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老人在,意味着父母还在,人生尚有归途,那是人生中的一大幸福。
可是有些家庭里却因为老人的偏心,导致子女之间失去手足的温情,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女婚姻的和谐。
赡养老人,孝顺老人,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对一个人来说,再大的成功都需要善良做基础,而这份善良里面就以孝道为最重要的。
孝道里面最受争议的就是儿媳对婆婆的孝顺,根据2021年新民法典中的规定,赡养公婆不再是儿媳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很多做儿媳的倍感轻松和痛快,虽然说并不一定不去赡养公婆,但是有了法律法规的“撑腰”,心里总是觉得很舒服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俩因为一个男人而被牵在一起,成长和生活背景都不同,再加上有些老人本来就很固执,甚至有些老人还会因为对子女的不公而疏忽了子女的感受,这就给家庭的和谐和安稳埋下了不良因素。
朋友杏珊是个很大气的女人,认识她的时候,就觉得她将来肯定是个贤妻良母,一定不会有婆媳矛盾的困扰。
后来,杏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李良,因为是家里的老大,所以李良虽然学历没有杏珊高,但是自己在外打拼了多年,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再加上常年自己一个人生活,所以李良身上的稳重和成熟最吸引杏珊,两个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让杏珊没想到,也让她心疼的是,李良那个弟弟比他受宠多了,从小到大,父母对弟弟和对他完全是不同的态度。
李良结婚的时候,父母别说彩礼和婚房,就连办婚礼的酒席钱都没出,称把李良养这么大是有恩,理应是他孝顺父母,不应该是父母再继续搭钱。
可是李良的弟弟结婚时,两位老人却全款给买了婚房,酒席也选在了当地最好的酒店。参加婚礼的李良有些落寞,这时杏珊却握住了他的手,示意他不要去在意那些。
杏珊跟弟媳几乎是前后脚怀孕生孩子,可是看到杏珊生的是女儿,而弟媳生的是儿子,婆婆直接告诉杏珊说要去照顾孙子,这面让她自己照顾孩子。
因为自己的母亲身体不好,所以出了月子后,杏珊就开始了全职妈妈的日子。照顾孩子的手忙脚乱,还有独自面对全家事物的打理,即使杏珊再崩溃,也没有求助过婆婆,因为她知道,即使求助了,婆婆也不会帮忙。
自从孩子出生后,婆婆特别不待见这个孙女,每次孙子和孙女去看她的时候,总是特别明显地偏心孙子,时间久了,就连小孩子也能看出来是怎么回事。
就在杏珊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的时候,公公却意外去世了,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的婆婆心里没了着落。
刚开始的时候,婆婆本着小儿子去了,结果没住一个月,就因为忍受不了儿媳的脸色,自己回了家。
后来,杏珊看着婆婆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也觉得不落忍,所以跟丈夫李良商量后就跟婆婆聊了聊。
结果还没等杏珊跟婆婆沟通,婆婆先打来了电话,称不能白养儿子这么多年,现在她没了老伴,要求李良给她养老,杏珊同意了。
老人第二天就拿着行李住到了杏珊的家里,让杏珊没有想到的是,婆婆百般挑剔,不是嫌弃她做的饭菜不合口,就是对孩子各种指责,还说杏珊带坏了孩子。
可是面对这些,杏珊从来没往心里去过,她一如既往地孝顺婆婆,不管婆婆有什么意见,她从来没跟婆婆红过脸。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七岁的孙女看到奶奶吃得香,就问道:“奶奶,我妈妈做的菜是不是很好吃?”
老人撇了撇嘴说:“凑合吃吧,你妈做的可没有你婶婶做的好,你将来还是要多跟你婶婶学做菜,毕竟女孩子长大了是要嫁人伺候人家的。”
孩子想了一会,说:“那为什么你还要住在我们家里呢?你为什么不住在婶婶家里呢?还有,为什么每次我跟弟弟一起去看你,你都把好吃的留给弟弟啊?奶奶你是不喜欢我吗?可是我很乖的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小孙女的话让老人心里有了波澜,尽管杏珊马上制止了孩子,但是却发现婆婆的脸色已经变了。
夜里,老人失了眠,她想了想这么多年对大儿媳的不公平,在她最难的时候,自己一把手没有搭过,反而如今养老了想到人家了,越想越觉得待不下去了,第二天一早自己就悄悄走了。
杏珊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我们还有些气不过,可是她笑笑说:“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过不去非得计较的,再说老人都那么大岁数了,毕竟也养育过李良,她可以糊涂,但是我们不能不孝。”
结局能够想到,杏珊当天就去把婆婆接了回来,而老人心里感动,从此以后逢人便说大儿媳最孝顺。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老人仗着自己是长辈,所以对小辈百般挑剔,甚至在有能力的时候,在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袖手旁观,这就让儿媳无形当中心里生了怨恨。
而杏珊的做法无疑是非常大度的,她没有计较婆婆的偏心,反而在婆婆最需要人照顾和陪伴的时候主动示好,宽慰婆婆,这样的善良就是一个家庭中最大的福报。
人这一生,难免做过错事,难免犯过糊涂,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所以当他们老了,其实内心还是需要我们去和解,去陪伴的。
所谓的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如此,一家人之间,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彼此心存感恩,这不是不必要的客套,而是把最善良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
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主要来自家人的理解和扶持,所以莫要让怨恨掩盖了这份温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