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01
前些天我刷微博时经常会看到电视剧《庆余年》的消息。于是某天中午我自己做好饭,闲来无事,在爱奇艺里找到这部电视,然后边吃饭边看了起来。
二胖中午下班回家时,我刚看到了范闲和林婉儿相遇的桥段,两人初次见面,眼中波光流转。
二胖受不了了,一个劲调侃我:“哥,你都快三十了,还在看这种甜甜的爱情剧,要不要脸啊!”
“我……我……我说我关注的不是这个,你信吗?”一时语塞,我突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她继续嘲笑我,然后就和我一起开始看了,真香定律,看来真的很奏效。
我们当时靠在床上,用大毛毯盖着腿,手捧ipad追剧。不得不说,像废柴一样无忧无虑只想追剧的感受,实在是太放松了。
几天后,就追到了该要钱的节点。网上就这个问题争得沸沸扬扬,我大致浏览一遍后,同时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已经连续两年是爱奇艺的vip了,这个钱不能再掏,冤大头,会被人笑。
忍了两天,刚好昨晚事不多,我一口气又把新出来的两集看完。那时,二胖已沉沉睡去,我四顾无人,好奇心起,在学校时每天熬夜的原始记忆再一次发挥作用,一拍桌子:3块就3块!熬夜就熬夜!
口号有点二百五,冲动带着我看剧到了晚上一点。充钱的一集结束时,我终于打消了自己想继续看的心,关上ipad,回到卧室,带着对电视的好奇以及熬夜又充钱的罪恶感,进入了梦乡。
早上照例七点二胖叫我起床,我迷迷糊糊继续睡去,七点二十她又叫我,我口不择言说出了昨夜看剧的真相。
可谁知真心没有换到真心,再一次得到了无情的嘲讽:我哥真是返老还童啊,老男人充钱追剧,哈哈哈哈,今天我得和同事好好吐槽一下。
最后送了我三个字:二百五。
02
今天早上我和朋友聊起这部电视剧时,他给我来了一句:“看来你确实傻,竟然还花钱,网上已经有资源了,我都看到40多集了,你还在这里和我聊盒子里的大狙。”
我更懵了,回想当时付费的冲动,隐隐约约还有一句弹幕是这样的:在座的各位都是花钱进来的,说话都嚣张点。
我突然就嚣张不起来了。
还有小伙伴问我追这部剧的感受,我回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但最真实的感受好像是自己回到了过去,回到了18岁:我忽然又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开始无忧无虑放下现实,安心地追了一次剧。
我上一次熬夜追剧,是去年的现在,当时室友给我推荐了《权力的游戏》,附带给了我1-7季的全部高新资源。正好那时不忙,我在宿舍窝了整整七天,坐着看、躺着看、趴在床上看,一口气看完时,超级期待第八季。
第八季的拍出来的样子大家都看到了,再骂也没啥意思,最珍贵的可能还算等待中充满的期待吧。
再上一次追剧,应该是2015年的《琅琊榜》。那年我在考研,但剧情实在好看,虽然顶着巨大的压力,我还是被这部剧吸引了。忙中偷闲,我每周用半天的休息时间,最后把《琅琊榜》追完了。
这些年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电视剧,非《亮剑》莫属,不能说上百遍,也至少有个几十遍了。经典台词我随手拈来,热血桥段存在脑海,不得不说,李幼斌主演的《亮剑》真的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回味老电视,有时候不只是为了看剧情,还有很大原因是为了回味曾经种种。曾经无忧无虑,曾经全家人围着电视追剧,曾经为了一部电视可以熬通宵……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了。
原因无他,逐渐长大罢了。
03
再回到《庆余年》,虽然二胖骂了我,虽然她说她不会去看,但看完一集后,从她嘴里蹦出来的话是:我再看会下一集。本来晚上准备要九点多睡觉,看了会这部剧,又来一句:要不,我再看一集。
从剧情的安排来看,主人公范闲关系强硬、背景无敌、文采盖世(虽然都是背的)、武功一流(还行,不算最强),所以每次他遇到危难,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化险为夷。台词充满了现代感,轻松、好玩、又好笑。
看这部剧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爽。
杀主角的人,可以变成他的好基友,赴汤蹈火,为他而死;
喜欢的女孩,恰好也喜欢他,而且更巧的是,皇帝还为他们订了婚约;
朝中大员想动他,看似无解,结果每次都有更大的势力站出来保护他;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遇到聪明的人,主角往往可以变得更聪明;
……
上一次看剧有这种感受,应该还算小时候的《西游记》,不过孙悟空再厉害,也被如来佛压过,被唐僧赶走过,被厉害的妖精打过。
这样看来,还是《庆余年》中的范闲厉害,他像极了我们打游戏时的人民币玩家,而且是那种超级超级有钱,或者整个游戏团队都是在为他一个人服务。
一切现象的出现,必定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现在回忆小时候看的比如《隋唐演义》、《射雕英雄传》、《围城》、《亮剑》等电视剧时,相对来讲,铺垫会多,节奏会缓,抓人的点少一些,相邻的两集之间联系没那么紧密。
而如今的电视剧,爆点更多,铺垫变少,情绪集中,报应不远(坏人的报应往往就在一两集),每集甚至都有了抓人的题目,看完一集就想接着看第二集。
爽!再来一集?
04
很多人追剧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不是中毒了。
其实不是你变了,而是电视剧的设计更巧妙了。在这样的一个娱乐当道的年代里,我们可看的东西更多,耐心变少,所以电视剧在设计上也在变,一切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为主。
甚至,后期营销团队还会人为制造出很多新闻点,吸引我们的关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酒香不怕巷子深”逐渐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可看的东西不多,好东西自然会闪闪发光,但现在信息海量化,我们没注意到的东西,很大概率就会忽视它的存在。
所以我能看到,整个社会的营销氛围其实是比制作更卖力了。
以前母鸡生了蛋,自然成了功臣。现在的母鸡生完蛋,还得扯着嗓子到处告人,实在不行,宰了炖了给人分完鸡汤,让人来瞅瞅蛋,也是不错的。
手段越独特,上热搜的几率就越大,热搜上得多,吸引到的流量才能增多。而流量,当然也就是钱。
所有精巧包装的背后,都有最直接的目的;
那些温情脉脉的深处,都有最隐蔽的本能。
这两天我重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看到苏文纨女士时,网上有评论是这样的:装出来的大家闺秀,骨子里的势利小人。
以前看不懂《围城》,看懂时,才知道那就是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