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素有“成人童话”之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侠客梦,看那武林豪杰,仗剑天涯,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敢爱敢恨,是何等的惬意和浪漫——这就是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的武侠文化。
自1980年代初大陆第一部武侠影片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几十年来武侠剧笑傲江湖,经久不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一种人文情怀和文化符号,那些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经典武侠剧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爱恨情仇,在每一个武侠迷心中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深深印痕。
《神秘的大佛》为观众撩开了神秘面纱
1980年,武侠电影《神秘的大佛》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武侠剧,也是内地对武侠片的新尝试,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甚至非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后武侠剧在内地被贴上“娱乐化”和“商业化”的标签,被有意或无意地意识形态化,并与“反动”、“庸俗”、“低级趣味”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当港台两地的武侠剧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时,大陆方面却整体缺席,直到19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在全国公映,才为内地观众撩开了武侠剧神秘的面纱。
新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神秘的大佛》海报
这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以四川乐山大佛为背景,围绕着一笔可观的佛财,正邪双方展开激斗,最后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影片结束。这部片子应该算是标准的“明星阵容”了,刘晓庆、葛存壮、管宗祥等大腕云集,刘晓庆作为当时人气最旺的青年演员,扮演了女主角梦婕。这个角色对于从未演过武戏的刘晓庆来说是一个挑战,除了在表演上精心琢磨外,还要在武术打斗上刻苦磨炼。长鞭是梦婕的特用武器,为了掌握要领,刘晓庆自己做了一条鞭子,经常带在身边,一有工夫就抽出鞭子练一阵,她的吃苦精神得到摄制组集体称赞,甚至眼睛被踢伤都不耽误拍戏。据导演透露,当时为了增加神秘气氛,还借鉴川剧中的“变脸”特技,在影片中设置了两个“怪面人”形象。
毋庸讳言,当时内地武侠电影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概念模糊,经验和手法也很幼稚,属于爱国主义加武术打斗的简单配方。《神秘的大佛》及以后拍的几部片子,大都难逃这个窠臼——但作为大陆武侠剧的新开端和转折点,《神秘的大佛》一片功不可没。
说到大陆武侠剧的开端,还有一部电视剧不可不提,那就是我国第一部武侠电视连续剧《武松》。该剧是山东电视台1982年拍摄的,以“人物志”的方式演绎古典名著《水浒传》,包括“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等经典故事,播出后引起极大轰动。这部电视剧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还培养了许多知名演员和导演,如扮演武松的祝延平、《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片中饰落魄公子)、《大染坊》导演王文杰(片中饰施恩)、《周渔的火车》导演孙周(《武松》摄像)等,这也算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吧。
万里长城永不倒
被禁锢多年后,武侠剧迅速成为内地影视剧的一大亮点和观众的新宠。1980年代初,香港知名导演张鑫炎进军大陆拍摄了彩色宽银幕电影《少林寺》,创造了武侠电影的又一高潮,而启用李连杰、于承惠、于海等专业武术人士充当演员则是该片最大的看点。自《少林寺》开始,大陆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武侠热,武侠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武当》《神鞭》《南北少林》《少林小子》《木棉袈裟》《黄河大侠》等武侠大片让观众大快朵颐痛快淋漓。与这股热潮相伴,也逐渐形成了两岸三地联合拍摄武侠剧的新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金庸名剧《天龙八部》
