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众粉丝期待了很久的《如懿传》终于在腾讯视频开播。
然而,第一集还没看完,不仅“如懿传广告”上了热搜,吐槽声更是霸屏朋友圈。
作为周迅14年之后再度接拍的电视剧,《如懿传》兼有一众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无疑是国剧顶级卡司配置。同时它又是大爆剧《甄嬛传》的延续,自带超强群众基础厚度,外加近期同题材《延禧攻略》大爆,两剧PK话题也拔高了对《如懿传》的期待。
但期待越高,要求就越高。更何况前面还有服化道备受好评的热剧《延熹攻略》已经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目前大数据舆情监测铺捉到,观众对该剧的褒扬在演员演技、场面恢弘、剧情节奏等;争议点包括周迅声音不够少女、服化道质感不佳、演员老态等。
事实上,虽然谁都不明说,但这大半年下来,从定数难寻的卫视档期,到愈发严格的尺度边线,再到杀伐果断的增税、“限薪”改革,高台跳水凛冬将至的气息,大家都多少有所感知。
不管是顶级IP的“血统”,还是S级的平台盖章,在今年的剧集市场,都失去了它们本该起到的“保险”功用。
高打高举的网台大剧,要么是和卫视黄金档缘分未到,要么就是播了也悄咪咪、水花小,让人扼腕。
纯网的头部剧,也没好到哪里去。一部部看似“吸粉机”的组合,竟然走不出原有粉丝的圈层。倒是没什么“流量”品相的《延禧宫略》,引走了剧迷憋屈大半年的眼球。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天不时、地不利的近况,让不少正在酝酿的大剧,选择了观望推延。对于风险小、约束少的小体量网剧,这倒是个机会——尤其是在三大平台打开大门,全面铺开分账模式的今年。
不过,尽管近年各平台对分账网剧的分成规则,一直走向利好,但是对纯粹“靠实力”的分账模式到底能不能打,很多人心里还是个问号。
今天,我们不妨仔细聊聊,这大半年来,分账网剧究竟活得怎样。以及,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适合“分账”。
我们先看数据。以分账网剧发展规模最大的爱奇艺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在爱奇艺采用分账模式上线的网剧,已经超过了40部,相比去年在数量上稳中又升。如果计算上7-8月暑期档的集中上新,今年爱奇分账网剧数量“破百”几乎已无悬念。
从播放量上来看,类似去年《花间提壶方大厨》那样的8亿爆款,今年还未出现。不过,播放量破亿的作品已经超过7部,其中不乏《半妖皇帝》《十里桃花后传》这种,“收益比”较高的小制作。
排序 | 剧名 | 类型 | 上线时间 | 截止发稿前前台播放量(亿) |
1 | 《失宠王妃之结缘》 | 古装 爱情 | 2月8日 | 4.6 |
2 | 《半妖皇帝》 | 古装 奇幻 | 2月23日 | 2 |
3 | 《翩翩冷少俏佳人》(第一季) | 爱情 剧情 | 2月5日 | 1.3 |
4 | 《军人使命》 | 军旅 剧情 | 4月5日 | 1.3 |
5 | 《狼乾劫》 | 奇幻 喜剧 | 3月6日 | 1.2 |
6 | 《十里桃花后传》 | 古装 喜剧 | 1月19日 | 1.1 |
7 | 《兵王》 | 军旅 剧情 | 6月5日 | 1.1 |
8 | 《翩翩冷少俏佳人》(第二季) | 爱情 剧情 | 3月12日 | 0.77 |
9 | 《法网追凶》(第一季) | 悬疑 剧情 | 6月27日 | 0.63 |
10 | 《新刑警本色》 | 悬疑 犯罪 | 6月15日 | 0.59 |
11 | 《国民保安之绝命护卫》 | 都市 剧情 | 4月27日 | 0.55 |
12 | 《护宝联盟》 | 年代 剧情 | 4月11日 | 0.55 |
13 | 《铁面御史》 | 古装 悬疑 | 6月20日 | 0.52 |
14 | 《韦贵妃传奇》 | 古装 剧情 | 1月26日 | 0.5 |
15 | 《恋与偶像》 | 偶像 青春 | 3月29日 | 0.48 |
16 | 《法网追凶》(第二季) | 悬疑 剧情 | 6月27日 | 0.44 |
17 | 《超能造梦》 | 青春 偶像 | 4月17日 | 0.37 |
18 | 《玉魂》 | 年代 剧情 | 6月21日 | 0.36 |
19 | 《隐世者们》 | 悬疑 都市 | 6月14日 | 0.35 |
20 | 《护宝联盟》(第二季) | 年代 剧情 | 5月23日 | 0.31 |
(本表格由影视独舌根据爱奇艺官方平台发布资料整理,播放量计算区间为2018/1/1-2018/8/15)
