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是非常老的电影了。很早以前,听说过这个名字,它让人立刻想到爱情,一种绝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30年前我看过原著,写得比电影还好。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当初中国引进这个电影的最大原因应该是抨击战争和保守的地主阶级破坏了一段纯真的爱情。
现在看这部1975年的片子,是太老了,但还是想看,似乎在寻找什么。
和以往改编名著不同,这部影片是导演西河自己剧本,情节简单,历史背景变得模糊——现在看原来的老片子,好多地方,已经觉得有些不真实。当然,现在也不会拍这种纯粹歌颂爱,赞美爱的电影了。
电影一开始就交待时间是昭和17年,也就是1942年,二战太平洋战争时期。
山口百惠扮演的农家女小雪,一出场就是气喘吁吁地奔跑,一路不停地跑回家去。
穷苦的女仆和富贵少爷之间的爱情就此展开。
男主顺吉,体现了日本70年代年轻人的叛逆精神,他们西化、桀骜不驯,一如男主人公弑父一般反抗父权。当然,他们也有不幸,比如顺吉,从很小就失去了母亲。
扮演顺吉的三浦友和,当年23岁。是一代女性的梦中情人、只要看一眼就无法忘记他的容颜——年轻时代的三浦友和很好权诠释了什么叫眉目如画,玉树临风。
山口百惠扮演的小雪呢,像邻家女孩一样善良,温顺。同时清纯如清晨的露珠,她分开梳起的两个麻花辫,让我时常忘记了她是日本人。
小雪这名字,本身就雅致,安静,静静散发沉静,细腻的气质。在老电影晦暗的色调里,山口百惠的容颜像盛开的白色山茶花。
小雪和顺吉之间就是灰姑娘与白马王子之间的爱情吧!
顺吉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父亲是极为保守之人,家教也很严苛。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顺吉却爱上了守林人的女儿小雪——顺吉的父亲当然勃然大怒,他需要的是门当户对的儿媳妇,而不是什么下等杂工的女儿。
小雪这段长长的爱情表白我很有印象,爱情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你的一切我全都喜欢。
还有顺吉说的那句:
小雪,还记得吗?那次我生病了,从东京学校回来,你每天来这儿,为我祈祷,后来你说,少爷好了,正像我祈祷的那样。
你那时候是六年级学生。打那会儿,你这只野鸽子就在我心里做起窝来了。
这对金童玉女主演的故事,总是美丽而悲情。但是我们都喜欢看——他们是七十年代颜值最高的演员,只要在一起,怎么看都是一幅沁人心脾的画,直接就可以当挂历。他俩的魅力就在于,能把俗之又俗的剧情演出清新雅致,情深义重。哪怕落入俗套的剧情,但演来并没有偶像剧的气息,反而有凄美韵味。
并且,年仅16岁的山口百惠,气场就如此强大,23岁的三浦友和站在她面前,也显比较稚嫩。他们之间可是七岁的年龄差啊。
由于家庭的阻力,他们曾经一度分开。顺吉的父亲将小雪远送他乡,小雪也已经写了诀别信,可这并不能割断顺吉对小雪的爱意——已经准备离家远行的小雪,突然听见了顺吉的脚步声,猛然抬头——这不真实,但当时确实看着感人。
她和顺吉说的一样,听到少爷的脚步声,就像野鸽子似的飞走了。她一路向顺吉奔去,孩子似地老早伸出两条胳膊——这对恋人见面的背景音乐,也由快速的木琴转为温暖如春的弦乐。
二人抱在一起的这一幕很优美,现在看起来,也纯真如童话——虽然在阶级地位上相去甚远,但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却像雪一样的纯洁和真挚。这样的剧情在70年代一度很流行。
当然,也全靠男女主角的颜值撑住。
顺吉和小雪选择了私奔。没有婚礼仪式,只有几个朋友送的小礼物:相思鸟、牡丹饼、毛巾、夫妻杯。
但两个人相爱的部分非常完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就算影片中间部分,曾经娇贵的少爷开始做苦力养家,男主与女主之间依然没有任何的背叛与争吵。
在这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里,小雪和顺吉应该都领悟了幸福的真谛,
虽然生活也充满着艰辛,做苦力、当兵……一个少爷为了一个女人过着这样的人生。在当时军国主义席卷全国的环境里。爱情和人性的光辉,仍然在夹缝中熠熠生辉。
只要曾经拥有,至少曾经拥有,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此生也足矣。
顺吉被征兵远行之前,小雪为他唱那首著名的《伐木歌 》“哈,吉野山,吉野山,来到吉野山哟,吉野山上千棵树,花盛开哟……”
小雪拉门的动作很可爱,最经典的伐木歌贯穿了小雪的命运。
两个善良,勇敢的人相爱了,导演只好用一场战争把他们分开, 无声的细节无不让人感受着纯粹的爱情,现在看都老套了,但那个年代看,真正动人心魄。
小雪在山上为顺吉唱“伐木歌”,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最清晰的记忆。当那段旋律响起,真是柔情而凄婉。
柔情悲戚的歌声真的能穿透战火吗?