1983年,中国大陆引进了第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该剧由香港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出品,每周周末播出,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至今我还记得当年在学校操场上千人同看《霍元甲》的盛况,伴随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高亢歌声,人们记住了徐小明(《霍元甲》导演)、黄元申(饰霍元甲)、梁小龙(饰陈真)等人的名字,也记住了一代武侠宗师为国争光,洗刷“东亚病夫”耻辱的故事。《霍元甲》的播出,在内地掀起一股誓不可挡的武侠片旋风,后来又拍摄了《陈真》、《霍东阁》两部续集,而由此衍生出的小说、评书、连环画则不可胜数,真可谓是“凡有井水处,皆学霍师傅”。
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少林寺》
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师的作品为武侠剧的拍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鹿鼎记》《雪山飞狐》等在内地播出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至今仍有无数观众对郭靖、杨过、黄蓉、令狐冲、任盈盈、胡一刀、苗人凤等剧中人物念念不忘。正是这些香港武侠片,把武侠剧的概念真正引入内地,并培养了第一代忠实的铁杆武侠迷。
谈及武侠剧,有一个人的名字绝对不可忽略,此人就是成龙大哥——在香港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上,成龙的动作片都会留下浓重的一笔。成龙是大陆观众最喜欢的武侠明星之一,他出演的武侠剧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激烈的打斗中不时穿插着一些有惊无险的诙谐和幽默,常给观众带来出乎意料之外的喜剧感和轻松感。我们熟悉的成龙剧实在是不可胜数,有《龙少爷》《警察故事》《重案组》《红番区》《宝贝计划》《邻家特工》《神话》等等不一而足。
武侠新传奇
1990年代初,影视界出现了以高科技手段和后现代文化观念为特色的新武侠剧,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香港著名电影人徐克。徐克从1979年执导《蝶变》进入电影界,在武侠电影拍摄中不断求变求新,但一直未能找到突破点,直到最后开创出以高科技手段与影像技艺相结合的武侠新天地。此后徐克佳作连连好片不断,《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一系列影片让中外观众目瞪口呆流连忘返,形成了武侠剧的一个新高潮。
但技术资源总是有限的,高科技方式也不例外。观众很快便厌烦了这种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表现方式,一批重视人物形象刻画,深度发掘人文内涵的经典武侠剧由此走上前台,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艺谋鸿篇巨制《十面埋伏》海报
《卧虎藏龙》由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明星等联袂出演,此片一扫传统武侠剧的那种江湖习气,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和情感的一种人文思考,这种内在的侠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早在民国年间,就有人撰文抨击中国武侠剧“有武无侠”的不良倾向:“中国的武侠片实在是‘武而不侠’、‘勇而不义’。不信!我们试来看中国武侠片的内容。所谓侠士者,负了一把不中不西的刀,穿了一件非古非今的衣裳,见人即拔刀乱砍,像舞台上的武打一样(实在还没有舞台上来的精彩),甚至于两人互相拥抱在地上滚来滚去,像狗打架似的乱扯乱扯!再进一步呢?就是口吐白光,指出神剑……”此文与梁羽生提出的“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读来,仍觉力透纸背,一针见血。
《卧虎藏龙》的成功,不仅让海内外观众对中国武侠剧有了新的认知,也让一些国际名导如张艺谋、陈可辛等步其后尘,开始了人文武侠片的尝试——《英雄》《十面埋伏》《投名状》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近年来最吸引人的一部浪漫武侠大片《锦衣卫》,整体上也属于人文武侠片的范畴。这部云集了甄子丹、赵薇等强大明星阵容,投资1.3亿人民币的鸿篇巨制,讲述了一段亡命天涯的追杀和爱情之旅,是香港著名导演李仁港的上乘之作,上映后好评如潮。
另类武侠悄然走红
最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中,魔幻武侠剧占了很大比重。魔幻武侠剧的受众群体比较特殊,主要是青少年,另外也有一些公司白领的身影。据业内人士透露,玄幻文学从我们古代的《封神演义》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它们可能更适合青少年的口味,所以其本身是具有长久市场的,观众比较喜欢的魔幻武侠剧有《风云》《仙剑奇侠传》等。
与魔幻武侠剧相比,另一部另类武侠剧《武林外传》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据说那年的除夕仍正常播出,无数粉丝表示“不看春晚看武林”。但也有观众质疑此剧不伦不类:“这算什么武侠剧呀,都不打。”对此该剧编剧宁财神回应说:“这部剧严格地说不是武侠剧,只是恰好有武侠剧的内容。没有武功,只有嘴功,我们动口不动手,算是一种武侠版的情景喜剧。”
武侠剧三十年的演变历程,其实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