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爱武
(一)
父亲是爷爷舍糕三年求来的,是爷爷的老来子,也是爷爷唯一的儿子。用奶奶的话说,爷爷奶奶疼爱父亲到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程度。我两个姑姑对这个小弟弟也是疼爱有加。
父亲小时候很顽皮,他曾趁奶奶不注意,把一根针吞进肚里,肚子里进了针,父亲疼的哇哇大哭,知道原委的爷爷奶奶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村里的赤脚医生束手无策,多亏和尚奶奶闻讯赶来,给了偏方,那针在父亲腹内溜达一圈,最后被顺利地排了出来。
父亲上学后,却不恃宠而骄。他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威望也高。据曾经和他同学的母亲讲,那时学校里有几个孩子挺调皮,但他们对父亲却言听计从。其中一个痞孩子,长的五大三粗,老师都有些怵头,有次他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父亲就叫他出去说说话,没想到那孩子竟主动找老师认错了。母亲说,父亲当时身材并不壮,不知他咋说服他的。
高中毕业那年,父亲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阶段的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高材生。他二胡拉的不错,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还写的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学成归来后,父亲被分配到邻县的农机站上班,后因为表现突出被调整到镇政府分管司法,一九八八年,父亲在市司法系统荣立一等功。父亲把奖章带回家后,先是挂在显眼的位置让我们看了个够,又像藏宝贝一样仔细地收藏起来。我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父亲竟把奖章拿出来给我女儿看,女儿好像很喜欢的样子,拿在手中把玩,父亲看孩子那么喜欢,索性把它当做了她的玩具,那奖章最终毁在了女儿手里。
父亲在单位工作任劳任怨,回到家也是一把好手。母亲时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外出开会的机会很多,即使在家,也是整天忙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根本无暇顾家。父亲的单位离家四十多里,每周回来一次。父亲每次回来放下自行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个瓢舀着院子中央水缸里的水洒遍院子的角角落落,再用水缸里剩余的水浇浇南墙根的几盆花、帮奶奶换换鱼缸里的水,然后抄起扫帚清扫院落。
当父亲把这些事情做完的时候,水缸里的水差不多就用完了,年轻的父亲会很轻巧地压下我们压起来十分吃力的压水井的柄,那水就十分畅快地从地底下冒了出来,父亲先把用了一周的水缸清洗干净,然后一下一下地用水桶把水缸盛满。如果是夏天,父亲会拿来洗菜的盆子把他从外面买回来的黄瓜、西红柿洗净,再把洗好的黄瓜、西红柿放入水缸中,然后满意地看看水缸中的黄瓜、西红柿,盖好缸盖。
我放学回家时,父亲大多是在东边的饭棚里做饭,夏天天热,又是在灶边,有些发胖的父亲尽管只穿着一个大裤衩还是热的汗流满面。看到我,父亲一边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快要流到眼中的汗一边吩咐我去给他盛些水去。
至今忘不掉看到水缸里的黄瓜时的那份惊喜,因为那时的黄瓜也是稀罕物呢;至今都记得吃到黄瓜的那份惬意,在那炎热的夏天,当浑身汗透的我吃到被井水镇的近乎冰凉的黄瓜时,那身心立时凉爽了许多;至今都记得揭开缸盖时闻到的那黄瓜的清香,记得吃过黄瓜后那唇齿之间留下的回味。
父亲带给我的惊喜不止那些水缸里的黄瓜、西红柿,还有一本本书籍——《木偶奇遇记》《百万英镑》《十万个为什么》《故事会》……父亲自行车把上挂的那个黑皮包是一个百宝囊,里面盛着我太多的惊喜。
只要父亲在家,我很少见他清闲下来。都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我却觉得我更加心疼父亲。有一段时间,每当看到父亲忙的满头大汗的样子,我都从心里埋怨母亲,有几次我甚至对父亲诉说起了对母亲的满腔不满。没想到,一向和善的父亲竟和我急了眼。他说我不懂事!他说母亲支撑这么大一个村子很不容易,我们应该体谅她。
我忘不掉我十岁那年的那个春日,我放学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家中,看到父亲在包水饺,那天,不是休息日,父亲不应该在家;那时,好像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水饺。我很惊讶地问父亲“没到过年的时候,怎么吃水饺?”父亲笑着告诉我,那天是我的生日。那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过生日。那个年代,小孩子哪有过生日的?我一直没问,父亲那天是专程回去给我过生日吗?