顺吉打着仗,还要每天坚持下午三点唱歌,战友之间还互相提醒。
这万里相应,心灵的相通表达到极致。
战争爆发后,小雪一直在做搬木头的粗活,当受伤人员越来越多,她又被征去医院做了护士。日夜操劳让本来瘦弱的她雪上加霜,渐渐她开始咳嗽得厉害。一个女子日复一日做男人做的体力活,以致吐血,电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但一样能感受到痛恨。
园田家的佣人受老爷所控,欺骗小雪说顺吉抛弃了她,劝她回山里去这段,小雪的表情备受打击,身心都承受着雪上加霜。山口百惠此处的表演让人赞叹不已。
——这是一个才16岁的少女,还是孩子的年纪,却演出了少女的清纯,也演出了一个成熟妇人绝望的克制。那种超越了自身年龄的沧桑,人生滋味,完全不像16岁这个年龄的老道。她使小雪整个人物看似柔弱,实际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坚忍。
小雪虽然很绝望,但她内心坚信顺吉和她之间的爱是绝对真诚的,她安慰自己说:只要有信,就是他还活着,我就是幸福的。
(为了爱,不管承担多少苦难,还是保持善良的心态。靠信念坚守着爱情,直到生命尽头。)
园田老爷因为脑溢血突然辞世,小雪的父母万分激动,因为她可以去看自己的女儿了。
小雪的妈妈痛哭失声:我终于不用担心,可以去看自己的女儿了。
这是一个很感动人的情节。谁都能体会出来,这是一个母亲的心情!
小雪的父母因为佃农的身份一直未去探望重病的女儿,直到临终前才去,可能为了更衬托出男女主之间的爱情的艰难与坚定,突出小雪纯情忠于内心 的人物特点。
他们不知道,当再次到小雪身边,女儿已是弥留之时。
这个山里的精灵一样美好的女性角色,在三年过去之后,战争结束了,但顺吉却杳无音讯。此时的小雪病入膏肓,还是坚持着在约定的3点钟唱起《伐木歌》。
这是让人心碎的一幕:就算有心灵感应,也难挡世间残忍。
即使在病中,小雪的造型还是很恬淡和雅静的,堪称我见犹怜。她让整部影片“物哀”的气氛显得极浓。
对照现在的女明星,一个个的都看着跟人精似的,演个绝症也不让人心疼,反而有点好笑。我也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山口百惠长得不美了,山口百惠之所以在某些人眼中不是美女,是因为她没整形……
老爷死了,我并不恨他,正因为老爷百般地阻止,我才会和少爷更深爱对方。
这话说得相当有水平。
和影片开始一样,小雪听见了顺吉的脚步声,结尾也是病危的小雪听到了顺吉的脚步声。
这有可能吗?只有时刻期盼着心爱的人,才会辨别出他的脚步声。
小雪当初毅然决然地跟着顺吉走,始终不回家,一是不想回家再给父母添麻烦,二是,小雪是个很倔强的人,做了决定就不愿意轻易改变。她一直留在和顺吉共同的家里等着他回来,就证明他们的爱是坚贞的。
——年轻人冲破世俗,又被世俗打击。门不当户不对和战争轻松就能击碎爱情,却也更能成就凄美爱情的绝唱,从而最终战胜世俗。
结尾那场冥婚(婚礼与葬礼)拍得美感凄厉。小雪脸上异于活人的死白,只有嘴唇那一抹胭红,诡异却更令人惊艳。
在中国的影视中,也不少见“冥婚”,但多是生者与牌位行仪式,像《绝唱》里这样,生生地把活人与死人放在一个镜头中,极朴实的仪式里,在惊心动魄中产生了浓厚的悲哀,真正将这一场悲歌唱到了“绝”。
冥婚于今看来,有些愚昧,即便是多美好的爱情,也是要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死后的婚礼,一方面是因为这种仪式感表演的传统,另外就是特殊时代的情感压抑的一种特殊表达。
顺吉抱着小雪遗体走上山岗时,恍惚只记得一个白色的身影,还有歌声在山林里回荡。那首伐木歌在反复渲染。
这就叫此恨绵绵无绝期吧。但只要还有痛苦,爱人就从未离去。
看日本的纯爱电影,千万别谈逻辑,看看,感受爱情的美好就好了。这片明明就很符合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就像读川端康成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意象。
重温这部老电影,感觉到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它更象是我们如今这个时代一首关于爱情的绝唱! 虽说世道变了,好多事还不照旧吗?但不,唯有那种纯真和纯粹的爱,不会再有!
生活的时间就这一辈子, 你们互相鼓励大声宣唱, 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该遗忘时就遗忘。你们当然不能了解, 世界很大,时间很长, 你们的爱情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