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个名叫萨沙的俄罗斯人踏上了前往中国寻人的路途,萨沙居住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他这次来到中国寻人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接受了自己老父亲的委托。
萨沙的父亲名叫阿尔谢年科夫,是前苏联著名飞行员,荣获了许多功勋。但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飞行员,却一直挂念着一对中国夫妇,甚至在晚年还让自己的儿子来中国寻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阿尔谢年科夫虽然一生飞行无数,但让他最刻骨铭心的一次飞行却是前往中国农村抢救一名中国妇女,这位妇女名叫董尤氏,她的丈夫叫做董贵福,萨沙的这次寻人目标就是这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
令众人感到意外的是,普通农民董贵福身上却有着非凡的经历,而当年抢救董尤氏的故事更是登上报纸,成为中苏友谊的见证。要了解这段历史,还要从1958年说起。
产妇大出血,濒临生死线
1958年5月7日,对于家住黑龙江抚远县渔业村的董贵福夫妇来说是高兴而紧张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但因为妻子是早产,所以董贵福非常紧张。
如今的黑龙江抚远县
眼见孩子就要出生了,董贵福急忙去请接生婆,没过多久接生婆就来了,然后一头钻进了董尤氏的房间。董贵福在外面急得直跺脚,他不知为什么心里十分忐忑不安,好像有什么不详之事要发生。
过了一会,一阵婴儿的啼哭将董贵福从彷徨不安的心情中拉了出来,接生婆出来告诉他,“贵福,恭喜你,是个男孩!”
董贵福擦了擦脸上的汗,连声道谢,而后又问道:“孩子他娘怎么样了?”
接生婆叹了一口气,说道:“情况不是很好啊!”接生婆刚说完就回到房间,董贵福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又过了不知多久,接生婆再次从房间里走出来,看着满手的鲜血和垂头丧气的神情,董贵福似乎料到了结果。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接生婆身旁,有气无力地问道:“我老婆怎么样了?”
接生婆摇了摇头说:“大出血太厉害,我也无能为力,大人恐怕是保不住了!”
董贵福感觉一阵眩晕,他紧紧扶住旁边的墙,对接生婆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
接生婆无奈地表示:“恐怕只能准备后事了。”
董贵福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前几天还好好的妻子,怎么转眼间就要没了呢?
董贵福不顾接生婆的阻拦,冲进了董尤氏的房间内,他看着鲜血淋漓的妻子,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他快步走到妻子床头,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
妻子此时已经记忆模糊,她含含糊糊地说出了一句话:“孩子怎么样了?”
董贵福抹了抹眼泪,对妻子说:“孩子好好的,你也要好好的!”
妻子听罢只是微微一笑,她知道自己目前是怎样的情况,作为母亲,她现在心中挂念的只有自己刚刚生下的儿子。
董贵福赶忙把儿子抱到妻子身边,看着幼小的婴儿,董尤氏也流下了泪水,这是母亲最纯洁的爱。她的泪是为儿子而流,自己要是没了,孩子可由谁来照顾呢?董尤氏想用手摸摸孩子的脸庞,但已经没有力气了,她的手悬在半空,又迅速落下,董尤氏晕了过去。
董贵福发了疯似地呼喊妻子的名字,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他颤抖地用手试着妻子的鼻孔,好在还有气息。此时的董贵福完全没有得到新儿的喜悦,他只想救自己的妻子,哪怕付出一切。
但董贵福的村子非常偏僻,道路也极为不便,要送到最近的卫生院不知得需要多长时间,恐怕妻子根本坚持不到,而且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也很差。他痛恨自己的无用,在接下来的两天都是以泪洗面,悔恨的心情让董贵福喘不过气来。
丈夫情急之下,求助苏联医院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5月9日,此时距离董尤氏生产已经两天,看着因大出血而昏迷的妻子,董贵福似乎也要放弃了。但就在这时,村子里一个人给董贵福出了个主意。他告诉董贵福,江对面就是苏联,在那里肯定有苏联边防军和医院,如果能联系到苏联,借助那里的医疗条件,董尤氏说不定能挽回一条命。
对于村民的这个提议,董贵福觉得并不可行,因为苏联和中国是邻国,怎么可能随意让人员流动呢?而且自己这穷乡僻壤的,上哪联系苏联边防军?村民又接着劝他,对于目前的情况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如果将产妇的情况往上面报,上面肯定不会不管的!