童年的记忆中,我一直珍藏着一幅图画:那年的大年初一,父亲出去拜年,看到街上一些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在做“扛拐”的游戏,父亲竟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尽情地玩。正在街头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我无意中看到那一幕,忍不住怔怔地看了起来:父亲是那么洒脱那么帅气那么阳光!
(二)
升入初中后,我到离家十几里的学校上学。学校规定每周末回家一次。一个周三的下午,我抑制不住对奶奶的思念,放学后,偷偷回了家。那天碰巧我父亲也回了家。半夜里,我突然被雷声惊醒,接着,我听到了倾盘大雨的声音。我忽然担心起明天上学的事。我哭着跑到父母的门前,使劲敲打他们的房门,边敲边哭:“下雨了,我明天怎么上学?”爸爸开了门,他没有暴躁地批评我,只是和言细语地说:“哭也没有用。先好好睡觉吧。明天早点走,我送你。”
第二天,父亲早早起床给我做饭,饭后,他送我出了家门。我没有料到那条乡间小道那么难走,那黄泥粘着地上的杂草和落叶一次次缠在我自行车的齿轮上,车子越来越难蹬,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车使劲地撕扯那些缠绕物。十几里的路,我走了一个半小时。当我大汗淋漓地赶到学校时,早自习已经结束了。这次迟到,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永远记得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父亲悉心呵护他心爱的女儿长大,长大后的女儿仍时时牵着他的心。他细致地关心着我的生活,关心着我的孩子的成长,每逢周末他都喊我们回家给我们改善生活,让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再打个包回去。
那时,我在商店上班,工资不高,但每当商店进了好吃的,好穿的,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给他。父亲每次都给我高出商品价格的钱,他总说:“你孩子还小,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等孩子大了,再孝敬我们吧。”
那时,每次回到家中,都会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很多次我想替换他,他都说:“不用。”尽管我已是一个三口之家的主妇,可在他心中,我仍然是他的掌上明珠。
那次回家吃饭,看到我脸色有些苍白,父亲心疼地说:“给你买只鸡炖炖吧!”我随意说了句:“吃鸡还不如吃排骨呢!”饭后,父亲换上鞋出去了。不长时间,他提了一袋子排骨回来,“这是十斤排骨,拿回去煮着吃吧!” 提起排骨,在父亲满含关切的注视中,我走出了家门。走出很远,我仍然能感觉到父亲那交织着疼爱、关怀、期望的目光。
记忆中,我的父亲从没有约束过我的行为,从不强制性地要求我应该怎样,包括我的终身大事。我谈恋爱时,面对人生重大的抉择,我征求他的意见,他只是客观地分析了一下“那个人”,然后他说:“那是你的事,你得经过慎重考虑再作出选择。”
当时我很不满意父亲的态度。后来我有了女儿,从教育女儿的许多方面,我才知道父亲的不干涉中同样饱含着浓浓的父爱,那父爱写满了对我的信任!
记忆中,父亲教训过我一次,是因我与婆婆闹矛盾的事。
那时婆婆来给我看孩子,婆媳之间难免出现了点小矛盾,我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回了家。父亲看到我不高兴,就问我咋回事。我话还没说,委屈的眼泪先流了出来。父亲没有刨根问底,他开玩笑地说:“闹了矛盾不能轻易就回来,就像两军打仗不能轻易放弃阵地一样。”然后他话锋一转:“如果你和你妈闹了矛盾怎么办?”
