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斋堂》为文学平台,宗旨:让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所登载的作品为作者原创授权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希望喜欢文学的朋友欣赏,分享传播。
乡村最美的风景,就是麦田。
我的故乡在燕山脚下,密云水库的西畔,是个山青水秀的半山区。老家的麦田,农人看作是最好的地块。在乡村,人分三六九等,庄稼也一样,选择了种玉米地块,农人就一直让它种玉米,通常不改种其他作物。玉米是喜阴的庄稼,对地理位置没有太高的要求。小麦则不同,有较苛刻的条件,向阳位置是关键,坐北朝南的地块最相宜,这样才能不影响成熟期,否则,大部分地块都收了,稍微背阳一些的土地,稍微晃动的麦穗还绿着呢。
小麦这种农作物最耗地,喜阳不喜阴,除了地理位置要有严格的选择,还要看土地的肥沃程度。劣等的田地,是不适宜播种冬小麦的。小麦种植需腐殖质较多的土地,且土壤保湿效果呈良好状态,这源于小麦是须根作物,不像玉米有直根支撑,什么样的田地均能生长旺盛,哪怕是贫瘠的土地,都不加选择。玉米作物根系发达,能强有力吸收地下的养分。
农人说,麦田换种别的庄稼,可以播种玉米、高梁等农作物。而种了玉米的地,且不适宜改种小麦。如此看来,玉米林倒像个人高马大的庄稼汉,而青青的麦苗宛似温柔细腻的小家碧玉,清婉可人。是田地的因素培养了他们的生长脾性,不可随意改变栽培方式,否则,前功尽弃,徒劳一场。况且,小麦是细粮,玉米是粗粮。人们喜欢麦田,就像喜欢白嫩嫩的馒头一样,给人以甜津津的感动。玉米是掺杂了穷苦日子的记忆碎片,人们在贫瘠的地块里种它,也是极无奈的劳动,毕竟或多或少的产量也能填饱肚子。
在春风来临,刚刚吹破瓦的时节,麦田里的麦苗返青了。一绺一绺贴着解冻后瞬时变得柔软的鹅黄色土地,仿佛是春姑娘在地皮上涂抹出的绿色皴笔,清心悦目,也很诱人。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去踏青。农历三月,正是清明时节来临之际,天气暖和,麦苗像春江水暖鸭先知般的一股脑的吐出大片大片的鲜绿,装扮着春天的景色。雪白的山桃花一簇一簇盛开着,与青春的麦田形成呼应,极像儿童用纯真的心灵作的水彩画,灵秀而稚嫩。我们踩着田埂的时候,大人总是不忘提醒,别伤着麦苗。麦苗在农人的心中等同他们的肌肤或神经,需潜心护理。我们知道用不了多久,整块田地就很快连成一片,看不到麦垄,就像草原一般掀开翡翠色的绿毯子,景象壮观,气象万千。
邻居的婶子是个热心肠,乐意给未婚的青年男女当红娘,麦田是最好的约会地点。在集体化年代,全村人一块儿干活,有时候在收工的时候,看见一个个俊小伙扛着锄头疲惫晚归,就主动上前联系,告知谁谁谁家的闺女相中他了,并有意愿。小伙一听脸顿时红了,结结巴巴地答应并满心欢喜的跟着婶一起走进了麦田和女方见面。麦田成了那个年代的露天婚介所,既不引人注意,也省很多花销,一桩桩奇妙的婚姻就由麦田里开始诞生。
初夏时节,麦苗长高的时候,青春而齐扑扑的茎干一垄一垄矗立在麦田里,微风佛过,麦浪起起伏伏,跟波浪一样,扑卷翻腾,时而不停地向前推进,时而又像大海退潮一样后退,很是赏心悦目,叹为观止。麦田的清秀与美丽在这个时候达到最美的境地。
麦田里的故事从此在这时候总是绵绵不绝、娓娓动听地讲述演绎着,彷佛静静聆听着人们的私语和悄悄话,周而复始,一年复一年。麦黄夏收,农人忙着提镰割麦,没日没夜进行龙口里夺粮。这一时期,天空多发雷阵雨,害怕连阴雨,成熟的小麦极容易在麦穗里生了芽,粮食就变坏了。因而,赶在雨季来临前抢收到仓,比什么事都重要。这时候我婶说媒的事也就告一段落,停了下来。
我上高中的时候,常常苦涩的一个人走进麦田,看麦浪滚滚,看碧波荡漾,想自己的未来。少不更事的我,不知道麦田会衍生男欢女爱的婚姻,不知道风吹麦浪有如许的哀愁,多少年一直缠绕着我。可我时常盼望像诗人一样,吟咏着麦浪的夏景,盼望着有我自己的浪漫绽放。
如今,麦田不在了,有关麦田的故事,从此做了终结。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郭怀福,北京密人,爱好摄影,写作,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