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快要俗烂的越狱的题材,在这里我首先想到的是另一部典型的越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在豆瓣上首部观看标注量突破100万的电影,也是在IMDb和豆瓣上牢牢占据评分榜第一的电影,因为它持续发酵的口碑,和只要有希望就别放弃的励志主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肖申克的救赎》的确是部好电影,以至于我点开《危情三日》时,对这部帮助妻子越狱的片子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
影片的前半部分,也的确是非常冗长,像是一部文艺片,看的时候我都以为自己找错了电影,整个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都在表达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和信任,在一步一步的跟着男主角学习越狱的过程。
直到我看到约翰在社区大学上课的一幕,他讲的:堂吉诃德的人生与时代说的是什么?是不是说理性思维是如何毁灭人的灵魂的?是不是说疯狂能战胜理智以及疯狂的力量不可估量?大家都知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来规划这个世界。我们发明钟表和日历,还尽力去预测天气,可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一部分是真正受自己控制的呢?如果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完全自创的现实里会怎样?那样会让我们发疯么?如果会,那不是比绝望的人生更好么?
这段话,是男主角约翰在面对无辜妻子被抓却上诉无果时所进行的深度思考。他无法摆脱这个世界,却希望能够获得自我的力量,拥有真正属于自己,能够自行控制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或许是他对世界的评定标准,又或者说他要用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是默不作声的接受来自这个世界的一切,不带自己的思考,还是在某些程度上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电影里他最终选择了第二种。
很难想象一个原本性格温和的文学教师,因为妻子被莫须有的罪状逮捕,终于被逼上梁山,决定铤而走险帮助妻子越狱。哪怕在过程中妻子都放弃了,他仍然坚信不疑妻子一定是清白的。
在警察局,他因为钥匙断在监狱,被警察盘问后,吓得呕吐。
为了足够的经费,他铤而走险去抢劫毒贩,却因为经验不足,见识了死亡,也充满了恐惧。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仿佛也像堂吉诃德一样固执,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给她一个光明温暖的未来。
电影的后半部分开始,电影就开始了约定俗成的越狱情节。不过,因为是类型电影,难免避免不了固定的车辆追逐和种种误导。再加上约翰几乎把他的计划执行的完美无缺,尽管片中还是有男主角在被检查护照的时候手抖等细节,但总体而言还是有种一夜速成的感觉,完全丧失了前半部分的真实感。当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这也是电影一直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就是电影节奏的把握,有人喜欢快节奏的电影紧张刺激,让人屏住呼吸,有人喜欢慢节奏的部分,像一篇散文,所以在这里我也不做出过多评论了。
看完整部电影,发现电影前半部分臃长的铺垫却成为了这部电影的重点,成为了比普通的越狱题材电影更加巧妙的处理方式,也就是他学习越狱的过程,很多的电影叙事都太过流程化或是理想化,以至于精彩的细节被错过,但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琐事才能反应真正的生活,而这部悬疑动作电影,正是因为爱情而变得动人。
《危情三日》翻拍自法国电影《一切为了她》,前段部分这两部电影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后半部分加入了导演、编剧保罗·哈吉斯自己的创作,比如儿童聚会后的意外,还有警探在片尾对案件的怀疑等等,这一部分改的很好。但是对于《一切为了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直到最后观众才从负责此案的探员口中得知男主角其实是个教书匠——“他可能是任何一个人”。此片完全把这层涵义完全抹去了,于是就剩下一个典型好莱坞的“孤胆英雄救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