闺女是娘的小棉袄,怎么会闹矛盾?我顿悟父亲是在批评我没把思想摆正。
吃过饭后,父亲更是严厉地下了逐客令。他说你平时可以回来住下,这次不行,你快带着孩子回去吧。
从此,我真正接纳了婆婆。遇到观点不一致时,我总是默默地退一步。现在,婆婆逢人便说我好,我从心底里感激父亲。
父爱无言,在父亲的关怀下,我逐渐长大并成熟。
(三)
八十年代末,我们家曾住在桓台某镇政府大院内,那时,父亲在镇政府上班,母亲在张店某居委会工作,母亲每天骑行二十多公里上下班,风雨无阻。那年暑假的一天,下午四点多,本来晴好的天突然阴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正在上班的父亲急匆匆回到家中,拿起两件雨衣,对我说:“马上要下雨了。你妈这个点正在路上,我给她送雨衣去。”边说边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父亲出门不长时间,暴雨如注。大约半小时后,父亲把母亲接了回来。母亲说,她一看天不好想早点往回走,没想到雨来的那么快;雨点大起来的时候,她正想找地方避雨,就看到了父亲……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淡,看不出她的惊喜或激动,足见父亲对母亲的爱,恰似涓涓细流,多年如此。那之后,我母亲那个手提黑皮包里常年多了一件雨衣,那是父亲给她放上的。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和母亲一直是十分恩爱的,他们所有的分歧都是因为酒,因为父亲喝酒实在,常常大醉而归!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母亲曾因醉酒开过一个玩笑:那次父亲酒后骑车回家,那个年代的自行车,时兴在前面的横梁上放两个对称的搭袋,父亲回家时,两个搭袋里盛满了他的呕吐物。母亲在他醒来后劝他,以后别喝那么多了,路上不安全,对身体也不好。一向幽默的父亲说:“没喝多。还没醉到掉了棉袄的地步。幸好是掉了袄,如果掉了裤可就麻烦大了。”父亲说完,还笑了。父亲说的是我姥爷。从供销社退休的姥爷也是实在人,那次喝高了,在回家的路上掉了袄。
每次父母亲因此吵架,我都不以为然,有时甚至还会以为母亲是小题大做,直到那年我亲眼目睹了父亲酒后失态:那时,在那个镇政府大院里,我们与镇长住邻居。那天是个周末,镇长家请客,父亲去了。大约下午三点多,正在楼上看书的我听到楼下院子里吵吵嚷嚷、人声很乱,我走到窗前一看,醉酒的父亲竟然赖在镇长家不出来!任凭别人怎么劝说,他只是笑着打呵呵,就是不走。我的热血一下涌到了脑门,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一向清高的父亲!父亲多年以来在我心中高大的形象霎时改变!
一九九七年,区里组织机关干部查体,父亲被查出患有心肌梗塞,住院半月。我去看他,他竟不高兴地对我说:“不要总往这里跑,在家看好孩子就行。”我知道他是担心医院病菌多,怕我带给孩子。
出院后,父亲遵医嘱戒了很长时间的酒。可是,当又一次查体显示他身体正常的时候,他又掉以轻心了。
(四)
1998年11月20日,我的父亲像往常一样迈着轻松的步伐去他所在的区工商局某管理所上班。
下午,父亲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一向要强的父亲,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坚持上班。他的同事看他脸色不好,多次劝他回家休息或去看看医生,父亲都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临下班,大约父亲感觉到了更大的不适,他对同事说,送我回家吧。到家门口,父亲对前来送他的同事说,你就别进去了,免得你嫂子担心。
父亲进家门的时候,刚刚退休在家的母亲早已做好了饭菜等他。父亲放下刚从市场上买回的一包菜,对母亲说,“你明天去祭奠干娘用的菜,我买回来了。”母亲忙着准备吃饭,父亲说,“等会吧,我有点累。”
父亲走进卧室,躺在了床上,母亲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等他。
大约半个小时,正在看电视的母亲听到了一个沉闷的声音,她突然意识到可能是父亲出了问题,她急忙跑进卧室,我的父亲已经放下了所有的牵挂,静静地离开了我们。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的父亲与母亲竟成了阴阳两隔。
那天晚上,我刚放下饭碗,就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你父亲病了。一会有车接你过来。母亲特意嘱咐,你全家都来。
司机是爸爸工商局的同事。路上,我问他父亲的病情,他说,不是很要紧。
当汽车错过医院的方向往我父母家走的时候,我一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亲的病惊动了这么多人,应该在医院,不在医院那一定是父亲的状况超出了我想象的严重程度。不知是亲人间的感应还是什么原因,我突然失声痛哭!
