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在少年时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然而,当曹操步入官场后,却表现出了一派公正严明的“能臣”形象。但这也触怒了当时的权贵豪强,使曹操的仕途屡屡受挫。心灰意冷的曹操甚至一度回家做了隐士。
纨绔少年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位高权重。而曹嵩本姓夏侯,后来成为纵横四朝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曹操的父、祖均是显赫朝廷的重臣。少年曹操作为权贵子弟,自然是一副贵公子的做派,放纵无度,史书称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所以,在当时人看来,曹操与其他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区别,并不认为他以后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曹操的叔父却对这个整日游手好闲的侄子非常担忧,屡次建议曹嵩对曹操严加管教。曹操在得知叔父经常向自己父亲打小报告后,非常恼怒,决心整治叔父一把。
有一天,曹操在路上正巧碰见了他的叔父,就马上装出嘴歪眼斜的样子,叔父赶忙上去询问曹操出了什么事,曹操说自己这是中了风,叔父赶忙跑去向曹嵩报告。但当曹嵩兄弟二人赶到曹操出事的地方时,却又看到他好端端地站在路旁,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曹嵩就问曹操到底怎么回事,曹操回答:“我本来就没有中风,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会跟您说我的坏话。”从此之后,无论曹操叔父向曹嵩说什么,曹嵩都不再相信了。
曹操失去了叔父的束缚,于是变得更加放纵起来。但梁国桥玄、南阳何顺却看到了曹操非同寻常的一面。桥玄同曹嵩一样,曾任太尉,有一次,甚至对曹操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有那么多,但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人,你要好好努力,我老了,将来我的妻子和儿女就托付给你了。”当时的名士许子将也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仕途坎坷
曹操年过20,刚刚举行了加冠之礼,就被举为孝廉,入朝廷做了郎官。这在当时是高官子弟最为常见的入仕道路,做了郎官,就相当于预定了职位,曹操的前途可谓一片明朗。但曹操被授予的官职,却是一个相当容易得罪人的活-洛阳北部尉。
洛阳作为国都,下设有洛阳县,具体负责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日常事务。而洛阳北部尉,则是分管洛阳北部地区治安的长官。之所以说这个职位容易得罪人,是因为洛阳周边居住有大量的达官显贵,而这些达官显贵往往十分飞扬跋扈,不仅视朝廷法令为无物,更是经常干一些非法的勾当。
所以在洛阳周边地区负责治安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曹操刚一入职,就派人修缮了官廨,并造数十枚“五色棒”,悬挂在门前。明令如果有豪强触犯法律,一律用五色棒杖毙,真是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
然而那些豪强并不理会这个愣头青曹操,只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某天深夜,当时权宦蹇硕的叔父公然违反禁令,深夜出行,被人发现逮捕,送至曹操官廨。曹操面对当时朝廷最有权势的宦官的叔父,没有丝毫犹豫,决然派人将其杖杀。
这一事件犹如爆炸性新闻一般,迅速在京师内外传播开来,京师内外的权贵纷纷收敛了自己嚣张的气焰,同时也恨透了曹操。
但曹操秉公执法,并无可以挑剔之处。所以那些近侍宦官就纷纷向皇帝称赞曹操秉公执法,建议让曹操升迁,企图将其调离洛阳。最终,曹操被迁为顿丘令,远离了是非之地。此后,曹操又被朝廷征为议郎,重返洛阳。但又恰逢第一次党锢之祸,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被杀,朝廷完全落入宦官之手。
曹操作为议郎,目睹朝廷昏暗,屡次上书进谏,但终究不为皇帝所采纳。曹操此时也开始变得心灰意冷,干脆从此不再上书。
数年后,黄巾起义爆发,曹操临危受命,以骑都尉的身份参与到了平定颍川黄巾军的战役中。
黄巾起义被平定后,曹操又被任命做济南相。而这济南相也跟当年的洛阳北部尉一样,都是“烫手的山芋”。当时的济南国共有十来个县,其中有八个县的长官都接受了豪强的贿赂,以致贪赃枉法,与豪强狼狈为奸,吏治极为混乱。不仅如此,当地豪强更借助祭祀神灵的名义,向民间大肆敛财,搞得当地民众日渐贫穷、苦不堪言。
而曹操则依旧延续了当年在洛阳做北部尉时严刑峻法的作风,刚一上任,就将这八个涉嫌贪污的县级长官罢免,并且禁断当地祭祀那些在国家规定范围以外的神灵。如此一来,不仅济南国内的吏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那些豪强不能再以祭祀为名义剥削平民。史书记载济南由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曹操在济南相的位置上也没有坐太长时间,不久就又被朝廷征召回朝。其中的原因史书没有记载,但估计与触怒当地豪强不无关系。后来朝廷又任命曹操做东郡太守,但此时的曹操已经彻底心灰意冷,他放弃了这次机会,向朝廷称病返家,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在家乡的曹操过得可谓优哉游哉:他在城外单独筑起了一间小屋,春夏之时在屋中研读经书、《左传》,秋冬之际就外出游猎,自娱自乐。
奸雄之路
然而这样悠闲的生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不久后就被朝廷的紧急征召所打破。原来,此时在西北边地,金城郡(今甘肃兰州)的边章和韩遂杀害刺史、郡守举兵作乱,聚集了十余万的叛军,天下震动。军情紧急,把控朝廷的宦官为了巩固京师防卫,特别设置了“西园八校尉”,而曹操所任的典军校尉,就是八校尉之一。
正当危难关头,汉灵帝驾崩,一场决定东汉王朝命运的密谋由此开始酝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趁皇帝驾崩之际诛杀宦官,夺回由宦官把控的朝政。曹操虽然有宦官背景,但还是毅然加入了反对宦官的行列中。
一次,何进与心腹大臣商议招引外地的军队入京“清君侧”的事,曹操对此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要除掉宦官,只需将其首领诛杀就好,不必大动干戈。但何进不仅听不进曹操的忠言,反倒痛斥其对宦官抱有同情心。
在当时,宦官的势力遍布朝野,甚至连军队都任其摆布。因此,这一密谋的成败,不仅关乎整个东汉王朝的命运,也同样关乎曹操本人的生死存亡:宦官权势一手遮天,如果政变不成,那么曹操必将难逃一死。乱世将起,曹操即将被历史的乱流卷入漩涡深处。
曹操后来的经历,大家应该都知道,讨伐董卓,收编黄巾军势力大增,逐鹿中原统一北方,为北魏建国打下基础,成就了一代袅雄。
时势造就英雄,不可否认曹操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如果不是处在乱世之中,他或许是历史上一位纯粹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