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牧、冯壹
《谍战深海之惊蛰》(以下简称《惊蛰》)将于今晚收官。
播出近一个月,《惊蛰》成绩斐然。不仅连续多日蝉联CSM59城收视率第一,更曾取得破2 的佳绩。微博话题阅读量22亿、讨论147万,猫眼专业版历史最高热度9753点,从目前弹幕、评论以及话题热度等不同维度来看,谍战剧《惊蛰》颇受观众青睐。
即便是国剧的典型类型,但谍战剧也的确好久未出过如此人气之作。
谍战,看潜伏、看伪装、看反转、看抓捕、看接头、看传递情报、看转移电台还有看假夫妻,这是广大观众滚瓜烂熟的套路,刺激却容易腻味。《惊蛰》意识到了,所以它努力地破了局。
一重的间谍身份变两重三重,日久生情的假夫妻变同心共情的真爱。间谍破起案来宛若侦探,事件接二连三、环环相扣又活像单元剧。最重要的,那些渗透在惊险故事里的莫名情愫,总会在某一时刻忽然一下揉到你的心。
《惊蛰》写透了谍战世界的权谋纵横和间谍工作的危机重重。
以荒木惟(王泷正 饰)与关永山(高曙光 饰)为代表的权谋操纵者狠戾非常,是谍战深海中最为庞大的惊魂巨兽;以陈山(张若昀 饰)与张离(王鸥 饰)为代表的多面间谍无比谨慎,稍有差池就跌入暗黑深渊、万劫不复。对弈,异常精彩。
《惊蛰》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呈现出了一部时代历史感与年代生活感兼具,既宏大又细致的谍战剧。
年轻之花:谍战新物种讲述英雄成长史
如果说,《潜伏》代表着中年谍战的辉煌高峰;那么,海飞的作品则将谍战江湖拉入“年轻时代”。《惊蛰》是“年轻”的,这绝不是市场上常见的年龄老幼,而是由悬疑、侦探类型与传统谍战类型糅合而成的年轻态新物种。
所谓“年轻”,率先体现在故事脉络的牵引者——陈山的身上。
《惊蛰》的故事,围绕着张若昀扮演的陈山展开。这部剧中,男主的身份多达四重。在重庆,他是军统科长肖正国,又是日本特务培养、委派来假冒肖正国的日本间谍;在上海,他是尚公馆的陈组长,是军统的间谍,更是背地里替地下党办事、为国为民的爱国人士。
肖正国、日本间谍、地下党、陈山本人。四重身份,意味着四种立场。陈山必须周旋于各方势力,获得所有人的信任,让大家都满意,才能实现自己的真实目的。这其中的精妙,想想就令人拍案叫绝。说到兴处,我必须要列举几例。
比如,营救盟军飞行员,陈山两面为难。身为军统,他要保护飞行员不被谋害;身为日军间谍,他又要千方百计为特务樱花传递讯息、助其刺杀飞行员。
如何才能保住飞行员的同时又完成日谍任务保住自己呢?按照一般谍战剧的写法,主人公随意拨弄棋子,反派就被耍得团团转。《惊蛰》不是这样的。
陈山纵然最终左右逢源、两面得意,但那是他机关算尽背水一战的结果,是略有不慎就全军覆没的怖惧困境。说到底,身为棋子、就算谋算再深、思维再密,又如何能跳出棋盘,化身为弈棋之人呢?这是符合史实的谍战秘闻,也是契合年轻人逻辑的“脑中真相”。
又如,为了营救被军统怀疑的地下党张离,他表面出主意抓捕,背地暗度陈仓,助对方惊险脱局,随后爱情也开始萌芽;营救大哥陈河,他明面上做无赖样举报陈河一定是共产党,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后又暗地里搞小动作,通风报信让对方被战友所救。
陈山身上有一种韦小宝似的机智与八面玲珑,且拥有离奇的命运感,承载着大量意想不到的反转。难题出现、危在旦夕,且看陈山如何化解,这成为自始至终的观剧主线。
但必须承认,这种逢凶化吉能力的背后,是十面埋伏的困境死局。陈山绝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是如有神助的“欧皇”,他只是彼时乱世之中,一个拼尽全力活命的普通年轻人。
出其不意,是《惊蛰》情节设计的最大亮点,也是叙事节奏“年轻化”的最大表征。
冒充肖正国与同志接头,却没想到对方认识肖正国,“你能不能告诉我上次那个问题的答案?”“能不能帮我买一包我最喜欢的香烟?”对方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对陈山初为间谍的考题,看他局促又巧妙地解题便成为观剧的最大乐趣。
初到重庆,他害怕被好友、老婆、上司揭穿假肖正国的身份,却没想到来单位第一天,就迎面撞上好友李伯钧。一顿寒暄,露出马脚。李伯钧手臂受过伤,陈山为了佯装亲热拍了他手臂一下,怀疑就此种下。后面的危机也随之出现。
这样大大小小的难题,陈山一集就要解几个,这样的节奏不正被年轻人所爱?
