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世森 王司倩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古田会议旧址时,深情讲述了“闽西六千子弟喋血湘江”的故事。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血战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34师同十几倍于己的强敌英勇斗争,鏖战四天五夜,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绝命后卫的英雄壮歌。第100团团长韩伟就是那场战斗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他成功突围后陷入困境,几经辗转,终于回到革命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闪闪矿灯,“小交通”辗转踏上革命征途
1906年2月10日,韩伟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一个贫困铁匠家庭。幼年时,他就尝尽了人生的悲苦,母亲早逝,3个姐姐先后嫁人或送人做童养媳。他和弟弟跟随着父亲、继母颠沛流离,先是移居汉口,后又来到安源路矿。
彼时的安源,已进入开矿的十多个年头,工人运动虽未达到高潮,但奔腾运行的地火早已蓄势待发、喷薄欲出。1921年初,韩伟到修理厂当了一名锻工学徒工,从此开始了“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的悲惨生活。
霹雳一声雷动。这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福音,也给处于水深火热的安源工人带去了希望。年底,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来到安源,下矿井、进车间、入工棚、串宿舍,了解矿局情况,询问工人疾苦,用革命道理启发工人。不久,毛泽东又派李立三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启迪工人的阶级觉悟。
1922年五一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韩伟立即报名参加。因会吹奏几种乐器,他被分到俱乐部文娱股当队员。9月14日,声势浩大的罢工开始,工人提出要求保障政治权利、改良待遇等条件。16岁的韩伟兴奋地走在游行队伍之中,和工友们一起振臂高呼:“罢工!罢工!坚决罢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胜利。
韩伟在工人运动中迅速成长。1924年5月,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他的活动愈加活跃,时而当地下小交通,秘密来往于长沙与安源之间,为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传递信件;时而当义务宣传员,深入农村吹拉弹唱,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积极向人们宣传革命道理。
然而好景不长,资本家勾结反动军阀抓捕工人领袖,镇压工人运动,捣毁工人学校,勒令工人俱乐部停闭,并于翌年9月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九月惨案”。一时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韩伟也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先后跑到水口、长沙、武昌寻找党组织,都无功而返。后来,他又跑到广州,在中共广东区委的介绍下,报名考取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插班生。
北伐战争风起云涌,韩伟经组织介绍,来到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当兵。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从广州出发,向湖南挺进,一路夺城破阵,所向披靡。8月26日,北伐军向汀泗桥发起总攻。部队巧妙迂回,一举突破守军防线,攻占汀泗桥,接着又乘胜席卷咸宁城和贺胜桥。战斗中,只要冲锋号一响,韩伟便跳出战壕、冲向敌人。因作战勇敢,他先后被提拔为班长、代理排长,还获得了队前嘉奖,成为铁军士兵中有名的“小老虎”。1926年秋,韩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湖南省委组织工农围攻长沙。韩伟当过铁军,懂得军事,被组织派到修理厂工人义勇队当小队长。他火线点兵,带领19名队员拿起武器,踏上征途,利用矿井巷道与来犯地主武装展开周旋,不失时机地予以打击,保卫了安源路矿的安全,策应了围攻长沙的军事行动。
1927年9月,韩伟随所在部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方向前进。因对这一带比较熟悉,韩伟自告奋勇地请求担任前卫。一路上,他仔细侦察地形,及时汇报敌情,出色地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作“小交通”。
三湾子弟,成为毛委员的第一任警卫排长
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作短期休整。彼时,部队积重难返,各种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彻底解决,随时都有溃散的可能。当晚,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通过对部队进行改编的方案。全军缩编成1个团,下辖第1、第3营,共7个连,不足1000人;同时,在部队建设上实行“支部建在连上”、新的党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三项重大措施。这一石破天惊之举,从实践上开创了建立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先河。
整编后,韩伟任第1营2连2排排长。在即将赴驻地报到之际,毛泽东送给他一个笔记本,亲笔在扉页上题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韩伟十分感念又万分珍惜,怀揣着笔记本,信心百倍地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
