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新三国没法跟老三国比,我认真对比了这两版三国,也比对了原著,然而,我发现在剧情细节方面,新三国是做了很多功课的,甚至比老三国更合理一些,更夸张一点说,甚至比原著更精进。
下面我们以“王司徒假借生日之名躲避董卓耳目,请群臣前来密谋诛杀董卓”这场戏为例进行分析。
老三国中,王允得到袁绍密信就在思索除贼的计划,然后下一幕就是借祝寿之名,群臣相聚司徒府。
这时候曹操就在坐席中,这就说明司徒王允直接邀请了曹操参与这场诛董的谋划。
原著是怎样写的呢?完全可以参照老三国,因为基本是按照原著复刻的。
而新三国中,司徒王允托小黄门秘密宴请各公卿大臣,唯独没有邀请曹操,这才有曹操与董承中门对狙的戏,这样很清楚地告诉了观众,曹操此时是深受董卓信任的,大臣们对曹操是有很强的敌意的,所以,登司徒府,是曹操不请自去的。
对比下来,新三国,这里的细节改动其实是很成功且合理的,此时曹操不可能在深受董卓信任的同时,又能获得以王允为首的大臣们的信任,这才有了新三国曹操不请自去司徒府的一幕。所以这一票我要投给新三国。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片段,讥讽大臣的对比,其实两边各有千秋,不能说和原著一样就最好,改成白话文就不行,白话文反而更朗朗上口,气势上也不输文言文。
这里鲍国安老师和陈建斌老师的演绎根本不能说孰优孰劣,我新老三国都看了不下三遍,但是我脑海中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陈建斌老师那句: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
只能说每个人对曹操的理解不一样,鲍国安老师演的曹操表情更丰富,情感也更到位,每个挑眉、眼神都能让我们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新三国陈建斌老师多少有些诙谐幽默,显得很可爱,观众一时间从鲍老师演绎的曹操形象中跳脱出来属实不易,但是往往高手都很会伪装,不会让你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这个人有很大能耐。所以对比下来,个人觉得,顶多算个平手。
我们再看本戏的第三个片段对比,当曹操说自己有计策诛杀董卓的时候,新老三国的处理又不一样。
原著中说:“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也就是说王允拉着曹操去其他地方问。
而老三国王允就很好奇,当着众人面请教曹操有什么好计策,这就显得王允白活八十多岁了,一点城府都没有,还是曹操觉得在众目睽睽下说不妥,使了眼色,这才被王允带去书房密谈,我觉得这样把别人胃口吊起来,又不方便告知大家,然后直接拉去密室密谈的做法,容易引起其他在座大臣们的好奇,更不利于这件事的发展。
新三国王允为了保护曹操,立马找借口把曹操轰了出去,再秘密派人通知其去书房,等宾客都走后才去和曹操密谈。因为人多口杂,万一走漏风声,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先轰出去再密请回来,既保护自己,也保护曹操,这样的细节处理无疑是高明的。
有人说,这是多此一举,请来的大臣都是自己人,都是信得过的,但是你想过没有,人是最难捉摸的东西,否则吕布怎么会成为三姓家奴、曹操能杀吕伯奢呢?人的角色在随着环境、时间、对象发生变化会跟着调整的。
对比下来,这票我要投给新三国。
最后在借七星宝刀这场戏中,曹操为何要借宝刀才能去刺杀董卓,寻常刀剑难道就杀不了董卓?还是董卓练就了金刚不坏神功?
老三国和原著一样根本就没有解答这个问题。唯一能解释得通是他想要别人知道自己是为了匡扶大汉去刺杀的董卓,当然这只是我猜想。
新三国,曹操是这样解释的,董卓内衣里总是穿着一件贴身的铠甲,寻常的刀剑不能伤他。所以才借这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所以在这个细节上,新三国无疑更合理化,整个情节发展也更顺畅了。
因此,这一票,我还是要投给新三国。
对比下来,这场戏,新三国以四比一的成绩击败了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