走到家门口,家门大开,母亲绝望的哭声震颤了我的心, 迈进家门,我双腿发软,一下跪在地上。
不知是谁把我扶到父亲的床前,看到前一天还与我们有说有笑的父亲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的心刀割一样!跪在父亲床前,握着父亲已经冰凉的手,我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用力地摇晃着,我天真地想象着一向疼爱我的父亲看到女儿痛苦的样子,会很不忍心地醒来……
父亲就那么匆匆地离开了我们。死于心肌梗塞。享年53岁。
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用的祭品是他买给母亲去祭奠我干姥姥的。
父亲去世前两个月,我的小弟弟刚迎娶了他的新娘。
父亲去世前一天,《淄博声屏报》发表了我的《父爱无言》,那是我开始写文章以来,第一次写我的父亲。父亲看后,未置可否。我却由此感激上苍,冥冥之中,一定是上苍做了安排,让不善表达的我,用另一种方式告知了父亲我对父爱的感知和感恩。
父爱无言,却是那么深沉、细腻;父爱无言,却是那么宽广、无微不至;父爱无言,却让我在失去父亲的日子里,带着心痛的遗憾,怀念曾经的点点滴滴。
父亲走了,他不会再在周末的时候打电话问我们回不回去,他不会再为我的女儿买下食物和玩具,等女儿去的时候,给女儿变魔术。
父亲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是在做梦。每次去看望母亲,我都幻想着父亲在家或者是突然回来。
父亲终于没有回来。
(五)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尽情享受着父爱,却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没想到我的父亲会那么早、那么匆匆地离去。想到我的父亲,除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还有深深的内疚。我曾多次看到酷爱京剧的父亲,拿着二胡去市京剧团跟演员们学唱腔,也曾多次听到父亲自拉自唱,但是,同样爱好京剧的我,却从没表示过对父亲爱好的关注。
有一次,父亲兴致勃勃地邀请我唱,他为我伴奏,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回想起来,年少的我,留给父亲多少失落!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母亲拿出了父亲录制的自拉自唱的磁带。当那悠扬、婉转的京胡响起,父亲惟妙惟肖地唱起了《四郎探母》片段。父亲的那一嗓子还没亮完,我早已痛哭失声!
母亲说,父亲去世其实是有先兆的。从半年前开始,喜欢书法的父亲突然对母亲说,我得好好写几幅字给孩子们留下,别像他爷爷,写了半辈子,写的那么好,却没给我们留下一个字。父亲说到做到,只要有时间他就站在书案前,用心书写,然后把自己满意的作品保留下来,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墨宝,留下了他的心意。那是他的绝笔。
父亲的一生是充满爱的一生,他深爱着自己拥有的一切,为了这一切,他倾尽心力、呕心沥血。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曾经,父亲的顶头上司很喜欢小时候的我,想认我做干女儿,父亲回绝了。他这样和母亲商量:领导是好领导,也难得他喜欢咱闺女,但如果认了这门亲,就怕别人误以为咱是巴结领导。
父亲去世之后,逢年过节和一些祭拜的日子,只要我能抽出时间,我一定会回去,我要让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感觉得到我的思念和牵挂。每次回去,我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我不愿父亲过早地看到岁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当我跪在父亲坟前,就像面对我的父亲一样,我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或者忏悔,或者倾诉,或者只是静静地呆一会,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寄托”。
曾经,为了一个连锁店的开业,我没有去给父亲过祭日,我感觉那一天父亲就在我工作的现场,他一定在为拼搏的女儿加油并因此感到欣慰。整整一天,诺大的卖场毫无间断地播放着崔京浩的《父亲》,那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从那深情的演唱中,我一遍遍感受父爱的力量。
父亲去世给了我致命一击。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想到父亲的去世,感觉就像正在贪婪吸吮而被母亲强行断奶的孩子,那么茫然、那么无辜,那么无可奈何。
(六)
多功能厅里的蟹爪莲又开出了我心仪已久的花,并且以我不易觉察的速度迅速开出了几朵、十几朵、几十朵。我几近贪婪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欣赏它别具一格的花瓣,迷恋它艳而不妖的粉色,更重要的,它寄托了我对父亲深深的哀思。
我结婚后,曾在外租房居住。有一次回家时,父亲说:“送你一盆蟹爪莲,点缀一下你的新家吧。”我并不太喜欢花,甚至有些不屑地拿回了那盆不起眼的花,顺手放在了屋门口。高兴时,给它浇点水,平时,根本懒得理它。然而,它并没有因为我的怠慢而枯萎,终于有一天,它竟接二连三地缀满了花,而且,它的花形酷似我最欣赏的令箭荷花。整个花期,我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花儿凋谢不久,我搬了家。不知有意无意,我把那盆花留在了那个小院。
父亲去世之后,为了寄托对父亲的思念,我多次去花鸟市场,几经挑选,买回了这盆蟹爪莲。看着盛开的花儿,睹物思人,我深切地忆起了父亲。
父亲是个注重生活细节的人,他用自己的细致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和惊喜,他凭自己的细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切的永久的回忆。
