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天龙八部》剧照。(IC photo / 图)
说个笑话,《天龙八部》又翻拍了,喜提豆瓣3.4低分。
虽然比2018年的《笑傲江湖》(豆瓣2.5)和2020年的《鹿鼎记》(豆瓣3.2)都高了那么一点分,但这一版《天龙八部》是历年来多个版本的最低分。1997年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评分最高,豆瓣9分;2003年胡军版的《天龙八部》豆瓣评分为8.3分。2013年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哪怕差评声一片,豆瓣评分也有4.3分。
今年杨祐宁版的《天龙八部》,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情节是,段誉初见王语嫣时,以为她是自己魂牵梦萦的神仙姐姐,直接“尿了裤子”。剧方后来解释说,“他用六脉神剑功力从穴道把水分逼出”,看似能自圆其说,实际上仍相当雷人:把尿液从穴道逼出去?
魔改并不仅仅存在于这部剧里,而是近年来金庸翻拍剧的普遍特征——为什么剧方纷纷魔怔式地进行魔改?
十有八九成烂剧
金庸小说无疑是影视剧的IP宝库,从1990年代至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翻拍浪潮。但不同于1990年金庸剧的经典化,近十年的金庸剧改编十有八九是烂剧。
2013年霍建华版《笑傲江湖》,豆瓣5.5分;2013年钟汉良版《天龙八部》,豆瓣4.4分;2014年陈晓版《神雕侠侣》,豆瓣4.5分;2014年韩栋版《鹿鼎记》,豆瓣6.5分;2017年蔡宜达版《侠客行》,豆瓣4分;2018年丁冠森版《笑傲江湖》,豆瓣2.5分;2019年曾舜晞版《倚天屠龙记》,豆瓣5.7分;2020年张一山版《鹿鼎记》,豆瓣3.2分……近十年唯一的一个例外,是2017年杨旭文版的《射雕英雄传》,在豆瓣拿到了8分。所以说,近年来金庸剧十有八九是烂剧,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
翻拍之烂首先烂在哪儿?
提起以前那些经典的金庸剧,观众脑海里首先是浮现一个个经典人物。比如黄日华饰演的萧峰和郭靖、翁美玲饰演的黄蓉、苗侨伟饰演的杨康、吕颂贤饰演的令狐冲、古天乐饰演的杨过、李若彤饰演的姑姑和王语嫣、陈浩民饰演的段誉、何美钿饰演的钟灵、李国麟饰演的鸠摩智、陈小春饰演的韦小宝,等等。
但近年来的改编,鲜少诞生类似的经典角色了。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段誉请了韩国演员金起范饰演,水土不服;霍建华版《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性别转成了女性;丁冠森版《笑傲江湖》,这一版令狐冲丝毫没有侠客气质,却有点畏畏缩缩、獐头鼠目;张一山版的《鹿鼎记》,演员诠释用力过猛,让韦小宝流于油滑、浮夸、咋咋呼呼……
至于杨祐宁版《天龙八部》,几个主演都没什么契合度。杨祐宁饰演的乔峰,过于邪魅和油腻;文咏珊饰演的王语嫣,一脸苦相,主要通过嘟嘴体现少女感,几无仙气;白澍版段誉,厚重斜刘海配耳钉,过于用力的表情,把大理国镇南王世子楞是演成了地主家的傻儿子,贵气全无,只剩土气。
如今的选角,之所以常常不合适,归根结底,是选角逻辑的改变。资方纯粹将金庸剧视为“造星利器”,想捧哪个新人就让谁上,而不是以适合角色以及演技水平为标准,自然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笑傲江湖》剧照。IC photo / 图)
魔改几时休
资方扎堆瞄准金庸剧,其动机不难理解。金庸剧是大IP,天然地带有受众基础,丝毫不用担心播出后没有人讨论,毕竟哪怕是“黑红”也是一种红,总好过没人讨论。因此,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金庸剧的翻拍是旱涝保收。
从创作角度看,翻拍这一手法也有其合理性。一些经典老剧因为时间久远、拍摄手法落后、制作相对粗糙等原因,与年轻观众的审美脱节,与时俱进地进行地翻拍未尝不可。可问题也出在这里,翻拍时进行再创作的边界到底在哪?为何这些年金庸剧的翻拍纷纷成了魔改?
无论是丁冠森版的《笑傲江湖》,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还是杨祐宁版的《天龙八部》,它们的翻拍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迎合热搜追剧时代网友的低耐心——或者说是浮躁,翻拍时进入核心剧情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小说里那些耐心的铺垫都不见了。
比如丁冠森版《笑傲江湖》,前两集里岳灵珊、林平之、令狐冲、蓝凤凰、任盈盈等重要人物纷纷亮相。张一山版《鹿鼎记》里,韦小宝与茅十八的相遇相识并结伴到京城,只剩下几分钟的桥段;除了韦小宝外,其他角色都不同程度扁平化了,比如小说中韦小宝与小玄子的情感积累有“两个月”,剧版一切都被按了“快捷键”。而这一次《天龙八部》才演了半集,虚竹、乔峰、段誉、慕容复、钟灵、王语嫣、阿朱、阿碧等主要人物已悉数登场……
表面上看,如此改编剧情节奏大大提升,实际上,它对小说自身叙事逻辑造成一种破坏,加上编剧统摄与重新整合的能力不够,就会让剧情像是在“赶工”,逻辑跳跃、人物扁平,反而成为魔改——这才闹出了段誉初见王语嫣时尿裤子的笑话。
与之相对的,近10年口碑最好的金庸翻拍剧、杨旭文版的《射雕英雄传》,受到观众好评就在于它对原著的尊重与还原。这一版翻拍的价值是,它在外景与特效上做了升级,跟几个老版相比,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特征。
这才是金庸剧翻拍的正确姿势:尽可能贴近原著,尊重原著的内核,在制作上不断与时俱进。金庸的小说已经够经典了,很多观众对小说中的情节熟稔于心,编剧做任何大的改动都要慎之又慎,不要自以为是地进行各种夸张地改动和所谓的“现代化”诠释,这是吃力不讨好。
请不要过于担心当下的年轻观众没有耐心进入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观众从来只是对烂剧没耐心,以热搜剧的思维翻拍金庸剧,是对金庸小说魅力的一种粗暴压缩,下场只能是被唾弃。
文|南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