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园台七号》于2019年9月2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获得最佳剧本奖。次年11月5日在香港公映。
本片导演和编剧都是杨凡,是香港老导演,曾执导过吴彦祖和王祖贤主演的昆曲题材电影《游园惊梦》,还有吴彦祖和冯德伦主演的《美少年之恋》,《继园台七号》正片开始之前,有一行字幕:看,似水流金年月。
这是一句歌词,出自杨凡在1988年执导、钟楚红和张曼玉主演的《流金岁月》的国语版主题曲,由导演亲自作词,齐豫演唱。《继园台七号》又把这首歌拿回来当片尾曲。
接下来是演员阵容,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并没有请专职做动画配音的配音演员来配,而是采用全明星阵容,主要由电影演员来配,还有一些知名导演也配了一些戏份较少的角色。
为主角虞太太配音的是张艾嘉,这位作品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她是金像奖和金马奖的常客。
至于动画片方面,1997年陈伟文导演的《小倩》,其中国语版配音就是由张艾嘉来配小倩,而为姥姥配音的,就是《继园台七号》的导演杨凡,两人合作已久。
虞太太的女儿美玲由某“买椟格格”配音,由于技术原因,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男主角范子明的配音演员是林德信,他是歌手出身,家里算是歌手世家,爸爸是林子祥,继母是叶倩文。林德信较少在影视剧中演主角,2015年在梁国斌导演的《死开啲啦》担任男一号,但观众评价一般。
虞太太楼上的花旦梅太太由姚炜配音,她是杨凡在1986年执导的《海上花》的主演之一,她本人的经历与角色有点类似,在上海歌厅成名,后到香港歌坛发展,之后又当了演员。
1984年她主演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改编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说,也是有类似经历的角色,选姚炜来配梅太太,是非常合适的。
为黄衣女郎配音的是蒋雯丽,她多活跃于电影和电视剧中,不过动画片配音的经验还是有的,《驯龙高手2》的国语版,她就为男主的母亲配音,不过那个角色与黄衣女郎很难联想到一起。
蒋雯丽在《继园台七号》的配音演绎,倒是让我想起她在《霸王别姬》里那酥软的一跪。
与梅太太同居的阿国,由知名导演田壮壮配音,就是拍过《蓝风筝》《大太监李莲英》的那位。动画片方面,2019年《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他在国语版中为锅炉爷爷配音。
范子明的同学Steven由冯德伦配音,前文已经提到,1998年的《美少年之恋》他就和导演合作过,冯德伦自己导演的作品较知名的是《太极》,他也是舒淇粉不共戴天的仇人。
此外片中还有很多只有一两句台词的角色,都请了很多大咖来客串,比如吴彦祖配路易男爵,张孝全配采花大盗,许鞍华配电车扒手,陈果配黑猫香烟,章小蕙配妙玉,潘迪华配林太太。
其中林太太的形象就是照着潘迪华本人的样子画的,而且片中还有一段致敬《阿飞正传》的片段,潘迪华正好演过这部电影,算是一次联动。
前方剧透
《继园台七号》是一部很明显的怀旧电影,或者用“恋旧”这个词更为合适。影片以《流金岁月》的歌词开篇,之后是一个俯瞰镜头,一台飞机的影子飘过。飞机离地面这么近,应该是刚刚起飞或者快要降落,说明机场离这里很近。
香港的旧机场启德机场位于九龙城区,离住宅区很近。1998年启德机场停用,成为老一代香港人的回忆。
因此这个机场经常在电影中被当成一种怀旧的符号,比如《老港正传》里就多次出现,在停用前主角们还去见了最后一面,当作纪念,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时代缩影。
在一个仰拍镜头里,我们看到了飞机本机,接着字幕打出故事发生在1967年,那时启德机场仍在使用中。
此时画面中唯一的人面前有一株花,开得正茂,导演杨凡生于1947年,1967年他20岁,正是花样年华,这个开头带带着浓厚的“致青春”味道。
之后影片开始了第一章:梦谜。黄衣女郎比主角还早登场,看到穿旗袍的女人走下楼梯的慢镜头,必定会想起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接着是一个远眺九龙的大全景,镜头摇下来一直到此岸的北角。画面中的建筑,还有海上的船,都是黑白的,这些都已不复存在。
之后一群小孩看范子明和Steven在对着空气打网球,这一段致敬了安东尼奥尼在1966年导演的《放大》,子明和Steven在片中的设定是影迷,所以模仿经典作品的桥段,也是合理的。
之后子明带美玲去看奥黛丽·赫本的《丽人行》时,画面中还出现了《放大》的海报,港译叫作《春光乍泄》,现在的观众脑中大概又会出现王家卫。
说回打网球,这是一场无实物表演,在子明击出“球”后,观众随着“球”的视角重新看到了九龙和北角,这时建筑和渔船都已经上了色,导演凭着超强的信念感,带着观众进入正式进入旧时代。
