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苦寻14年找到儿子的新闻,想必大家都在关注。
从孙卓一开始坚定留在养父母家,到如今愿意转学到深圳上学。网友们纷纷感叹这才算是圆满结局了。
回深圳认亲之后这个孩子或许能感受到,“养父母”对你好只是因为你是男孩,父母对你好是因为你是孙卓。
孙卓的情感困局引发了网友们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也让媒体们掌握了流量密码。
在媒体热火朝天报道孙卓时,另一个被寻回的孩子却“悄无声息”。
今天我们想唠的,就是孙卓能被寻回背后的另一个关键人物——符建涛。
他的经历,这或许能给仍在苦苦寻觅孩子的家庭带来藉慰。
符建涛凭着对被拐经历的记忆,长大后主动寻亲,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生母,还提供线索帮警方抓住了当年拐卖自己和孙卓的犯罪嫌疑人。
符建涛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乖巧内向,小符建涛调皮开朗。
4岁的符建涛古灵精怪,会怂恿着和哥哥一起,悄悄吃完家里小卖部的鸡腿,把包装扔到外面去免得被妈妈发现;
会知道“贿赂”别的小朋友,买糖果给小伙伴们吃然后让大家都听他的话。
而家中的小卖部、哥哥、妈妈买的糖果...在2007年12月28日后,却只能停留在了符建涛记忆深处。
儿时的符建涛喜欢小动物,那天晚上,他跑到小区另外一栋楼找小伙伴玩儿,在楼下碰到了“三叔”吴某龙,他牵了条小黄狗把符建涛引诱到小区没有监控没有保安的围栏处,举着符建涛翻出小区。辗转将年仅4岁的符建涛从深圳诱拐到山东聊城,送给了他的二哥。
二哥家已经生了三个女儿,就是缺个儿子,符建涛便这样留在了“养父母”家。
尽管当时符建涛才4岁,但他记得,家里吃的是白米饭而不是馒头,他有哥哥而不是姐姐,他问奶奶,“这个爸爸为什么这么黑,妈妈也没有以前漂亮?”
奶奶敷衍着说,“你这么小,不记事儿。”
符建涛将疑惑留在心里,上初中时候,村里采血,他验了血型,也得知自己和父母的血型,凭着生物课学到的知识,他更确定了自己不是亲生的。
聪明隐忍的符建涛并没有跑去质疑“养父母”。
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还没有寻亲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在他调皮时讲过“再不听话就把你卖掉”,他也害怕自己是被妈妈卖掉的。
他打算考上大学后,再寻找亲生父母,这14年来,符建涛从未放弃过回家的想法。
哪怕他知道,“养父母”对自己很不错,但他也知道,这里不是自己的家。
直到今年9月,公安部门通过DNA对比找到他。
他才向民警坦白:“其实,我知道我是被拐卖的。”
从民警那里确定自己的身份后,符建涛拿出手机搜到了妈妈彭冬英在网上的寻子信息,他随即拨通电话,“妈,我是符建涛。”
接到电话的彭冬英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符建涛在电话里回忆起小时候,和哥哥在动物园和蛇拍照,妈妈放在自己床头的糖果...彭冬英泣不成声。
彭冬英又向办案民警核实了一次,这才终于有了实感,自己的孩子找到了。
符建涛是被拐孩子中,少数还记得自己的名字和父母样子的,更是为数不多想要回到父母身边的。
找到亲生妈妈后,他也看到了寻找孙卓的信息,看完带走孙卓的监控录像,他向警方提供线索,拐走孙卓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三叔”。
当年正是在孙海洋家附近超市做保安的吴某龙,一前一后拐走了孙卓和符建涛,一个卖给了别家一个送给了二哥。
寻找到妈妈的符建涛,得知“养父母”会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也曾陷入痛苦中,他狠不下心,也曾责怪自己,是不是都是自己的错。
有人问:真的能忘记“养父母”吗?
符建涛表示:找到了还不回家,对亲生父母来说,就是二次伤害。
符建涛善良,也明事理。对养父母仁至义尽,虽然一直都知道他们是买走自己的人,偷走了原本自己的人生,但仍不希望养父母坐牢,也和妈妈提过,能不能出一份谅解书。
彭冬英拒绝了。
她说:自己最多适当体谅,但永远无法原谅。那是他们从自己这里偷去的孩子。
我们在符建涛的选择中,看到了拐卖事件中最圆满的大结局。被拐卖的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被拐孩子的家长坚持买卖同罪,选择不原谅买家。
我们看过很多被拐后,父母即便内心再痛苦,出于对孩子的考量和顾虑,选择了“和解”,其实这也无形中助长了人贩子和买家的肆无忌惮。
买卖珍稀动物都得判刑,买孩子抢占了别家的亲情,最后心软的父母选择谅解就能安然无恙,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只有对买家入刑有严格的执行标准,才能足够震慑买卖人口的不法分子。
只有选择不谅解的父母越来越多,重男轻女、买女做妻的糟粕思想彻底消除,拐卖人口的悲剧才能减少。
最后老生常谈,即便是当下处处监控,刑侦手段越发先进,拐卖孩子事件的概率在下降。
但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时刻留心着自家孩子。出门在外,别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也不要用“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不听话就把你卖给别人”这类话来吓唬孩子。
前段时间一幼儿园进行防拐演习,结果小火车、糖果、玩具一拿出手,20多分钟就骗走了一群娃。
大人都得下载国家反诈骗app,更何况小孩。
我们要时刻留意着孩子的安全,也要从小对孩子进行防拐教育,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