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秦琼秦叔宝是绝对主角,以“秦琼卖马”为引线,牵出全书情节。殊不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叔宝竟排名倒数第一。
二十四功臣中,以秦叔宝最为广大群众所熟悉:过年贴年画,说门神是神荼、郁垒没几个人知道,但都晓得一个是秦叔宝,一个是尉迟敬德。
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隋炀帝大业年间,为隋大将荣国公来护儿帐下卫士。
当时,秦叔宝母亲病死,来护儿派人送钱送物吊孝。军士们议论纷纷:“士卒死亡以及兵将家里死人的很多,来将军从未吊问过,为什么单单这样礼待秦琼呢?”来护儿闻此议论,对左右说:“叔宝勇悍,又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这位来公也是慧眼识英雄,看人下菜碟。
来护儿是江都人,和秦叔宝出身差不多,少年时常常发陈涉之叹:“大丈夫当取功名,安能久事陇亩!”他追随隋将杨素数次击贼有功,又从蒲山公李宽(李密之父)在现在的黄山一带破贼,晋升为柱国。炀帝即位,数被宠遇,几次征高丽均参与其中,并以平灭杨玄感获封为荣国公。最后一次击高丽,来护儿劝炀帝不要因高丽王假装称臣就撤兵。当时平壤城破指日可待,炀帝不听,功败垂成。宇文化及江都弑帝,来护儿作为贵臣也为乱兵所杀。其长子来楷以勇武出名,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贼人为之作歌曰:“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荣公第六郎。”后来,这位名将与父一起遇害,诚为父子英雄。
隋朝末年,秦叔宝在大将张须陀手下听用。这张须陀也是一个英雄,有一次以万人对阵拥众十多万的大盗卢明月,相持十余天,疲尽且退,他对诸将士说:“我们撤退,贼兵一定追击我们,到时其营空虚,如以千人袭其大营,必定大胜。只是这个任务太危险,谁愿意去呢?”
众将默然,唯独秦叔宝、罗士信自告奋勇。(罗士信十四岁从军,勇猛异常,在《隋唐演义》中也是主人公之一。历史上,罗士信投唐,也是李世民的亲密战友之一。最后在与刘黑闼的争战中被俘,拒不投降,被杀,年仅二十二岁。)
两人依计行事,趁卢明月追击隋军时袭其大营,焚烧三十多营栅。卢明月奔还,张须陀带兵还击,大破十万之众,卢明月只和百十号人逃走。由此,秦叔宝威名大震。
不久,秦叔宝跟随张须陀攻伐李密,哪知天外有天,张须陀军败身死。秦叔宝去武牢投奔隋官裴仁基(裴行俨之父),不料,裴仁基不久就归降李密,秦叔宝顺理成章地成了李密的大将。
李密英明贤达,厚待叔宝,以他为帐内骠骑。在与宇文化及的大战中,李密曾为流矢射中,堕马闷绝。当时左右奔散,追兵继至,只有秦叔宝一人捍卫左右,把李密救回营中。
后来,李密败于王世充,这个胡人也久闻秦叔宝大名,署之为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等人一样,秦琼很看不起这个“卷发豺声,性多诡诈”的西域胡人之后,遂于阵前告辞,奔投唐军。
高祖李渊亲自下令,命秦叔宝跟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在美良川大战中,他助李世民击降尉迟敬德,居功甚伟。
高祖李渊专门派使臣赏赐秦叔宝金瓶,慰劳说:“爱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由此而观,雍正皇帝给年羹尧写信称兄道弟还不算太肉麻。唐朝草创之初,太需要秦叔宝这样的良勇之将了。
接着,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每次与秦王李世民征伐,只要敌方阵垒中有骁将锐卒在阵前跃马招摇示威,李世民都会派秦叔宝去把对方“处理”掉。
秦叔宝一得命,立即跃马提枪,万众之中必刺对方于马下,敌军人马惊惧,潮水般后退,场面煞是壮观。
“玄武门之变”,秦叔宝跟从李世民诛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太宗即位,拜左武卫大将军。此后,秦叔宝就一直患病在家。
他常对人说:“我自少所经二百多战阵,屡中重创。前后受伤流出的鲜血有数斛之多,又怎能不生病呢?”
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在他坟茔内立石人马,以旌其战阵之功。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至此,综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书生”出身的还真不少,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萧瑀、虞世南、唐俭,共八人,占三分之一;武将出身的有尉迟敬德、李靖、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刘政会、李、秦叔宝;宗室一人,河间王李孝恭;外戚一人,长孙顺德;农民出身一人,张亮。
可见,王孙李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叹息,只是他感慨自己身世的虚叹,并非实指。
凌烟阁功臣中,绝大多数是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过程中的老战友。不少人还是化敌为友,一见就如平生之交。
唐太宗晚年,常常在多个功臣死前有梦兆。可见,昔日文臣旧将都长活于一代英主的脑海之中。
细观史书,太宗继位后,在与这些旧臣老友言谈中常常称“我”而不言“朕”,足见无君臣鸿沟之隔。情义之重,古今罕见。
笔者少年时代曾沉迷于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诸多情节至今不忘。
写毕凌烟阁功臣,想起单田芳大师以独特的沙哑噪音朗读《隋唐演义》的结尾诗,言犹在耳,恍如昨日:
隋末英雄起四方,龙争虎斗动刀枪。
多少英雄含恨死,一统江山归大唐!
正是凭依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唐朝迎来了“贞观之治”。
太宗贞观元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27年到649年),赫赫唐朝,终于向世界展示了她阳光灿烂的青春之美。
(来源|《隋唐:盛极而衰的黄金时代》 作者|梅毅 天地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