董贵福叹了口气,认为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了,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试一下,总不能眼看着妻子在自己面前离开吧!
于是董贵福急忙通过乡里联系到了抚远县,抚远县的县长得知此事以后,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将一条人命交到了他的手上啊。县长立刻联系到了苏联边防军。苏联边防军得知情况后,立刻同意了中方的请求,而后将情况汇报给了伯力州(现在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随后伯力州立刻派遣直升机前往中国,当时直升机飞行员正是阿尔谢年科夫。
大风天气冒险驾机施救,苏联人民奋力挽回生命
阿尔谢年科夫驾驶着直升机载着一男一女两位医务人员飞往董贵福所在的村子,那一天天气非常糟糕,风特别大,几乎是飞机能够飞行的极限条件。在飞机起飞之前,抚远县就通知让村里的人跑到水产场插一圈红旗,这样可以方便直升机寻找目标降落。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飞机,于是在那一天有许多人跑去看直升机,其中大部分是小孩。根据当事人回忆,当时直升机降落的时候在地上漩起了一个特别大的沙坑,直升机的风浪还把几个孩子的帽子给吹跑了。
晚年的阿尔谢年科夫
阿尔谢年科夫虽然身经百战,但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起降多少也有点没底,他谨慎地驾驶着飞机在村子上方盘旋。看到插满红旗的降落场后,阿尔谢年科夫慢慢地操控着飞机,一点一点地降落下来。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实现陌生区域降落是极为困难的,但阿尔谢年科夫做到了。在平稳落地后,阿尔谢年科夫都不禁出了一身汗,这在他多年飞行生涯中还是很罕见的。
当时救人是第一要紧事,医务人员在下了飞机后就穿过人群,直奔董贵福家。但两位医护人员来到董贵福家后就傻了眼,因为董尤氏连续大出血两天,已经十分虚弱苍白,血都快流干了。
当时的男医生一边叹气一边摇头,他觉得董尤氏恐怕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但当时的女医生却十分坚决,她要求将董尤氏立刻送往伯力州的医院,于是她在对董尤氏做了必要的医治后,就安排众人把董尤氏送到直升机上。
很快,董尤氏和新生儿就被送往了伯力州的中央妇产医院,当时的董尤氏已经危在旦夕,为了抢救生命,几位苏联妇女自愿献血,这才挽救了董尤氏的生命。输血以后,董尤氏的气血逐渐恢复,医院便立刻展开了手术。
经过紧张的手术后,董尤氏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以说董尤氏的这条命,就是苏联医生和那些普通的苏联妇女给救回来的。董尤氏的孩子又成了医院的难题,因为董尤氏根本没有奶水,所以怎么养活小孩子成了难事。此时还是苏联妇女伸出了援助之手,几位苏联母亲自愿给小孩喂奶水。
紧急抢救母子平安脱险,48年后飞行员来华寻人
小孩子在医院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宝贝,医护人员还给小孩起了个好听的俄罗斯名字“安德烈”。董尤氏和儿子在苏联待了一个多月,最后基本康复以后才从苏联坐船回国。当时的苏联人都很舍不得这对母子,特别是可爱的“安德烈”。
当年的阿尔谢年科与董双森母亲
在母子俩回国以前,苏联方面赠予了一些吃穿之类的生活用品,还贴心地给“安德烈”买了玩具和奶粉。就这样,董尤氏在苏联人不舍的挽留中,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董贵福给儿子取名董双森,但因为儿子从小长的皮肤白皙,头发略黄,而且非常活泼,让人觉得像个外国孩子,所以还是有很多村民喜欢叫他“安德烈”。苏联人抢救中国产妇的故事随即被报道了出去,这成为见证中苏友谊的一段佳话。
其实在当时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交往还是比较频繁的,双方互帮互助的事情时有发生,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董尤氏和儿子
但在1975年1978年董尤氏和董贵福相继离世后,这件事情也很少被人提及了,直到2006年阿尔谢年科夫的儿子萨沙前往中国寻人,才让这一段感人的故事再次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董贵福夫妇没有忘记苏联人民的恩情,远在苏联那边的阿尔谢年科夫也始终惦记着这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董双森。后来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阿尔谢年科夫一直没机会再见到这几个心心念念的中国人,直到新世纪的到来,阿尔谢年科夫才终得机会踏上了寻人之路。
当地政府在接到阿尔谢年科夫寻人的请求后,立刻开始查找董贵福夫妇的信息,令人遗憾的是,董贵福夫妇早已去世多年,而董双森的联系方式则能找得到。
董尤氏和苏联医生
政府人员立刻给董双森打了电话,董双森在接到通知后非常激动,他从小就被父母嘱托不要忘记当初抢救他们母子俩的苏联人民,董双森激动地回答:“我想见救命恩人!”
