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晚上7点,香港传奇富商霍英东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霍英东去世之后,新华社专门发表了通告,将霍英东称之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霍英东去世
对于霍英东的通告,前面的称谓虽然评价很高,但还比较常见,但是,将霍英东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就十分少见了,更堪称极高的褒奖。因为,这个称呼绝不是有钱就能获得的。
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呼,必须曾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那么,霍英东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的呢?
自1842年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之后,香港这个被英国人占据的远东良港,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极为特殊的角色。
再加上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众不同的环境和新中国成立后被封锁的特殊政治环境,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崛起了诸多身家亿万的富翁。
而在数量颇为不小的香港富豪中,有一个名字最为特殊,也最为值得尊敬,他就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霍英东。
霍英东
作为香港富豪,霍英东有许多经历广为流传。例如,他曾坐拥290亿港元资产,位列2006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第81位。例如,他是香港富豪中出起点最低的富豪。
例如,他一生总计捐款高达150亿,同时还是向内地捐款金额最高的香港人。例如,他酷爱运动,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及内地的体育事业。例如,大名鼎鼎的楼花,也就是预售,就是霍英东发明的。
然而,在霍英东无数传奇的经历之中,有一个经历是其他所有经历都无法比拟的,而且,既奠定了他发家的基础,也奠定了他日后在新中国的地位。
这就是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霍英东冒着巨大的风险,帮助新中国将药品、橡胶、铁皮等志愿军急需的“违禁品”运送到内地。
正是因为在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候,霍英东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全面禁运的压力为志愿军运送物资,霍英东不但赚取了人生的第1桶金,而且,开启了他传奇的生涯。
霍英东
那么,作为最知名的爱国港人,霍英东是如何看待自己在抗美援朝期间为大陆运送禁运物资的呢?为志愿军运送禁运物资的行动,霍英东又究竟赚了多少钱?
虽然祖籍番禺,但是,霍英东出生在香港,是个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但是,霍英东出身很苦,而且严格意义上说,他甚至是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香港十大富豪。正如霍英东日后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是香港富豪中出身最苦的一个。
1923年5月,霍英东在香港的一艘小渔船上出生,霍家无权无势,无依无靠。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自诞生那一刻起,霍英东就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霍英东一共兄弟姊妹5个,连同父母,一家7口只能挤在家里唯一的一艘小船上。
霍英东出生后,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名为“官泰”的名字,希望他能够改变家庭命运,长大后当大官。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在霍英东7岁时,父亲和两位兄长就相继去世,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和姐姐妹妹两人上岸讨生活,家境反而更加艰难。
香港
不过,虽然生活艰难,但是,霍英东的母亲却极有远见,她坚持让这个唯一的儿子读书。因此,家境贫困的霍英东能有机会在学校读书,并一路读到了中学。
而自幼懂事又聪慧的霍英东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盼,在读书期间,霍英东的成绩一直十分优秀。霍英东就曾说过:那时,我读书十分专心,总是不甘落后,有成绩落在第3名以下,自己便觉得脸红。
原本,按照这样的路子,成绩优异的霍英东继续读书,大学毕业后,完全可以凭借学历优势找到一份收益丰厚的工作,并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然而,这一切随着太平洋的战争爆发灰飞烟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很快又发动对香港的进攻,只过了几天,香港就沦陷日寇之手。霍英东的学习生涯也因此宣告终结。
因为,日本占据香港后,将母亲唯一谋生的小火轮蛮横的“征用”,一家人生计无着,霍英东不得不辍学,开始打工养家糊口。
日寇占据香港
这期间,霍英东做过铲煤工,当过铁匠,扛过米包,也做过苦力。这些工作不但很苦,而且几乎没有希望可言,所以,霍英东虽然每天十分辛苦,霍家却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