是年底,工农革命军打下茶陵县城,成立了县工农兵政府,韩伟率第2排担任县工农兵政府卫队。不久,工农革命军又攻克遂川县城,红色风暴开始席卷井冈山的南大门。
这时,国民党赣军朱培德部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进剿”。第1营奉命攻打宁冈新城东门,第2连担任主攻尖刀连,韩伟任连突击队长。面对居高临下的优势敌人,韩伟向连长建议:把我们的机枪架高和敌人对射。接着,他将突击队员分成数个小组,分批次向前冲锋。当第一、第二小组接连失败后,韩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大吼一声“我上!”便冲了上去。他带领突击队员奔跃、匍匐、翻滚,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新科楼下,干脆利落地点燃了熊熊大火。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乘势登上城墙,打开城门,歼敌大部,活捉宁冈县县长,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战果最辉煌的胜利。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和湘南农民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下辖第28、第29、第31、第32团,原第1团改编为第31团,韩伟回到老连队第2连当排长。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内有利的地形条件,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以灵活的游击战打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5月中旬,趁国民党军换防间隙,第1营奔袭高垄。韩伟带人到当地邮局和土豪劣绅家搜集了大量报纸。正要撤离时,迎头赶上前来接防的国民党军,一场恶战随即打响。战斗中,营长不幸中弹倒地,韩伟见状投出手榴弹,一手夹紧报纸,一手抱住营长,艰难地挪动,并光荣地负了伤。战后,韩伟升任该连副连长。
6月下旬,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发动第四次“进剿”,韩伟率第2连坚守泰山亭。此地是从永新通往宁冈的必经之路,防守任务十分艰巨。韩伟依托地势构筑三道工事,巧妙地设置了伏击阵地。不久,国民党赣军团长李文彬带着部队奔袭而来。战斗异常激烈,敌我伤亡均十分惨重,国民党军先后突破我三道防线,直逼红4军指挥所。危急时刻,韩伟率第2连与第1、第3连和第29团3营汇集在一起,死死守住山岭。弹药打完了,韩伟抽出大刀,当头一挥,率领红军战士冲下山去。国民党军纷纷溃败,后在龙源口地区被尽数消灭。
1929年1月上旬,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重兵追袭。攻势是突然发起的,因为突然而愈加猛烈。枪声响起,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混乱,军部险遭覆灭。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指挥员迅速掩护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撤入山林。红4军脱险后,部队在罗福璋山区停留了两天。鉴于圳下村的教训,毛泽东决定组建一个前委混成大队,谭震林任大队长兼党代表,韩伟任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由此,韩伟成了毛泽东的第一任警卫排长。
上任后,韩伟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反思教训,思考着如何把红军首长的安全警卫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他把首长机关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警卫制度抓起,时刻把首长们的安危冷暖、饮食起居挂在心上。前进中,他总是带领警卫战士走在最前头找房子,搭门板,仔细挑选宿营地,还四处寻找软和的稻草被褥,尽量为红军首长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场所。当他看到毛泽东经常办公到深夜时,还将自己缴获的棉大衣送给毛泽东。同时,韩伟也时刻惦念着能够到一线去打仗。毛泽东告诫他说:基层确实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但混成大队的工作也很重要,保卫首脑机关责任重大。并表示,在适当时候一定满足他的愿望。
5月下旬,红4军到达龙岩后,韩伟被派往第2纵队任第4支队副支队长兼第11大队大队长。他先后率部攻占永定城,巧取白沙镇,还参加了二打、三打龙岩城的战斗和闽西根据地的反“会剿”作战。9月,朱德率红4军发起上杭战斗。战斗中,韩伟一如既往地不畏生死、英勇顽强,朱德连声称赞:猛虎、猛虎!战后,“韩老虎”的绰号在部队中传叫开来。
血战湘江,率领红34师第100团最后突围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以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红34师担负中央红军主力的总后卫,从江西省兴国县出发。韩伟率第100团作为红34师的后卫部队负责殿后,走在整个纵队的最后。
撤离途中,红军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先是国民党“追剿”军穷追不舍,紧紧咬住红34师不放。韩伟率部进行拼死搏斗,后在第101团回援下才甩掉敌军。进入广东境地后,国民党粤军又纠集重兵向红军袭来,使得红34师再度陷入重围。不得已,红5军团第13师回援,投入战斗。在军团长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指挥下,红军在渡头、土地圩地区摆开战场,激战两天两夜,给追击的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