在政府寻找董贵福的过程,一个新情况令大家都很震惊,这个董贵福竟然曾是苏联红军的侦察兵,他打过日本人,还获得过苏联颁发的奖章!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抗日英雄低调隐居乡村,中俄友情不因时间而褪色
翻开《赫哲族英雄传》,里面赫然记载着董贵福的英雄事迹。1938年时,日本的铁蹄侵占了董贵福出生和成长的渔业村,在日本人的逼迫下,董贵福被迫当了伪警察长。后来董贵福和苏联红军取得了联系,开始当红军情报员,给红军送日寇的情报。
1942年,董贵福加入了苏联红军一时惹怒了日本关东军,日寇派兵追杀董贵福一家。为了躲避日寇的魔爪,董贵福带着全家投奔了苏联边防军,这里面包括他的三个弟弟以及自己的妻女。
当时董贵福的大女儿董双芝已经5岁了,她记忆中的父亲是个“神出鬼没”的人。这是因为当时董贵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一阵,他不是去做别的,而且冒险潜入日寇占领的地区搜集情报。董贵福提供的这些情况对于日后苏联红军发动解放东北的“八月风暴”行动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董双芝小时候的生活中,地窖是经常居住的场所,但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董贵福一家肯吃苦,肯流血,体现了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抗意志。
董贵福不仅接受了苏联红军的军事培训,他自己的侦察技术也是炉火纯青,放在现在估计也能拍一部电影!据村民尤桂兰说,当时她的公公就跟着董贵福参加红军,因此她常常听公公聊起他和董贵福并肩战斗的日子。
在老人眼中,董贵福是个具有高超本领的侦察兵,董贵福常常和一两个人一起行动。因为是搞侦察,所以自然不能穿苏联红军的衣服,他们便穿着便衣行动,刺探情报时又穿上伪满警察衣服。董贵福能够在两种身份间自如地切换,让日寇根本抓不到他。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发动解放东北的“八月风暴”行动,在这次行动中,董贵福就担任红军在抚远地区的向导。他身先士卒,亲手解放了自己的家乡。在解放抚远的过程中,董贵福的三弟董贵寿不幸牺牲,董贵福强忍着泪水,继续打击日寇,终于清剿了盘踞多年的日本鬼子。
1945年,董贵福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斯大林奖章”,英勇牺牲的董贵寿获颁“朱可夫勋章”,这些勋章是对董贵福兄弟的充分肯定。后来,董贵福拒绝苏联红军让他留在苏联的请求,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他的信念就是建设祖国、奉献祖国。
董贵福后来十分低调,很少跟旁人谈及自己曾是苏联英雄的事迹。在他的眼中,自己不过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中的一员,这种信念是纯洁而又朴素的。
阿尔谢年科夫来到中国
2006年12月9日,76岁高龄的阿尔谢年科夫如愿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他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他感叹中国发展的迅速,言行之中流露着对于中国的敬佩和骄傲。12月11日,阿尔谢年科夫来到了渔业村,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董双森一家。
阿尔谢年科夫很激动,他从包里取出了一叠泛黄的照片,这叠照片里有当年救治董双森和母亲董尤氏的照片,也有阿尔谢年科夫自己的照片,这一张张中蕴含着阿尔谢年科夫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这份友情是诚挚而单纯的。董双森激动地接过这些照片,另一个世界的董贵福夫妇看到此情此景应该也很激动吧!
阿尔谢年科夫和董双森及家人
结语
这个令人感动的苏联人民救治中国产妇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的深厚感情。中俄两国人民的友情是由来已久的,这份友情还将一直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