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话来说,这部电影的男主人公约翰(拉塞尔克罗)是一位懂书、温文尔雅、恭敬地让步的大学老师,这种人并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做出监狱般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教练巧妙的操作下,约翰真的做到了这件事。
促使约翰铤而走险的唯一精神动力就是他爱他的妻子,并且宁死不相信他的妻子是杀人犯,在投诉无门回天乏力的情况,他抡起袖子就上场了。《危情三日》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情感双重交织的电影故事,本片的独到之处在于:导演把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讲述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体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深厚魅力。
爱能使人着魔,甚至疯狂。《三日危情》的男主角不顾一切后果,执意要营救妻子出狱,重新恢复事发之前那个美满有温馨的家庭。为此,他用枪抢劫贩毒分子的黑钱,偷换妻子的验血报告,仔细考虑越狱各环节的细节问题等等。这些明显不符合法律的行为,他都彻彻底底的做了,虽也犹豫过,徘徊过,可最终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劫狱这条危险的不归路。
当然正如许多影评人提到的,本片的硬伤来自题材本身。温馨的家庭剧与惊险的动作戏本来就是天敌,有你无我,难以共存。Ebert认为应该让罗素·克劳维持电影开始时的“非职业”罪犯的风格,常常犯错,且过于心慈手软。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使影片前后衔接更流畅,不会出现较大的人物性格的突变。然而在本片中,哈吉斯制造了这种突变,尽管他尽力用极端事件来完成这种性格上的极端过渡,影片的信服度还是大打折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处理使影片更贴近普通观众,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学究,他们不在乎剧情上的小小瑕疵,他们只在乎电影使他们“享受”,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哈吉斯的这部电影显然是很令人享受的:浓浓的温情,紧张的逃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片主人公违抗社会规则的逃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叛逆欲望的满足和发泄。毕竟在专制国家,法律永远是在情感之上的,而人文关怀的缺失正是造成这种精神压抑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像《守法公民》、《黑暗边缘》这类反映法制缺陷的电影能给我们这么多感触。
本电影采用写实技法可以显得更加真实并能冲击大众心里防线,让人们对这个社会产生思考,让人们对自己身边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产生思考。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挣扎,去述说,而这些我们常人不理解的内容却是他们唯一能发泄自己情绪的方式,也是他们唯一能述说给大众的方式。这是我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