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何方》
——献给上世纪60年代奉命出国英勇参战的我高炮部队的将士们
首次揭秘援越抗美战争
真实记录老兵情感命运
【长篇小说《流向何方》连载之 9】
边往回走,三妹边在想,“我还真没爱错这个男人,从战场回来就是不一样,任何困难他都不怕,任何难题他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和他在一起,遇到任何事,都有她三妹欣赏和吃惊的地方。
那场激烈的战斗虽然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英俊帅气的殷福林高位瘫痪,此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时未婚的美丽少女陈三妹,不改初衷,不离不弃,近五十年如一日伴随在他身边。究竟怎样的力量驱使能让她支撑到今天?
江苏省常熟市,这个曾经上演过江南义勇军、芦苇荡沙家浜等抗日传奇,产生过无数英雄豪杰的水乡,又在阳澄湖畔的支塘镇何东村,让世人见证了一段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传奇爱情。
这是2015年的秋天,一位来自北京的解放军报记者采访过他们俩后,激动不已,连夜写了一篇专访,回去发表在解放军报上。
今天的殷福林病危了,最先得到信息的是老指导员彭国强。
正巧,这天他打电话给殷福林,而殷福林刚住进医院,陈三妹接的电话,把丈夫的病情说了。彭国强一听觉得情况严重,便马上给同连的战友孙小宝和李进才打了电话,他们四位是炮四连中参加那场战斗回国后,一直保持联络的好战友,其他战友有的牺牲了,有的病故了,有的回国后转业复员多年失联了……
孙小宝是四连的侦查员,人称“活宝”,整天嘻嘻哈哈,哪里有他,哪里热闹;李进才是四连的四班二炮手,战场上因一人打响一门炮而名满全军,喜欢军事研究,是真正的“军中军迷”;殷福林是四连的二班长,外号“大个儿”性格开朗,且足智多谋;彭国强是四连的指导员,忠诚正直,温和善良,恪尽职守,是不可多得的事业榜样。这四位,在连队时就互相欣赏,来往密切,回国后,几十年联系不断。
电话里,三人约定,一起去常熟,看望病危中的战友殷福林。
彭国强从山东章丘赶到省城济南,又换乘去往江苏常熟的高铁,上了车拿出泡好茶的杯子,倒满水,列车就启动了。
他看了一眼车里入口上方电子屏显示的车行速度,“300公里/每小时”,心里暗暗吃惊。“真够快的,我们当年出国参战坐的是绿皮闷罐车,速度都到不了100公里/每小时。
他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公元1966年2月,早春的浓雾笼罩在祖国边陲小镇——云南省文山县麻栗坡的四周。东方微微发白,黑沉沉的浓雾稍许透出一丝亮光,村里村外依然是一片沉静。
这时,经过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连续三天四夜的长途行军,一支高炮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67师619团的车炮队伍,悄悄地进入了小镇。没有惊动梦中的百姓,就在横穿过镇的一条公路边上停了下来。炊事班的战士忙着支锅野炊。大家虽然十分疲劳,却被一种即将跨出国门入越作战的激动、希冀、神秘的复杂心情所占据,显得格外的亢奋。
当年的麻粟坡,只是个千余人口的小镇,依山傍水,一座座低矮的小屋,散乱在山坡河旁,离镇三四里,有一条干涸的小河,不过十几米宽,遇到大雨天,河水会忽然上涨,在平时,干涸的河床仅有几绺涓涓的细溪,流淌在乱石中间。这条河,便是中国和越南的界河,部队就是通过这条河上的一座小桥进入越南的。
浓浓的迷雾随着地面的热浪向上升腾,山山水水变得明亮起来,然而太阳没有出来,天空迷漫着灰白色的云雾,沥沥淅淅飘散下来,湿透了战士们身上穿着的越南式样的军服。上午11时40分,第一辆军车缓缓开过小桥,随后便是一长串的军车牵引的火炮,滚滚车轮碾转在异国他乡,彭国强和四连的官兵告别祖国,踏上了越南的国土,由此开始了“援越抗美”的伟大战争。
他们换上了由我国制作的越南人民军式样的军服和人民军式样的汽车牌子。
他想起了越南北方的安沛火车站,那是越南人民共和国的北方重镇,这里的铁路以北连着我国云南省,向南连接着越南首都河内,连接的公路通往越南南方“胡志明小道”。安沛火车站是越南的一个重要军用物资转运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是当时敌机轰炸的重点,同时,也是他们四连所在的高炮67师619团保护的重点目标。
回忆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的。
在5·31战斗前的三个多月的入越空战中,全师各团战果累累,伤亡甚微,这大概惹恼了美军,他们便开始酝酿着,想以绝对的空中优势对我高炮部队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一场阴谋就这样开始了。
(想看更多连载请关注“跃哥陪你玩儿”微信公众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