几年前的一天,刘哥带女儿回老家。女儿回来后对我说,“妈妈,我才知道爸爸一直想念我的姥爷。”我问她怎么知道。女儿说:“我们在老家吃饭的时候,爷爷拿出春节期间我们买回去的啤酒让爸爸喝。爸爸很仔细地看了生产日期,然后一放酒瓶说:我又想起我丈母爷了。他在世的时候,几乎我每次回去他都陪我喝酒。有一次,他拿出的酒超期几天,他先给自己倒上一杯,说,我先尝尝,没问题你们再喝……”
刘哥说的这件事我没有印象,不知是当时没在场还是当时不以为然,刘哥却因为父亲这个小小的举动感动了这么多年。父亲留给刘哥的回忆一定不止这一次。刘哥常常对问起我父亲的亲友说他岳父是个好人,父亲的好是由一件一件微小的事体现出来的,父亲的好率性自然,绝没有刻意而为的痕迹,父亲的好如春风化雨,悄然滋润了我们的身心,并由此绵延伸展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转眼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年了,梦中的父亲还是那么年轻、慈祥,父亲的女儿却已是两鬓染霜。二十年的时间很长,泥沙俱下的生活也曾令我着慌,无论怎样,父亲的教诲、父亲对我的期望,我一刻不敢忘。
母亲家中通讯录的扉页,留着父亲写的十个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知父亲写字时的初衷。每次看到,我都柔肠百转。
父亲,我们也在比邻而居吗?要不然,你那么爱我们,怎么能狠心地离开我们?您在的时候,我们坦然地享受着您的照顾,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您,您怎么能走?为什么要给我们留下这刻骨的思念和深深的遗憾?
(七)
又是一年清明节,跪在爸爸坟前,我泪如雨下:爸,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是个令我心碎的日子。这一天,你因病猝然离世。我们从此阴阳两隔。
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那家百货商店做营业员。您走后第二年,因为工作出色,也承蒙老板信任,三十岁的我担任了市里第一家食品超市的连锁店店长。五年的时间,开了六家店,我是四家店的开业店长。
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爸爸去世之后,人到中年的我竟回到了爸爸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开创了一片天地。1999年7月,我作为桓台分店的第一任店长来到索镇。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带领员工一起忙着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是异地经营,头绪较多,我每天披星戴月,苦心孤诣地操扯着那个一千多平米的连锁店的大事小情。 经过艰苦的筹备,终于在九月里的某一天,我们的连锁店开业了!
开业那天,当喜庆的炮声响起的时候,看着如潮的人流,我一时泪如下!泪水里盛满了开业成功的喜悦,更充满了我为人女儿的骄傲,我默默地仰起头,对着天堂之上的父亲说:爸爸,您的女儿没有给你丢脸。在您曾经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土地上,您的女儿带领一班人开了当地第一家超市,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如果您能亲眼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的开心和自豪啊。
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那么红火的超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倒闭了。企业倒闭前夕,我被超市曾经的房东高薪诚聘去帮他们运作一个三千多平米的超市。半年的时间,我负责招商、招聘,培训,超市开业取得了空前成功。曾有人评价说我以前开的超市开了那个县城超市的先河,后来开的超市创了那个县城超市的辉煌。
离家远,毕竟有太多不便。碰巧市里有家商业地产单位招聘,我在八十几个人选十个人的情况下,应聘进了这家公司,负责商务运营工作。近四年的时间,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最终实现了规费收缴率从不足20%提升到95%,实现了招商满租,还储备了一批优秀商户。老板因此提携我到另一个城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部,因为离家远,不方便,我选择了跳槽。
我很顺利地应聘进一家外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那段日子,我成熟了很多,进步了很多,后来我又进了一家车行做人力资源工作。承蒙老板信任,我跟老板聘请的咨询公司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好学的我一鼓作气,努力钻研业务,在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情况下顺利考取了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
就在我做的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进退两难之际,另一家地产老板连续三个晚上给我打电话,诚恳地邀我加入她的公司。进入公司不到三个月,她主动要求给我升职。她曾在中层会上高度评价我,她说她会一直支持我……
爸,十六年的时间,我怀揣着满腔热情,带着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在自己从事的每一个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十六年的时间,我把每一次选择都看作是最后一次。奈何职场中的暗礁太多。曾有一个老板在我离职时很牵挂地说:“一个那么单纯的人,出去怎么混呢?”