客观地说,分账网剧数量的迅速上涨,也确实冲淡了市场红利。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分账网剧播放量与数量呈倒挂态势,集均有效播放,同比、环比均为负增长,分账收入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其实,集均播放量在今年的下降也并非毫无缘由。
在《花间提壶方大厨》这样的作品向业界演示了分账模式的巨大潜力后,今年有不少积压电视剧先后涌入这个“小池”。但是,付费会员的增速与之并不匹配。如此,自然就会造成集均播放数据的调整下行。
不过,这种下降,并不能阻挡分账模式的扩张发展。因为,平台方在“腰部”内容上转嫁风险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所谓“腰部”内容,就是在头部大剧、主打自制之后的内容梯队,这也是平台方对分账网剧的基本定位。
它们用较多的数量,水准线之上的质量,满足各类观众的看剧“刚需”。
平台方则能用合理的成本,兑换有效播放量,搜集海量的用户数据,让已经在头部内容上承担了巨大市场风险的“钱袋子”喘一口气。可谓一举多得。
在三大视频网站已主导发行渠道的今天,打开大门,用日渐上扬的会员基数——而不是版权费——换取“腰部”内容的平台意愿已经非常明确。
如此前提下,中小玩家与其被动跟投大剧,不如主动在分账网剧上布局。
从目前分账网剧的行情来看,网剧的“腰部”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
首先要明确的,是体量控制。
在“马太效应”明显的影视行当,“腰部”并不是什么好词。
头部剧集的播放量,是以百亿计算的,而“腰部”分账剧即便最高的,也不足十亿。“腰部”市场虽然门槛低,但是“粥少僧多”,所以大体量选手需谨慎。
究竟体量应该控制到多大?我们可以预估一个大致的数值。
参照今年上半年热门分账剧《半妖皇帝》(12集)三个月累计收益1000万的规模,考虑后续累计收益和未来制作成本总体上涨的趋势。一部36集,分三季在爱奇艺播出的分账剧集,投资规模应当控制在3000万左右,才可能回本。
不过,也有第三方数据公司,就目前顶级大剧的播放量,参照分账规则做过测算。
据计算,如果按照爱奇艺的规则测算,《扶摇》的预估分账收益可突破7亿,这个数,甚至远超它目前通过版权售卖获得的收益。
但同样是大剧,同样按照爱奇艺的规则测算,《琅琊榜2》如果按播放量分账,则只能获得1.04亿的收益,跟片方公布的2亿成本相距甚远。
当然,这个测算只是不考虑回本周期、平台合作模式考量的“生搬硬套”,但由此也可侧面说明,在“腰部”的小池里,大体量选手需谨慎。
第二个基本共识,是类型的下沉。
“腰部”内容并不高级。它不是最大公约数的头脸,但也绝非长尾。
今年以来,各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腾讯Q2财报,腾讯视频会员数已经超过了7400万,同比增长121%;爱奇艺的Q2财报则显示,会员规模增至6710万,同比增长75%。
如此快速的会员增长,从根本上得益于付费会员的下沉。
原本付费会员“轻奢”、“皇冠”的定位,随着四、五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用户的加入,变得不再准确。对于这部分数量庞大的会员,在看完头部大剧后,想要付费观看的,并不是细分、专业的长尾内容。
所以,就像网大一样,一般取得较好收益的剧集,往往都是能满足“刚需”的下沉类型。
女性会员要看古装、甜宠、偶像;男性会员要看热血、玄幻、军旅;当然还有悬疑探案,降魔打怪……
对于不缺空闲的这一部分会员,能用来杀时间的“刚需”内容,多多益善。
第三,还要看平台机会。
虽说分账网剧,主要靠实力说话。但并不意味着,平台选择和运营支持不重要。
同样一部剧,在不同平台的计算规则下,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另外,各平台的运营引流细则也不尽相同。分账网剧,虽然很难有开屏广告、首页横幅这样的“精贵”推广位置,但是如果能在平台推荐机制下,形成PGC品牌(如爱奇艺号),精准分发给用户,也将会流量有很大提升。
今年6月份,优酷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分账网剧《二龙湖爱情故事》。系列网大《二龙湖浩哥》的四平草根团队,从网大杀入了网剧市场,获得了接近2亿的播放量。
所以,最后还是那句话,对于中小玩家来说,分账网剧机会大于风险。起码,是个比网大机会更多的“练武场”。
每经影视已入驻网易号、搜狐账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一点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