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十指相连,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踏上祖国的土地,孟晚舟的这些肺腑之言,再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爱国的重要。
祖国,一个“闻之泪落兮”的滚烫字眼,诗人歌颂她,常常热血沸腾、无限深情;祖国,一片“宁舍命而护”的炽热土地,战士保卫她,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国庆节期间,山河处处,情意绵绵: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每天迎来“朝圣一般的致意人群”;飘着五星红旗的大街小巷,《我和我的祖国》在国人中竞相传唱……天南海北不同形式的欢庆,是一种心与心的凝聚、一种伟大力量的凝聚、一种伟大情感的凝聚。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国庆节期间,雪域边关,多少战士手持钢枪,巡逻疆土;训练场上,多少军人挥洒热汗,苦练本领……共和国军人,在战位上聆听祖国的心跳,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热爱。
祖国是什么?金一南这样比喻:祖国是生养我们的大地,也是我们生命的根须。任何人,失去了扎根的土地,没有了根须,都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台风来临时,那些根不深的,都被刮倒了;而那些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则岿然不动。为什么我们常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因为祖国是我们生命的来源,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对每个国民而言,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再自然不过的认同、再基本不过的责任。“爱国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不爱国的人,是最大的不道德;背叛祖国的人,是最大的缺德。
富有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古人的诗句、今人的歌声,无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着对中华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着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
1947年底,在英国留学9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国的海轮。海面平静,一望无涯。面对记者“为什么回国”的提问,这位新中国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100年来,正是一个个像彭桓武这样以爱国为本分的“拼命三郎”的奋斗,才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0年初,黄旭华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有人问他如何理解爱国,黄旭华说,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因为责任在肩,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视国家为舟,视爱国为责,我们才会同舟共济,扬帆远航。
“积人成国,国人一体,强弱存亡,责任在己。”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际的行动。爱国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用来喊的。爱国情怀是一种“情”,更是一种“行”。“行”因“情”而坚定,“情”因“行”而真挚。正如一位爱国思想家所说:“什么是爱国?想的是要它为我献出一切,不是爱;想的是我要为它献出一切,才是爱!”做一个只想在本职岗位上为国家“献出一切”的人,就是要把爱国精神体现到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到一职一位中。
军人的价值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军人的使命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军队越强大,祖国这个“后盾”越安全;军人越精武,祖国这个“后盾”越坚实。作为军人,应以精忠报国来爱国,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把从难从严养成一种习惯、把敢打硬仗练成一种本能,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更要爱得持久。相信这浓郁的爱国心、家国情,必将激励全军官兵以守土有责的时代担当,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前进、与时代齐发展,在爱国主义的历史长卷上,在强国强军的广阔舞台上,谱写出最壮丽的人生乐章。
(作者:刘含钰,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