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征服》《天不藏奸》《我非英雄》等犯罪警匪题材电视剧活跃在中国家庭的电视荧屏上,许多经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至今仍家喻户晓。如今,一场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内地为背景的警匪对决被搬上了大银幕,让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有了新的发展可能。
11月20日,由韩三平监制、刘浩良执导的犯罪动作电影《除暴》在内地正式上映,该片讲述了刑警钟诚在追捕悍匪集团“老鹰帮”的过程中,与悍匪首领张隼斗智斗勇,咬死不放,在数年间几经较量,最终带领警察小队破获重案的故事。
人潮涌动的友谊商店,昏暗狭小的录像厅,沿街遍地的路边摊……从服装到道具,从建筑到场景,《除暴》在一开场就为观众还原式地营造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真实空间。“很多人觉得我作为中国香港导演会不理解那个年代的内地是什么样子,其实都是一样的。”刘浩良导演表示,要搭建这样一个空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从一开始我跟剧组讲的要求就是,要把它当成古装片去对待,所有画面里要出现的东西都必须经过资料收集和考证,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到。”除了基础的场景布置,警匪双方使用的武器更要符合那个年代的事实,一颗手雷爆炸的程度和损坏范围都要经过查证,才能在电影中达到最真实的效果。
对于刘浩良来说,无论是场景的搭建,还是画面的架构,其实都不是《除暴》在拍摄中最困难的部分。“以往的国产犯罪片不够紧张,而香港的警匪片又太过夸张,想让电影好看又要让观众觉得真实,两者中间的平衡点到底是什么,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到这个答案,刘浩良导演和团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从道具的使用到镜头的角度,剧组的每一个部门都在各自摸索,对于一个成熟的香港警匪片制作班底来说,这也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挑战。“那个年代的抢匪都要在头上套一个头套,但这样拍出来的形象又不够好看。”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刘浩良和团队却在这上面花了不小的心思。“我们在头套的设计上加入了粤剧脸谱的元素,每一个头套都不一样,这样既能还原当时的情况,又通过这个头套让每个角色体现出不同的个性。”除此之外,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也掌握分寸感。刘浩良表示,他一直在和摄影师研究如何找到一个镜头与观众之间合适的距离,“要让观众觉得案发现场就在我身边,同时又能冷静地来观察这件事情。这样观众可能不会那么投入,牺牲了电影的一点紧张感,但可以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和香港警匪片的区别”。
谈起对九十年代的印象,刘浩良表示,“那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因为有强劲的对手,所以有了更厉害的警察,这些出现在电影里是很有浪漫色彩的。”《除暴》中令人记忆最深刻的桥段,当属钟诚和张隼最终在澡堂的那场对决。刘浩良认为,在经过了多年的拉扯和追逐之后,不管是作为警察的钟诚还是作为悍匪的张隼,两个人都需要一个“擂台”来和自己的对手完成最后的较量。而这场较量的结局不仅是刑警钟诚践行了自己对恶势力“咬死不放”的承诺,也是象征着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邪恶。尽管电影里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它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却并不遥远。比起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酣畅淋漓的警匪对决,刘浩良更希望能通过这样一次创作,让人们珍视当下社会安宁的不易。
对于《除暴》能否成功走向海外市场,刘浩良也表示十分期待。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被输送到海外市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面貌。除了有多部国内票房与口碑俱佳的影片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外,中国影视行业也在创作层面向海外输送优秀剧本,其中就包括已经确定将被韩国改编翻拍的国产犯罪警匪片《解救吾先生》。一直以来,警匪类型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热门题材,香港警匪片也尤其受海外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尽管此次《除暴》的故事背景转换到了中国内地,但一方面,影片中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演员在海外有一定的观众基础,熟悉的面孔能够拉近与海外观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影片所传递的追求社会安定与正义的价值观是全世界观众能够达成的共识。此外,警匪类型电影本身具有强情节属性,因此虽然故事上演的地点发生了改变,但正能量的内涵核心与紧张刺激的节奏氛围都是不变的。而在这类具有全球共通性问题中寻找题材的趋势,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影进一步探索海外市场的方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牛梦笛 通讯员 沈唯)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