而且,与其他香港富豪们不同,霍英东既没有有钱人亲戚可以提供帮助,也没有机会娶一个豪门出身的老婆,更没有“贵人”慧眼识人,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家庭。
就在此时,霍母看到儿子年少做事十分辛苦,就拿出了家里全部的积蓄,帮他开了间杂货铺。这一次,霍英东依然没有辜负母亲的付出。
霍英东很快展现出卓越的经商天赋,他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着全家唯一一个小杂货铺,并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和聪慧,将这个小杂货铺生意经营的颇为兴隆。
就在霍英东的杂货铺风生水起的时候,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寇宣布投降,香港也结束了日据时代。
香港
也正在此时,胆大敢赌且眼光极为敏锐的霍英东,在报纸上发现了这样一条新闻:港英政府开始拍卖大量日寇留下来的战争物资和沉船。
这样的新闻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它却迅速引起了有心人霍英东的重视,虽然目前实力微小,但是,霍英东依然从中看到了商机。
霍英东一边密切注意着报纸上关于物资拍卖的新闻,一边屡屡不辞辛苦地跑到拍卖现场,挑选便宜且简单好修的小艇和海军机器等。
由于这些物资是日寇遗留下来的,对于港英政府而言是无本生意,所以拍卖的价格十分低廉。霍英东很快以极低的价格拍下,并经过简单的修理之后又迅速转卖出去,从中大赚了一笔。
正是靠着霍英东极为敏锐的目光,从日寇遗留物资拍卖中赚了钱的霍家,终于告别了食不果腹的贫困时代。从1945年日寇投降开始,一直到1948年,在短短的三年间,霍英东一举赚了22000元。
霍英东结婚照
两万两千元,虽然这个数字对于许多富豪而言根本微不足道,甚至只是他们一顿饭钱。但是,对于贫苦渔家子弟出身、又没有丝毫外援的霍英东而言,这却是最为关键的基础。
此后,霍英东靠着这来之不易的22,000元做本钱,将生意的目光转向了祖辈从事的海船。他先是与人合伙做打捞海人草的生意,后又开始从事海上泊运业务。
到了1950年时,年仅27岁的霍英东已经白手起家,拥有了10多条机帆船和一家修船厂。而且,凭着自己的精明和义气,霍英东在当时香港海运行业颇有名气。
也恰在此时,1950年10月,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突破三八线,将北朝鲜打得濒临亡国,为了保家卫国,也为了保护中国最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毛主席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
在毛主席的命令下,数十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等列强军队浴血奋战。
朝鲜战争
虽然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国内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几乎为0。但是,英勇的人民志愿军依然以无与伦比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得落花流水。
朝鲜战场上,刚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和超级大国的美国,却遭遇了最为惨痛的当头一棒。虽然美军在武器上几乎拥有代差般优势,虽然美军占据了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但是,美军却始终不是志愿军的对手。
战场上无法击败志愿军,美国人就习惯性地耍起了盘外招。因此,从1950年12月开始,在美国的操控之下,联合国通过了对于新中国实施封锁制裁禁运的决议。
当时,在美国的操纵和威胁之下,先后有43个国家通过了对新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的决议。为了给志愿军制造困难,让新中国知难而退,美国人甚至叫嚣: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允许运往共产党的中国。
美国
美国决定封锁中国,二战之后沦为美国小弟的英国自然为美国马首是瞻。因此,英国很快也通过了禁止13类物品从英国或英属地运往中国内地的决定。
香港当时仍在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所以,毫不意外的,香港也被禁止运送战略物资前往大陆。
不得不说,美国确实找准了新中国的弱点。因为,由于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等又迟迟没有运到中国,因此,战果辉煌的志愿军确实遭遇了巨大的后勤危急。
当时,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只能凭借自己简陋的万国牌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厮杀,而且,就连这可怜的万国牌武器,弹药都很难及时供应。
尤其是在美国夜以继日地疯狂轰炸之下,在雪地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至于副食、药品、油料等急需的军用物资,更是相当匮乏。
抗美援朝战争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新中国贫乏到几乎为0的工业实力,许多志愿军急需的物资,新中国根本没有能力制造。
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国外购买急需的战略物资,就成为新中国的唯一选择。因此,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华润等公司就开始从国外大量采购战略物资。
但是,东西千辛万苦买到了,又要面对列强的禁运,该如何将这些花费巨大代价采购来的物资运送到大陆呢?
