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承德红色电波史(1):承德街第一位共产党员成功打入敌伪电台(点击可看)
网络时代,很多人开始忽略电台、报纸这些传统媒体。在战争年代,一部电台,可以决定战争的输赢、可以改变历史。在很长时间内,冀热辽部队首长在进行军事行动前,都要问:
电台来了没有?来了出发!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正规军基本放弃了华北平原以北的战场。这个时候,毛主席提出建立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上旬,邓华领导的八路军第11支队和宋时轮领导的第12支队组成八路军四纵队,5300多人,从平西斋堂出发,挺进冀东,打了几仗,还占领了兴隆,然后向冀东发展。
为配合邓华、宋时轮的进入,当时的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正在组织冀东大暴动。但是,李运昌这边没有通讯工具,邓华等人与冀热边特委也联系不上,冀热边特委也不了解四纵队情况。
冀东大暴动
最初,李运昌等人将冀东大暴动时间定在了七月十六日。七月上旬,特委通过潜伏在伪政府里叫朱欣陶的内线,得知敌伪军准备剿杀四纵队的计划时,这才知道八路军已经打过来了。于是冀东大暴动提前举行,二十多万人参加,占领了二十几个县,气势如虎。
但也是冀热辽抗日斗争史上,第一次让人切身体会到无线电通讯的重要性。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电话线
接下来,到了秋天,冀东抗日联军随四纵队西撤,同样因为没有通讯工具,前后部队失去联系。前方部队抵达潮白河了,后续部队还未动身,五万多部队被敌人切断包围,损失惨重,这个教训给冀热辽地区领导的印象更深。
1939年6月,李运昌在平西(根据地)向冀热察挺进军要了一部收发报机、两名通讯干部和一名译电员,这是冀热辽地区的第一部电台。但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部电台到了1940年初才到盘山根据地。
孤悬敌后的冀东党组织这才和冀热察区党委及挺进军部队建立了通讯联系。
李运昌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他太了解通讯的重要意义了。
此后,冀热辽地区领导凡是去晋察冀和平西根据地开会返回时都要带回一批通讯干部,每逢有较大的军事行动,部队集合出发前总会问:“电台来了没有?”就如同后来有一段时间市里开会,市领导开会问“电视台的来了没有?”秘书说,还没到,领导会说,等一会儿。这说明领导都很了解媒体的作用,懂得利用媒体扩大宣传效果。
到了1941年12月,挺进军司令部派9名通讯干部到冀东工作,成立了晋察冀军区无线电第四中队第13区队,挺进军派来的陈云东任区队长,董林任副区队长。
董林从此与无线电结缘。
到1945年8月15日前,全军区共有军用电台24个,情报台4个,气象台1个,新闻台5个,从1942年开始训练了500多名通讯干部。
技术方面,1943年,李运昌在迁西长河峪和正沟裕建设了一个通信器材厂,从民间收买旧收音机等,用拆下来的零件生产发报机,有些零件买不到,就自己做,后来又能生产干电池。
当时的冀东游击战争,非常艰苦,大家看过张嘉译演的那个电视连续剧《借枪》,就是那样,要啥没啥,还得坚持斗争。
1945年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二号令,8月11日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命令山西的吕正操、河北的张学诗,冀东的李运昌向热河、辽宁、吉林进发。
过去发电报还用密码,每天都是余则成那样的偷情报,这次的命令是明码发的,国民党什么中统军统、后来改成谢若琳说的党通局。都无所谓了,就如同昭告天下,我们就是要进军热河,那次的电报,与公开的广播无异,不同的是接收的设备是电台,不是收音机。
李运昌率部攻打山海关
李运昌部队距离热河最近,8月16日,时任遵化县长的郑旭接到命令,带人接收了承德。10月,董林接到命令,调他到锦州冀热辽军区前委司令部通讯科。
11月初,董林找李运昌报到,李运昌说:你来的正好,前不久晋察冀军区来电指示,各地广播电台要妥为保管,锦州有个电台,你去看看,能用不。
这个时候,李运昌应该已经知道,承德的广播电台已经被苏蒙联军拆走了。
董林到锦州伪满锦州放送局的时候,整个院子只剩下三个人,一个看门的老头,另外是日本人酒井重作和他的夫人。董林懂英语,不懂日语,酒井重作就用带有日语口音的英语介绍电台的基本情况。
戴眼镜的男士为酒井重作, 大约四十年后从日本回承德人民广播电台时的照片(侯毅老师存)
酒井似懂非懂的介绍,也让董林觉得很新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当时,这台发射机电力是500瓦。而我们在抗战时期使用的发射机最大的是7瓦,一般都是3瓦。
回去和李运昌汇报后,李运昌说,这些设备全部拆卸,一个零件都不要丢掉,保证安装起来后能正常使用。并且限定夜间十点前把设备运到北票待命。
因为是初次见面,彼此不熟,酒井重作表示为难,不愿意做这件事情。情况紧急,董林就用手枪指着,让酒井重作指导着董林带去的通讯兵,拆卸、编号、装箱,连播音室的地摊、吊幕、螺丝钉都装了起来,最后又发现仓库里有一千台收音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装走五十台,其他的把电子管拔下,又装了七大箱,一起运到了锦州车站。包括酒井重作和他的妻子。
当晚,军区司令部通知车站军代表,调拨了三节车皮,当晚拉到了北票。过来半个月,山海关失守,李运昌电话指示董林,设备运到承德。
一路艰辛,火车到叶柏寿的时候,车没水了,董林动员老百姓一担一担的挑水,没有煤炭了,动用了车站存放的枕木。从北票到承德六百里,走了两夜三天。
我写过一篇承德蒸汽机车的文章,沧海桑田:承德一个粗制滥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国人眼里的著名景观(点击可看),在今日头条上发表后每天还都有人点赞,现在点击53万,有人留言说当时火车的动力时,我说最着急的时候,用木柴也能跑。他们说不行,热力不够。其实在《林海雪原》里杨子荣他们用的小火车,都是烧劈柴柈子。
1月3日,设备运到承德,董林准备回战斗部队,二月初,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宣传部长赵敏毅找他谈话,利用原伪满承德放送局旧址,把设备安装起来,争取在五一播音。任命董林为承德新华广播电台台长。
所以,在承德广播电台历史上,第一任台长是董林,后来他任东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1953年后,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基建总处处长、技术办公室主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毫无新闻经验的董林担任第一任台长,接下来的考验更艰巨。
接下来是:承德两次解放,电台在敌机的轰炸下,转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