韩伟率第100团掩护主力红军,连闯三关,在王母渡、新田之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在汝城以南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此时,毛泽东建议,乘国民党“追剿”军正在调动尚未靠拢之际,集中兵力,求歼敌一路或一部,以摆脱被动。但是,“左”倾领导者不敢与敌再战,致使红军失去歼敌之机。11月下旬,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军20余万人,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两岸围追堵截红军。大敌当前,红军进则生,滞则亡,能否迅速渡过湘江,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27日,红军先头部队一部首先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并架设了浮桥。此时,第1野战纵队离湘江渡河点仅80余公里,但由于辎重太多,部队行进十分缓慢。国民党“追剿”军陆续赶到,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与优势之敌在湘江两岸血战数日,保证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于12月1日渡过湘江。
◆韩伟手稿。
第34师在江东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激战3天后,部队由5000多人锐减为2000余人,第100团也由2000多人减员到不足1000人。红军主力过江后,国民党军聚歼中央红军主力的企图落空,转而用重兵将红34师团团围住。面对寡不敌众的危险形势,韩伟对师长陈树湘说:“师长,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团留下掩护,你带其他两个团突围。”
此时,红34师北上西渡湘江的道路已被完全阻断,事实上,即便侥幸强渡湘江,也无法赶上红军主力了。根据中革军委“要有一时期发展游击战争的决心和部署”的电报指示,陈树湘决心率部原路撤回,到湘南打游击。于是,他下令全师分两路突围,一路由韩伟率第100团余部,掩护师部突围后,再向柳木青方向转移;另一路由陈树湘带领,率师部及第101、第102团,向湘南突围。谁都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是韩伟与陈树湘的诀别,陈树湘率部突围后不久即壮烈牺牲,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韩伟将全团仅有的150余人重新编为3个连,一边和追军作战,一边紧跟师主力撤退。部队突围没多久,便遭到国民党军千余人的紧追。战斗中,韩伟带领红军将士死死顶住不退,与疯狂进攻的国民党军殊死拼杀。眼见着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部队锐减至30多人。最后,韩伟把手榴弹收集在一起,一颗颗投向国民党军,继续掩护战友们撤退。弹尽粮绝之际,他和还未来得及撤走的红军将士义无反顾地跳下了山崖。
幸运的是,韩伟跳崖时落在了一棵大树上,后又摔落在齐腰深的草丛中,捡回了一条命。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苏醒过来。大难不死,他与另外两名幸存者相互搀扶着,艰难地寻找革命队伍。不久,在一次与民团的遭遇中,大家又跑散了。
历经两个月的东躲西藏,韩伟终于辗转来到武昌弟弟家。由于韩伟在武汉熟人较多,又急于寻找党组织,每天外出活动,很快就因叛徒告密,被特务逮捕了。在国民党监狱里,韩伟受尽折磨,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关于革命的半个字眼,最后被国民党当局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关进了汉口江岸区的陆军监狱。
铁拳抗日,“井冈山的同志们”奔赴救亡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日战争拉开序幕。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党当局释放了韩伟。之后,韩伟奔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期学习。虽然与中央领导近在咫尺,但直到1938年5月韩伟才见到来抗大作报告的毛泽东。他坦言道:“之所以不敢去见毛主席,是我的思想包袱太重,总觉得自己在湘江作战中没有打好,又坐了国民党的监狱。”毛泽东闻讯后,鼓励他丢掉包袱,努力学习,迎接新的战斗。
毕业前夕,毛泽东将韩伟叫到了住地,同行的还有当年一起参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20多个老战友。这些都是在革命战争中九死一生的人,相见时分外欢喜。在中央大礼堂门口,毛泽东提议大家一起照张相,并亲笔题名“井冈山的同志们”。照完相后,毛泽东还同韩伟亲切地谈了几句,确定他到晋察冀军区工作。
◆照片拍摄于1938年8月,在延安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部分同志来到毛泽东在凤凰山的住地和毛泽东一起合影。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在照片上亲笔写下了“井冈山的同志们”七个大字。二排右六是韩伟。
几天后,毛泽东在住地亲自为韩伟饯行。所谓饯行,也就是每人“三碟一粥”:一碟油炸辣椒、一碟煮黑豆、一碟炒豆腐和一碗小米粥。席间,毛泽东深情回忆了井冈山斗争,讲了最困难时期韩伟想方设法搞饭吃的趣事。说到高兴处,两人都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起来。
翌日,韩伟便离开延安,东渡黄河,赶赴晋察冀前线。这时候,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刚刚成立,急需懂军事有经验的教官。韩伟出任军事教育主任,组织开办第一期干部训练班。不久,晋察冀军区整编,韩伟任第2军分区第4团团长。
1939年3月,驻山西盂县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一个中队300余人,进占该县上社镇,企图将占领区扩大至滹沱河南岸地区。为保卫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腹地,晋察冀军区第2分区令第4、第5团赶至上社附近进行监视和牵制。
韩伟奉命率队歼敌。他周密部署任务,组织实施抵近侦察,扎实组织战前训练。24日午夜,韩伟亲率第3营为突击队,冲入镇内向日军发起突袭。经4小时激战,拿下2个碉堡,击毙日军50余人。战至天亮,增援日军匆匆赶来。韩伟决定撤出战斗,转移到上社以东地区隐蔽,寻机歼敌。