此时,新中国想到了华南地区拥有独特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香港。所以,当时决定,以香港为跳板,将这些物资转运至大陆。当然,为了防止列强的注意和阻拦,决意团结私商,多做小买卖,积少成多。
而这时,在香港拥有十几艘帆船、几乎是最大运输船东的霍英东,很快被找上门。他被告知,华润等公司希望他能为内地运送物资。
霍英东
霍英东确实是最理想的运输者。因为,当时的霍英东不但拥有十几艘总吨位约1000吨的机帆船,而且,他对于香港港口的情况和水情极为了解,又拥有一大帮熟悉跑船业务的伙计,简直得天独厚。
接到这样的“业务请求”后,霍英东并没有做多大的犹豫,很快接受了这单“生意”,开始为内地运送物资。
当然,被找的绝不只有霍英东一家,霍英东为内地运送物资的生意,也不是独家生意。事实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内地运送物资的爱国商人颇为不少。
然而,由于为内地运送物资是港英当局明令禁止的,所以,这样的买卖自然也会冒着巨大的风险。霍英东们不但面临着英国军舰的抓捕,甚至还有退到澳门、珠江三角洲、万山群岛一带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威胁。
然而即便如此,霍英东依然没有太多犹豫,冒着巨大的风险,霍英东一干就是近三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霍英东自己曾回忆:“冲破禁运,一干就是两三年,一年365天,从没有停过,有时晚上睡2~3个小时”。
霍英东
正是包括霍英东在内爱国商人的共同努力,这些朝鲜战场急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内地,并到达朝鲜战场。
曾担任中国侨办主任的廖成志就曾说过:
数十万志愿军要盘尼西林、止血棉、汽油、轮胎,哪里来的?还不是靠上中下、三教九流、八方神圣帮的手段?
当然,正所谓在商言商,无论是为了生意还是为了生活,为内地冒着巨大风险运送物资都是需要赚钱的。当时,为内地转运物资,可以拿到货值20%的回报。
当然,这个报酬的比例针对所有的帮助内地运送物资的商人,并不只是霍英东一家。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都将霍英东的这段经历称之为靠为内地走私物资起家。
霍英东
但实际上,用“走私”来形容霍英东的行为是不准确的,因为,当时的香港根本没有走私的概念,香港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是所谓的自由港,所有的东西都是随便进出的,并不存在走私这一概念。
霍英东冲破的是英国人的封锁,并非走私,他也从未偷税漏税。那么,霍英东对于自己冒着巨大风险为新中国运输物资的行为,是如何形容的呢?
令无数人无比意外的是,晚年霍英东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
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骗人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认识。
冒着巨大的风险为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运送物资,这种行为无论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因为,这不仅仅是钱的事,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志愿军士兵的生命,甚至关系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败。
因此,这样的行为是雪中送炭,是无法用金钱和价值来衡量的珍贵友谊。这也正是霍英东被周总理称之为“”患难之交,新华社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的原因。
霍英东
然而,霍英东在晚年回忆自己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时,却并没有像许多人想象那样将自己拔的无限高,将自己描述成光伟正,而是坦诚了自己当时的想法。
当时只有20多岁的霍英东确实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念头。然而,这种坦诚,其实更加表现了霍英东的朴素的爱国热情。道理再简单不过,已经拥有十几艘船的霍英东,在当时的香港,其实做任何生意都是可以赚钱的。
当时,随着香港人口的急剧增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霍英东敏锐的生意头脑,他做其他买卖,都可以赚钱,而且不一定比为内地货物赚的少,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不需要冒丝毫的风险。
然而,霍英东依然接下了为内地运输的“生意”。而且退一万步讲,如果说刚开始是垂涎欲大陆给的丰厚利润,那么,在做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随着风险越来越大,也赚了不少钱,他完全可以见好就收。
霍英东
但霍英东没有这么做,他的运输持续了抗美援朝期间。所以,也许当时的霍英东没有日后那么清晰的爱国热情,但是,在其内心深处对于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早已根深蒂固。
正如霍英东自己的所说:
但是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因为要说光是赚钱,还是有很多方法,并不一定要走这条路,而且,走这条路赚的钱并不真的很多。
那么,在近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抗美援朝运输物资的霍英东,究竟赚了多少钱呢?
据统计,近三年的海上运输,给霍英东带来了大约100万港元的利润。也正是靠着这个真正意义上的第1桶金,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3年下半年,极具魄力的霍英东向汇丰银行贷款150万元,再加上他赚取的100多万元,以28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香港富豪利氏家族的使馆大厦,从此进入房地产业,开启了自己商业帝国辉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