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为更好地适应抗日形势,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从广州迁到韶关。
约4年的时间里,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先在韶关市区驻地办公,1939年12月辗转迁到南雄,不久再迁往江西信丰;1940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从信丰回迁至南雄,驻扎瑶坑村;1940年7月迁到始兴红围;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为更好地进行组织管理,并开展斗争,撤销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粤北省委仍驻红围;1941年春,为更好地开展革命斗争,粤北省委由始兴红围迁到韶关五里亭。
作为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之一的红围是一座有五层楼的典型客家建筑,原名为“奠安围”。之所以被当地百姓俗称“红围”,不仅因为整座围楼用鹅卵石、糯米、红砂岩的砂浆砌成,整体呈砂红色,这里还是一座秘密电台、地下交通站,是抗战时期广东重要的“红色指挥所”。
自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从南雄迁入始兴红围后,省委书记张文彬和机关人员住在红围内楼房四楼,省委电台设在五楼。1941年春,粤北省委迁往韶关市区五里亭,省委电台并未跟随迁移,仍留在红围执行任务,就是由于当时的始兴县拥有粤北地区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下交通站,遍布全县,为省委电台传送密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这一年多里,省委电台发送电报100多次,密切了粤北省委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对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政策和指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等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因叛徒出卖,27日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夫妇等人在五里亭被抓捕,粤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饶卫华刚从东江老隆巡视工作回来后即被捕,30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在乐昌也被逮捕。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粤北省委事件”。
“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后,粤北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立即停止电台工作,转移疏散电台工作人员。党中央接到粤北省委机关被破坏的电报后作出“停止活动,分散人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重要指示,及时保存了革命力量。
令人愤慨的是,1945年2月始兴沦陷,日寇一把大火点燃了围楼,围楼结构受损严重,只剩四面墙壁及内部部分基底结构。
硝烟散尽,红围这座经受日寇战火焚烧的“红色堡垒”依旧屹立不倒,烈火焚烧浑不怕的革命精神依旧在这片热土传承不息。
综合自南方+、韶关发布
海报: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