25日晨,增援日军300余人与上社日军汇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南北两路向上、下鹤山进犯,企图对第4团进行报复。韩伟获悉敌情后,依据有利地形,确定了正面阻击、迂回歼击的作战方针。12时30分许,当北路日军100余人进至下鹤山以西,南路日军200余人进至下鹤山西南时,韩伟指挥部队先以2个连的兵力分别进行阻击,迫使两路日军靠拢;尔后以主力迂回将其包围。日军数次冲击均告失败。经激烈战斗,日军大部被歼。
此役,韩伟指挥第4团击毙日军270余人,生俘2人,缴获步枪150余支、战马10余匹和其他军用物资一部。晋察冀军区对第4团给予通报表彰,司令员聂荣臻在嘉奖电中写道:“上下鹤山战斗的胜利,给了敌人严重的打击与很大的伤亡,这是整军后的第二个大胜利,这一胜利完全是由于你们的英勇坚定精神与整军后战斗组织力量之加强的结果,希望你们保持与继续发扬这种战斗精神,成为永远的作风。”
1939年冬季,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北岳区实施大规模“扫荡”。韩伟率部活跃于五台至龙泉关一线,沿日军撤退道路的左翼行动,不断予以侧击、奇袭。他接连组织了高洪口尾击战斗,击毙日军300余名;第二次夜袭上社的战斗……
每次作战,韩伟都组织周密细致的侦察,进行精心全面的运筹,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时而化整为零,时而诱敌深入,搅得日军惶惶然凄凄凉。五台、原平一带的老百姓,常常一觉醒来,就发现身边的炮楼被拆了,碉堡被毁了,老百姓们看神了,就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神,渐渐地就把八路军第4团叫成“神团”,把韩伟赞为抗日的“铁拳头”。
火速受领,负责开国大典陆军阅兵训练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一边大肆窃取抗战胜利果实,一边加紧准备内战,于1946年6月悍然向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此时,韩伟被任命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积极协助2纵首长打南保,攻正太,定保北,在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将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辖第199、第200师,韩伟任军长,旷伏兆任政治委员。之后,韩伟和旷伏兆率第67军参加太原战役,将红旗插上了太原要塞卧虎山。
1949年春夏时节,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威猛势头,迅速向中国南方推进。8月的一天,韩伟正在召集师团主官开会,突然接到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来电,要他速往北平受领任务。军情紧急,韩伟当天下午就赶到了聂荣臻的办公室。
其时,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已指日可待,在新中国成立大典上举行盛大阅兵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商议阅兵事宜时,想起了当年在瑞金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大会上的那次阅兵。
那是1931年1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县叶坪村召开。闭幕式上,红12军第100团的指战员们分6个方队,迈着整齐雄健的步伐进入会场。他们身穿崭新的灰色军装,领口缀着红领章,胸前佩戴着红色的“中国工农红军”胸章,头戴缀有红五星的八角帽,手持带有明晃晃刺刀的步枪,精神抖擞地通过主席台,接受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领导的检阅。
昔日情景浮现眼前,大家感慨良多。那次阅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时任第100团团长正是韩伟。于是,领袖们便亲自点将,由韩伟负责开国大典陆军的阅兵训练。
正如聂荣臻所说:“这次的阅兵任务很艰巨,比中央苏区那次规模大多了,陆海空都有。”“这个担子不比打一个战役轻哦!”韩伟深感责任重大,在开国大典上代表陆军部队精彩亮相,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回到军部后,韩伟就立即和政委旷伏兆研究,决定由第199师参加受阅。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其前身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百色起义,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都创立了不朽功勋。时任师长李水清、政委李布德。
◆开国大典上,“红一师”官兵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
韩伟决定亲自为部队作动员,主持制定阅兵训练计划。整个分列式训练采取先单兵、后联合训练的方式,联合时先班、排、连,再一个方队一个方队合练,直到全师最后合练。为了使参阅官兵都能走出威风,韩伟带头把裤腿挽到膝盖上做示范。他还模拟开国大典盛况,组织多次综合演练和“临战”训练,并让第67军的军、师领导代表团观摩提意见。
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李水清、李布德率领第199师指战员,以饱满的姿态,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了威武雄壮的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后,韩伟历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
1992年4月8日,韩伟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享年86岁。弥留之际,他对儿子韩京京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亲属们遵照其遗嘱,将他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红34师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