上海时期,陈山是双面间谍的身份怀疑始终存在。为了赢得日方信任,他或策划被军统暗杀,或在危机中咬死抵赖、推锅给别人,制造了诸多身份即刻被揭穿的千钧一发时刻。虽然最终往往能化险为夷,但其中铺垫的紧密逻辑与戏剧架构,总令你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这一切都使《惊蛰》看起来如一场大型狼人游戏。陈山作为高端玩家,被人怀疑无数次,但他的战略战术实在出色,于是在各种利益驱使、迷惑、推锅、诱导中,他杀光了场上几乎所有的敌人,直到最终——他背负着十三条人命的重量,与荒木惟生死决战。
《惊蛰》的整体故事设计,都有着悬疑侦探剧的味道。剑道馆抓共谍事件中,日方从三位嫌疑人中一一排查,三人各执一词,迷惑性十足,日方从中层层推理判断,像极了我们日常看的悬疑侦探剧。
李伯钧被离奇杀害,陈山被诬为凶手,张离根据各种线索推断出李伯钧因发现秘密被灭口,从而寻找证物围巾、化验的情节,又带有法医剧的既视感。
《惊蛰》的“年轻”,是表达方式的“年轻”。它将传统的谍战升级创新,用当下最年轻流行的剧作模式输出。全程高能、节节反转、节奏突出,在这部剧中不再是一句宣传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抓住了观众的心。
情感之花:真实人性间流淌爱国情怀
如果说谍战部分看的是干货,那么《惊蛰》的干货已经有了。剩下的,便是动人的血肉。承载这部分的,自然是人性与情感。
陈山是个有趣的人。出身小混混,根不正苗不红文化水平低,却能面面俱到,成为一个精彩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个天才,又兼备小人物的鲜活真实。
对于一个从小为填饱肚子绞尽脑汁的街头混混,家国信仰是遥远的事。但他胸中有着天生的悸动,他正直、爱打抱不平、看不得人欺负人,他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为自己的原始人性寻找依托与信仰。
对于被迫当日谍的命运,他无可奈何。倘若能选择,他愿意自己的妹妹永远是弄堂里吃生煎的小姑娘,他想过平静的普通人生活。所有的优秀与手段,都只是为了保全家人的生存。
当张离告诉他,有没有做好随时牺牲、离开身边最爱之人的准备,他沉默了。在那个时代,这个问题残忍又真实,拷打着每个普通人的灵魂。
陈山也是普通人,但当一个人渐渐由普通变伟大,才显出那个时代的沧桑与壮丽。
张离牺牲后,留下的信中说:原谅我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无法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不敢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爱与幸福。来生若逢盛世,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这是普通人的无奈,不是英雄。
真正的肖正国虽在第一集就已死去,但很多细节却耐人寻味。他将老婆余小晚的照片嵌在怀表内,临死前还站在银幕前看那个像余小晚的女演员。可余小晚心里没有他。
余小晚爱着陈山,他又是好姐妹的老公,这种庸常的三角设置,在这部剧里却十分不落俗套。没有误会、没有狗血、没有争抢,两个睿智通透的女人之间始终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割头换命”的姐妹,不是一句空话,余小晚甚至可以为了这对假夫妻献出生命。
不用说得透彻,不用又爱又恨,在那个时代,儿女之情为家国大事让位,如此才显得更为动人与不俗。《惊蛰》里,关乎情感的浪漫主义风格贯穿始终,尤其在家国大义的描写上。
余小晚的父亲余顺年牺牲前给女儿留下一首诗,浪漫笔触讲尽爱国浓情。这首诗最初被写成很小的字,藏于钢笔中,在那封信最后,他教给了女儿自己和同志的接头暗号:“人走了,还有谁会记得?——四万万同胞记得。”
当余小晚与张离因为这句暗号相认,姐妹变成同志,抱头哭泣的时候,观众也跟着潸然泪下。感叹为信仰牺牲的余父,也感叹将这份信仰传承的两位年轻人。这样的设计把普通的姐妹情,用巧妙的方式做了升华,直戳人心。
国产剧经常在两个极端摇摆:片面追求人性化,以致到了“三观不正”的地步而不自知。或者一味追求昂扬,用道德和理想的空洞口号碾压人性。《惊蛰》守正了清澈的人格理想,也诠释着历史背后的庄重,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谍战故事,波澜壮阔地讲述着革命史诗。
《惊蛰》的出品方新丽传媒,对谍战剧的制作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其制作出品的电视剧《悬崖》《剃刀边缘》《风筝》皆是近些年谍战剧中的佼佼者,柳云龙导演、主演的《风筝》更是以极高口碑闻名。加上如今热播的《惊蛰》,新丽传媒在谍战剧类型上走得是精品化路线。
新丽传媒一直注重谍战剧的题材细分,和《惊蛰》相似,几部作品皆有独特亮眼设置。
如《风筝》的主角看似是狡黠机智、心狠手辣的军统特工鬼子六,实则我党潜伏的情报人员,设定十分反套路;《剃刀边缘》讲述的是警察厅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许从良成长为合格的地下党拥有坚定革命信仰的故事;《悬崖》中对地下党周乙的坚定信仰,同志间的深挚相惜和在危机四伏中思而不能得,念而不能为的革命爱情描写得亦十分动人。
在题材创新、拍摄水准、立意深度上做文章,新丽的谍战剧品牌凭品质树立。
爱国在当下已经变成一种时尚,其中少不了主流价值观以年轻化方式传播的功劳。这就和《惊蛰》的道理一样,谍战、悬疑、侦探多元结合的剧作模式是创新的,情感的表达是人性化的,爱国情怀的传达是自然易接受的。整体下来,促成了这部作品的“年轻”,也促成了在年轻人中的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