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盛装》主打宋佳和袁咏仪双女主,讲的是一个时尚杂志在纸媒落寞时的故事。
看到高质量双女主阵容首先是大喜,熟女对决,我的爱。但看到“时尚杂志”这个题材不免又为剧方捏一把汗,国产剧讲这个行业,好像就没有特别好的。尤其是厌倦了那种“女人搞事业的动机就是为了买个包”的桥段。
但没有想到13集涉及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酒局性骚扰和性侵。本剧于2020年杀青,这个情节并非是因为去年的一些新闻而加,但显然是基于对生活的洞察。
“酒局性侵”的前情是:时尚大刊《盛装》原有一个副主编陈开怡(宋佳)管理常规业务,当大家都以为她要接替原主编时,总部却空降了新主编肖红雪(袁咏仪)。两个女主编自然就是职场竞争对手。
而就在新主编肖红雪带着女助理蔡菲参加酒局时,女助理遭到了骚扰和侵犯。
这场戏并不复杂,前后也就五分钟左右,但细节呈现终于站在了审视和批判酒局文化的立场上。
女主编本次社交的目的是和品牌谈广告投放。正事早谈好了,男人们却还是要在酒桌上占便宜。可见酒局的本质和工作无关,“喝酒促感情讲义气”不过是揩油的借口。
善于拉广告客户的肖红雪代表着饭局里的“自保型女性”:熟练地在酒里掺水、高超演技装醉,迅速离场准备撤退,交代助理如何糊弄酒桌上的男人好逃跑。
在前面十多集剧情里,袁咏仪扮演的香港空降女主编,都是这本刊物最有权力的人,而她为了自己的事业要拉广告,也必须忍受“酒桌文化”。——这就是“结构性歧视”,强势的女人在这样的所谓约定俗成的饭局潜规则里,一样不能拒绝,最多只能预料他们的圈套并想方设法规避。
女助理按照主编交代的方式准备去结账,但是没想到酒桌上的男人不甘心把“猎物”放走。年轻的女孩就这样被灌酒和侵犯。
主编觉察到不对劲,匆匆赶回现场,当她看到助理的表情时,就明白了一切。这种“懂得”是基于女性的共识:我们都知道那种恐怖。
高能段落出现:女主编发现自己的女下属被欺负,怒不可遏,直接冲进了包间,拿起酒瓶砸向侵犯者。
现实生活里我们见过太多在酒局被骚扰、被欺负的女性;而国产剧对“酒桌文化”的呈现也全是男权视角,把女强人描述为“能拼酒能喝倒一桌男人的女人”。
连肖红雪对酒局的态度“我们要立刻走”,都是一种国产剧里少见的表达:真的没有女人喜欢酒桌文化,包括女强人。
于是观众们这次看到《盛装》里肖红雪这一酒瓶子,只觉得太解气了!
之后肖红雪果断地说:“报警。”
在这之前《盛装》的剧情焦点是两个女主编之间的相互试探和职场竞争,而在“酒局性侵”发生后,两个女主编,和所有女同事,都站到了一起。
为下属出头对肖红雪最终因故意伤人被暂时拘留,还被对方污蔑,整件事升级为舆论公关战。
男人如何看这件事:这是公司派系斗争,是下大棋!
肖红雪的竞争对手陈开怡,却开始为这件事积极部署舆论,声明杂志社绝对有维护女性的立场。
(某些)男人不懂,他们永远不懂,这和公司派系斗争或个人利益没有关系,是一种女性本能的恐惧和相互支持:“我,是一个女人,这就是我的立场。”
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呢,是吧。
我见过的现实比这复杂得多。我知道现实里怒给猥琐男一棒子的女性将会遭受怎样的苛责,我知道“性侵案”会被如何添油加醋变成“打架纠纷”“女人撒泼”,我知道酒局上发生的侵犯在证据上要经过多少撕扯,她主动喝酒的,她主动喝醉的,她们俩是来拉广告的当然都是主动的。
但我又可以理解《盛装》让两位女主角用如此爽快利落到近乎不可能手段来推进。
最理想化的处理方式,分明就是最应该的方式。坚定地站在受害者一边,不退让,表明态度,让“他们”道歉。
看到一部国产剧能真正跳出男权视角来呈现酒局上的侵害和压迫,能实现大家渴望的公义,已经很难得。
这段情节终究是积极地介入了性骚扰和性侵主题,通过杂志社里女性的共识体现出了互联网上的一种趋势:女性发声者正在渐渐站到一起。
最初吸引我点开这部剧的是女演员阵容:宋佳、袁咏仪、龚蓓苾、李晓峰。都不是“流量”或话题人物。
宋佳正是当下适应性最强的女演员,能演村姑能穿旗袍,演知识女性说着长长的排比句,看起来也很合理。
因为友人的离世和杂志在走下坡路,而她的冷漠下藏着疲倦。终于有个国产剧拍女强人拍的不是她发脾气,而是她的压力和紧张。
选袁咏仪扮演从香港空降的新主编也太妙了,她的口音正合适,她的气质也正合适。
作为靓靓的颜粉,甚至感谢这部戏如此清晰地拍出她现在圆润的脸型和面上的瑕疵,也感叹大美人就是放得开,这样真实的脸,是职业女性的脸。
龚蓓苾是《京港爱情线》《将爱情进行到底》和《独自等待》里的个性美女,小时候就很喜欢她不对称的脸。
现在剪了短发演HR,真的就是那种公事公办心操稀碎不近人情的样子。一边面试一边给自己擦免洗消毒液,代入一下实习生已经开始紧张了。
李晓峰也是大家看着面熟但还没有大红大紫的女演员,《芳华》群美之一,说着粤语演时装总监,看起来每天为了难搞的副主编焦头烂额,但又对她忠心耿耿。
女演员都美得很自然,演戏的状态也很自然。时装剧里的美女常常只是悬浮的衣服架子,但这些女演员真的每个看起来都有事要做的样子。
办公桌做得这么乱就好评了,干净的办公桌实在没什么可信度。