在这个旧时代里的人物,所有的人物动作都很缓慢,这一种“从前慢”的效果并非通过真人拍摄,然后使用大量慢镜来表现,而是以动画的形式让角色在背景中缓慢移动,所追求的,是子明在旁白里说的:那个旧时代,一切都是优雅,一切都是缓慢。
子明第一次去继园台七号帮美玲补课,上楼梯的那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而子明却是第一次来北角,或许这些场景已经在导演脑中出现了很久。
在男女主角相遇之前,还有一段插曲,是子明误闯梅太太的家。梅太太这个角色是个耽于过往的人。他过去的拿手戏是虞姬,不免让人想起程蝶衣。而他也确实有着一股“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
看他桌上那一堆穿上行头的照片,最后一张是他下了舞台后的形象,可以看出他是一名男性,但他沉浸在昔日唱花旦的辉煌中出不来,如今仍是一副女性打扮。
那只阴阳眼的猫,两只眼睛的颜色正好与他手上戴的两只戒指颜色相对应。猫即是他的精神写照,集阴阳于一体。
之后子明到楼下遇到了虞太太,两人聊起了《追忆似水年华》,整个故事已经以“追忆”的架势铺陈开来。
到这里影片给我的感觉,就好像马洛伊·山多尔的小说《烛烬》那样,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字里行间无不在追忆奥匈帝国曾经的辉煌,回味着过去的贵族精神。
书中把当时的“世界首都”维也纳说成是一个调音时用的音叉,一旦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就敲响了音叉,只有能感受到旧时代美好的人,才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其他人是完全听不到的。
子明和虞太太就是同时听到了旧时代音叉的人,他们心有灵犀。不过影片接下来又开始描绘私欲,这又与《烛烬》区别开来。
两人第一次长谈后,影片用了一段《红楼梦》中妙玉被采花大盗掳走的故事来表现虞太太对子明的欲望,甚至还致敬了一下今敏的《红辣椒》,直接把妙玉描绘成虞太太遮羞的皮囊,并当场撕下。
虞太太说她最喜欢《红楼梦》的这一回,尤其对书中“如痴如醉”这个形容词印象深刻。此后影片就频频出现一些模糊视线的道具。
比如妙玉那块面纱,西蒙女士抽烟时喷出的白色烟雾,电影《愚人船》里轮船的大烟囱喷出的烟雾,还有最后那场情欲大戏开场之前,虞太太窗前被风吹动的窗帘,这些都能让人暂时看不清现实,意志变得薄弱,然后进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为什么在一个追忆似水年华的大背景下要描绘私欲呢?或许可以从虞太太的背景去寻找线索,片中说虞太太曾是进步青年,参加过革命,但她现在的职业是奢侈品买办,她的女儿美玲觉得很讽刺,一个有思想的革命女性,现在居然为化妆品和丝袜折腰。
子明第一次去虞太太家,就发现墙上挂的书法是鲁迅的诗,桌上放着的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之后虞太太拿补习费给子明,用来夹钱的书是鲁迅的《呐喊》,这些都是进步青年看的书,是虞太太愿意让外人看到的。
可她暗中仍对前朝的《红楼梦》里妙玉沉醉于采花大盗将她掳走的故事心生向往,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私欲,连她自己清醒过后都会责备自己。
关于旧时代,片中用了四个词来形容,前三个是糜烂、颓废、堕落,也许在杨凡心中,这种对旧时代的怀念,就如同私欲般不堪。可片中形容旧时代的最后一个词,是真实。私欲是每个人都真实存在,且难以斩断的。
影片故事发生于1967年,那一年香港爆发了“六七暴动”,许多学生和工人发动了罢工和示威,抗议当时的港英政府。但这场暴动在影片里仅沦为背景,创作者似乎对它并不十分感兴趣,真正感兴趣的反而是那些糜烂、颓废、堕落的生活。
虞太太看着街上的示威者,说起自己是从乱世中走过来的。那些为理想而抗争的日子,如今已经变成她追忆躁动青春的谈资,这中间包含着一种心灰意冷,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愧疚感。
曾经热衷于社会运动,现在却沉溺于一己私欲,虽然已看透现实,但扪心自问,仍会觉得不道德。更何况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对于周围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环境,早已无力面对,只好一边心存愧疚,一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回忆里。
因此,《继园台七号》是一部诚实的私人化电影。它就像《烛烬》里描写的维也纳一样,是一个音叉。坦白讲,目前我个人是听不到这音叉的声音的,毕竟片中描绘的年代离我太遥远。
但也许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音叉,一旦人生走到特定的阶段,就会无可避免地发出李后主式的慨叹: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