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对于演员马绍信,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他在电影中塑造的林彪,必然会勾起很多人的银幕记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马绍信多次饰演林彪,电影《大决战》中饰演的林彪深受观众好评,无论从扮相还是神态,都做到了“形神兼备”。
在1990年上映的《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林彪是整部影片的核心角色,第一次饰演林彪的马绍信以极具说服力的表演征服了所有人,直至今日都无人能够超越。
01
在影片筹拍之初,关于林彪的角色定位曾引发了剧组主创极其激烈的争论。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林彪此前在影视作品中几乎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但回溯历史,林彪在解放战争中,尤其是辽沈战役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对这样一个人生经历过如此大起大落的角色,创作人员们着实犯了难。
有人说把林彪处理成反面人物,也有人提议干脆不让林彪出现,但无论采取哪种,无疑都会对影片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造成极大的破坏。
最后还是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拍了板: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
就这样,主创人员们算是吃了颗定心丸,让林彪第一次能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影片以细节见微知著,对林彪复杂多面的性格进行了真实而又不失细腻的展现。
一方面,影片展现了林彪过人的军事才能,大部分时间他都神情严肃,谨慎筹谋着每一步的策略,力图做到万无一失。
在攻打锦州的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一向不喜形于色的林彪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禁不住拍案而起。
“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怎么吃?”
这种在关键时刻的强硬和笃定,正是林彪能够威镇东北、夺取战役胜利的关键。
另一方面,影片也敏锐捕捉到林彪性格的矛盾:尽管他是军事上的天才,但生活中的他少言寡语,孤傲冷淡,即便是关系亲密的战友也无法完全了解他。
在林彪第一次出场时,导演就通过半明半暗的光影,以及他人在画外的谈天说笑,将林彪的孤僻性情不动声色地传达出来。
马绍信将这些性格特质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林彪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场,更是浑然天成一般得到绝妙的呈现。
在影片放映结束后,作为林彪昔日战友的杨尚昆紧紧握着马绍信的手,眼神中充满了五味杂陈的个中情感,足以证明马绍信演技的炉火纯青。
02
对“林彪”一角的真实、细致刻画,其实只是《大决战》辉煌史诗的一个缩影。
《大决战》是中国电影史前所未有的大制作,从筹备到拍摄长达5年,全部采用实景拍摄,群众演员更是多达15万人,绝对担得起“史诗”两个字。
影片不仅得到了中央军委和各大军区的鼎力支持,当年亲历战争的高级将领和战士也参与其中进行指导,这是如今任何一部同类型电影无法相比的优势。
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经典,不只是因为影片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对不同人物深入内里的解读和塑造。
无论是毛泽东和友人不小心跌下土坡的相视而笑,还是周恩来和朱德的月下漫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堆砌,都让伟人的形象变得亲切可感。
有一场戏给皮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几位领导人的那场“篮球比赛”。
周恩来担任裁判,贺龙、叶剑英等领导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两军对垒”,旁边则是毛泽东和群众围观,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
这是全片难得的“轻松时刻”,所有人暂时放下满腔忧思和战争的沉重,投入到简陋却又富有感染力的娱乐活动中。
很难想象,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和平民百姓能打成一片,这种放低姿态的朴实和真挚,似乎已经暗暗揭示了胜利果实的最终归属。
影片并没有一味渲染我方的高明和伟大,而是以较为客观的视角,对国民党一方也进行了真实刻画。
从片中我们能看到,国民党中不乏将才,比如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这些曾立下无数战功的将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雄才伟略。
但在国民党混乱的管理和权力的明争暗斗中,所有人都顾此失彼,空有实力却苦于无处施展,这样四分五裂的局面下,他们的失败也成了必然。
这一众角色里,最为生动和出彩的无疑是对蒋介石的刻画。
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一贯的刚愎自用和生性多疑,看到他试图将所有人都掌控在他的手中。
但影片没有忽略蒋介石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比如蒋介石给孩子们讲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言辞间充满感慨和伤怀。
尤其是和夫人宋美龄的相处,更让人感受到属于一个男人的柔情和浪漫。
比如片中蒋介石忘记两人结婚纪念日后的愧疚和自责,还有抚慰宋美龄时的绵绵情话,让人不由的心生感动。
剥开这些大人物的恢弘事迹,其实他们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
03
影片不只想展现大人物们如何指点江山,而是着力于“大时代中的人物群像”,那些普通人的浴血奋战也不可或缺。
当解放军某营在奔赴战场前夕,炊事员告诉战士们,打完这场仗,一人两大碗猪肉炖粉条!
但当炊事员抬着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赶到战场,看到的却是战士们已经全部阵亡,只有军号上的红丝带,在满目疮痍中随风飘扬······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是解放军兵临城下时,孙海英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精神崩溃,口中说着“缴枪不交女人”,拿起枪对女通讯兵进行扫射······
战争夺走的不仅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更践踏和摧残了人性。
1991年影片上映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直到现在仍被看作“中国战争片的最高峰”。
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因为《大决战》不只是单纯呈现历史,歌颂历史,而是深刻反思战争,试图挖掘那些被历史所隐藏的“人性”。
时隔20多年,为了应对市场的冲击和时代的变化,主旋律电影在不断“变奏”中,重新赢得观众认可,焕发出新的生机。
但无论如何变幻,《大决战》都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经典范本,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影史的长河中。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