交稿、校对、签版、下厂,这些词批量出现时,还是觉得,啊好久没听到了。怎么跟年轻人说什么是签版呢,怎么跟年轻人讲述下厂多恐怖呢。下厂之后再有错别字我这个月就白干啦。
宋祖儿演的菜鸟实习生好不容易入职了,岗位是流程编辑,第一笔工资3500。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16年,纸媒受新媒体严重冲击的年代,销量下降、广告减少、友刊关张。报刊亭主要盈利靠卖水卖吃的。(现在更是了。)
《盛装》第一集,宋佳就以“女魔头”之姿登场,宋祖儿则扮演土鳖的毫不时尚的实习生,我心里就想说,不要啊不要啊,不要再给我这种模板的故事了。
好在,剧情很快走向另一个极为本土化的取向:“盛装”杂志原来的主编跳楼了,剧情里外里都暗示要查账。
这可,太有本土特色了。时尚杂志和广告业务密切相关,但凡涉广告就可能有商业上的灰色地带,圈内也的确流传过不少绘声绘色的传说。公司内你斗我我斗你,最后免不了要查账。
播了几集后,有人评价《盛装》就是现代职场的心机较量。大家表面和气,其实斗得一塌糊涂。
能在这里看到各种职场人事斗争桥段。
一个公司里人事关系划分为各种山头,让菜鸟新人听了就头大。
斗争套路也都似曾相识:新领导空降,裁员就是扫清障碍,可能会架空新领导。
旧领导自有地盘和资源,外人难以介入,可能分分钟带着员工和资源走人。
高手过招也话里有话。两位主编一起开会,副主编擅长业务侃侃而谈。新主编想插嘴之后,副主编微笑来一句:“期待已久。”
呃,真是不知道是正话还是反话,我要是边上员工听了心里都发毛。
《盛装》里的职场斗让我想起多年前对复杂人事关系的恐惧。时尚杂志的朋友跟我说:你们做记者的,无论是都市报还是周报周刊,都是很扁平的结构,记者、编辑,上头一个看稿的,稿子交上去就算了;时尚杂志不一样,是一个人一个坑,一个坑上面还有一个高级别的坑。
废柴如我,从来不敢进过任何一个不扁平的公司,我惧怕所有的错综复杂和站队。
看到电视剧里职场斗争到了上网发爆料帖,现场打架的地步,一边觉得夸张,一边又忍不住把过去听到的圈内八卦都对号入座。
但是看着看着,发现《盛装》这部戏竟然和我上班的哲学一样:工作,最终看的不是人事斗争,是做事。
宋佳扮演的陈开怡把内容为王放在嘴边,她以及另一个专题总监,能收服这么多人心的方式,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做内容。虽然这样的设定也有些理想化,但踏实的记者编辑确实都是愿意跟最能让自己安心写稿的领导。
袁咏仪扮演的肖红雪,因为是被总部空降来,带着革新和查账的使命,一切严厉手段只是她领受到的任务,以及她对于杂志盈利的渴求——毕竟在一个纸媒衰落的年份,没有什么比新出路更重要。
聪明的观众会很快发现,两个女主是一路人,做事的人。
这也是《盛装》不能用“女性斗心机”来概括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雌竞”,也没有女性之间的相互陷害和撕扯,大家只是在各自岗位上各司其职。两个有竞争关系的主编在“性侵”风波中,毫无沟通时就能站在同一阵营,一个报警保护下属,一个铺舆论明确立场,正是因为她们本就看出彼此的品性。
而她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其实是业务上的矛盾:好内容和广告盈利,哪个应该放在前面。要吃相,还是要吃上?
这种矛盾,还是比之前国产剧里的女性对决有意思多了。
初入职场的人,看到剧中的新人也会有共鸣:在一个庞大架构里做螺丝钉的复杂感受;被提拔的欣喜,终于可以见世面时的雀跃。
我第一次出了一个能住五星级酒店的差大概也有这么高兴吧。
能不能百分百还原现实?这是个太大的问题。
但有些媒体从业者的感受始终是共同的:总是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出版物上,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乱。
一个刊接着一个刊都不景气了,人心惶惶大家都想走,也是这几年常见的状况。
时尚杂志编辑都是穷人教富人消费,这是个老话题了。但当这些事情被写进台词里时,我又想,现在给明星做商务资源总结的小宣传,给时尚新媒体找图片的新人,应该也还是这么想。
每一年,来到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总还是能结识一同在出租屋内相互帮助的朋友。
播到现在,剧情已经越来越明晰,女人不是在相互斗,是在寻找职业前景。而这个过程里更有女性对于男性控制的摆脱。
女性之间的友谊,可以建立在相互帮助之中,也可以建立在比试斗法之中。
即便是不同阶级,也可以有守望相助的情感,女上司是可以和小妹妹聊天到天亮的。
上司也会义无反顾的保护下属;
下属也会对上司有捍卫的心理。
多年来,不少故事都试图告诉我们职场生存法则,如何在你死我活的斗争里活下来。但《盛装》最后指向的是尊重业务和女性互助。这个立意好像成为了它比前几年同题材电视剧优秀的理由。
表现女人的梦想,除了要死要活买只包之外,还有很多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