爸,我一直记得最早在百货商店的时候,那个人资经理对我说的话,她说她很欣赏我身上一些独有的气质,她希望我保持本色,做好自己,不要随波逐流。
这么多年,得意过,也失意过。我既没在得意的时候忘乎所以,也没在失意的时候萎靡不振。面对着风浪袭击,我的品质没有因这一次次沉浮而改变,用我女儿的话说,她妈妈有一颗少女的心。即使多次碰壁,我依然感激生活,感激生活给我的一次次机会,因了这一次次机会,我才变得更加强壮,更加豁达。
因了这份感激,我一直坚持业余创作,我用我热爱的文字记录下我热爱的生活,敲打文字的过程充实了我的生活,文字的发表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我的生活因为这些饱含激情的文字更加精彩!
爸,清明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是想告诉久眠地下的您,在您离开的这十六年里,您的女儿一直自强、自立、自信地生活着。这么多年,女儿从没依靠任何人,全是靠了自己的努力在打拼。您的女儿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坎坎坷坷,有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
女儿高中毕业那阵,碰巧小弟弟所在的局里需要招人整理档案,小弟弟推荐女儿,女儿得以有了个锻炼的机会。
和女儿同时去整理档案的还有好几个,他们每天随机抽取一些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几千份档案中,女儿竟然与我已故十八年的父亲的档案不期而遇!
面对姥爷的档案,女儿一下呆在了那里。这个姥爷去世时只有五岁的孩子,对姥爷的印象很模糊,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从家人口中知道了姥爷生前对自己的疼爱,她一直为姥爷早逝感到深深的遗憾……回到家,她试探性地问起她姥爷的生平,我正奇怪她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些,她话锋一转,问我:“妈妈,您想看姥爷的档案吗?我可以给您拍回来!”
邂逅父亲的档案,我的心掀起了波澜。父亲生前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我了解父亲的为人、了解父亲的工作状况.....尽管如此,我仍然很想知道父亲的档案里有没有我不知道的内容。我未置可否。
第二天晚饭后,女儿很神秘地把我带到书房,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一页一页地给我翻看她白天拍在手机上的父亲的档案。
看到父亲的字迹,我瞬间泪流满面。看着父亲档案里的人物——父亲的爹、娘、姑姑、姐姐、父亲姥姥家的人,还有我的妈妈、我们姐弟三个.......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童年。
父亲的档案里记载了父亲和我经历交集的那些年份:父亲23岁那年有了我,从此,我出现在他每个调整时期的档案中。在父亲的档案里,我上幼儿园、上小学、上高中、就业、结婚生子......我长在父亲的档案里,父亲的阅历一天天加深,我一天天长大。
父亲的档案在1998年11月的某天终止。档案的最后一页是市局给区局批复的一张同意支付给母亲三千多元抚恤金的通知。之后,父亲的档案便再没有了添加,谁也不会再从父亲的简历中看到我的经历......
父亲档案里的文字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地记录了他短暂而平凡的一生,他的一生也正如档案展示的那样,没有掌声和鲜花,没有更多的喝彩。但父亲留下的每一页都是清晰的、干净的,他的为人正像他留下的字一样,一笔一划,勾勒得明明白白.....
看着档案里父亲不同时期的照片,我的心一阵阵宛如刀割。父亲,这个给了我生命的男人,随着几页档案纸轻轻翻过,他从少年到中年,在即将迈入老年人行列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这个世界还有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女儿能有幸看到父亲的档案,冥冥之中,是谁在安排?
面对父亲的档案,不惑的我开始更加谨慎地思考人生......
由于体制的限制,多年之后的我可能不会留下像父亲那样完整的档案,但我更加不会懈怠,我会像父亲一样工工整整地写好人生每一笔,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轨迹。那样我才无愧于父亲的养育之恩,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杨爱武,笔名阿弥。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青年作协会员,市青年作协常务副主席,《淄博晚报》专栏作家。文章散见于《淄博财经新报》《文学现场十年》《淄博声屏报》《青岛早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画报》《农村大众》等省内外报刊,多次在各级征文中获奖,有散文集《石榴花开》出版。多年来喜欢在名著里徜徉流连,以文字记录生活,在写作里不断修行,希望逐步完美自己。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