字抹掉,换上一对从美国归来挤在招待所里的高工夫妇的名字。
妈,您住进新单元就不再受暴雨之苦了。别惦记儿子,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儿子的心里也永远晴朗。您为我们准备的接漏雨的盆盆罐罐儿子都还保存着,有雨时还能对付一阵儿。我想,新房子会有的,我们也会很快搬进新居的。
母亲微笑着。好儿子,妈理解你。儿子领着母亲在晴朗里走着。一排排一层层的方格子就在眼前。母亲的方格子在第十三排第九层第五号。一把簇新的钥匙颤巍巍地握在儿子手中,他为母亲打开一扇小小的玻璃门之后,儿子就泣不成声了。
妈,您住进新单元了,以后就不再跟着儿子受罪了……
母亲头上的黑纱肃穆着,镶嵌在雕花的骨灰盒子的前壁上的母亲,仿佛依在新居的门口正向儿子告别。母亲是在组织的,儿子也是在组织的。儿子做事总听母亲的话。
母亲微笑着。好儿子,你做得对!谁让你是妈的儿子,谁让你是管房子的局长呢……(连麦,谈谈你的学习方法)
3。用诗歌和散文的手法写小说
写小说,要把握好3点。
A要想出奇制胜,必须在创新上突破。
我的任何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诗意写作。即便是新闻、评论,也有散文诗的味道。
围绕母亲和房子,选取3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潜伏着,最精彩的是在末尾”抖包袱“。正所谓截取”晴朗“,抒写”冷峻“,用委婉哀伤曲调,唱圣洁庄严赞歌。从而达到”高简瑰奇“、”画龙点睛”。
比一般的叙述更能耐人品味的语言:那串金黄发亮的钥匙就在您的手脖子上唱过月光般的小夜曲。这样才能起到“字字珠玑”的效果。
B要想引人入胜,必须讲精彩故事。
小说中的情节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比如,旧房子下雨漏水。我们晚上把盆盆罐罐放在床上接雨水。我父亲当局长的时候,把涨工资的指标让给别人。他当工会主席,却住着漏雨的房子。
想起一些辛酸的往事,便倾注于笔端。想让别人感动落泪,自己先流泪3碗。很多次,我都是一边哭泣,一边写小说。
C要想艳压群芳,关注人物命运。
很多很多人,想房子都想疯了。因为,家是爱的港湾。
母亲一辈子都为住房熬煎着。有很多事情都是戳心窝子的。
死了,才能住进新居,才有一个晴朗。不堪回首。
怪不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男人也会痛哭流涕。
怪不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够成为千古绝唱。
我的获奖感言:写小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连麦,谈谈你的学习成果)
这个时期是我的文学繁荣期。散文《紫荆花林》发表在《百岛潮》被选发《散文选刊》,刚好和冰心的《我梦中的小翠鸟》面对面。
我与冰心面对面
我说的“冰心”,是那位真正的名字叫作“谢婉莹”的大师级女作家。
人渐渐趋向“夕阳红”,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光瞌睡,而躺倒床上却睡不着。另一个是,忘性大,好多事情记不住,记住的都是过去的事儿。
我的这种感触的色彩越来越浓重了。回首往事,总想回忆一点儿美好的片段。
让那些春光似的片段,片段倒流的美好时光,笼罩出五彩缤纷的光环。
记忆的蝴蝶衣袂飘飘地飞着,飞着,就栖息在1991年第四期的《散文选刊》上--定格了。
是吧?记住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虽然已经20多年了,那丝丝缕缕的幸福感,依旧像鄂尔多斯牌子的羊绒围巾一般,围绕在身边。
《散文选刊》这本文学刊物,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被尊为“文学圣母的殿堂”,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向往。
那么多的美文,要精选到这本刊物上,必定上“字字珠玑”喽。
而冰心大师,又是“祖母级”的文豪。她的《繁星》《春水》《小桔灯》等,像镶嵌在文学史上的一颗颗“祖母绿”。
翻阅1991年第四期的《散文选刊》,第10页有我的散文诗《紫荆花林》;第11页是冰心大师的散文诗《我梦中的小翠鸟》。
在这魔幻般的仙境中,我正与冰心大师对话。抑或,听祖母吟唱着一曲“欸欸乃乃”的童谣。
我的《紫荆花林》原载于1990年21期《百岛潮》。冰心大师的《我梦中的小翠鸟》选自1990年《星火》散文专号。
我30多岁的时候尝试写中篇小说,在《传奇故事》发表。突破了。
我50多岁时尝试写长篇小说,《泣血红罂粟》100万字,在网上连载。突破了。
60岁退休。老干部大学的领导请我当主编,讲写作课。我就在线下讲课,讲新闻、小说、散文、诗词、戏剧、玩味红楼梦。全国网上老年大学招聘老师,学校推荐我报名。就被选上了。开始,讲玩味红楼梦,后来讲散文、诗词、小说。学校每次活动,我都不放过机会。写校歌歌词,我有基础。我为电视连续剧《别廷芳传奇》写过片头曲和片尾曲,分别有韩磊、万山红演唱,上过中央电视台。我一炮打响。我讲的一堂课,创造了10万+的奇迹。
我热爱朗诵,是省级朗诵协会的会员。朗诵课老师说,一定要背诵。绝大多数朗诵作品,我都是熟练背诵的。建党百年朗诵背诵,我个人获得第二等奖,我们集体合诵获得一等奖。
我热爱唱歌,在一些演出团体担任领唱和独唱。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素材。
当老干部大学校刊的主编,讲写作课。编发学员的作品。自己也写作。开始每天一篇1500字。一年50万字。还编写5部网上老年大学教材。3年7篇作品获奖。
退休前是媒体人,退休后我创办了微信公众号青铜月,今日头条号青铜月,抖音青铜月。现在有3个媒体。
只有你想学,我讲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