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新出的日剧,很多人看得义愤填膺,想冲进屏幕打人...
在豆瓣上,它高达8.9分,人们给出的评价都是这样的:
太现实了,导致看不下去!
只想跟女主说:离婚吧,抚养权也不要了...
恨不能把她的丈夫、婆婆、孩子捆一块儿,一把火烧了...
剧中让人憋屈的情节,来自一个家庭主妇的日常:《坡道上的家》
2018年,日本东京。
里沙子,是个全职妈妈。
她很能干,一手带大3岁女儿,还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煮得一手好菜,性情又温顺,是众人眼中的贤妻良母...
有一天,一封从法院寄来的信,打破了里沙子平静的生活...
原来,她被抽中作为候补的国民陪审员,要参与审理一桩刑事案件。
2009年,日本开始实施陪审员制度,即从选民中随机抽取6名陪审员。担任陪审员是一种公民义务,不得无故缺席。
即使是候补,也得每天出席,里沙子只好每天将女儿送去婆家,再赶往法庭聆讯...
巧的是,案件的被告,也是一位全职妈妈,却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将8个月大的女儿,溺死在浴缸里。
案件轰动一时,杀人动机,众说纷纭...
有人说:因为她没有母乳,孩子晚上哭得厉害,育儿不顺,导致她对女儿产生怨恨,希望孩子从世界上消失...
还有人说:因为丈夫忙于工作,很少帮忙带孩子,女人筋疲力尽,患上了产后抑郁,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刚开始,里沙子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个女人太狠心了,再怎么不顺心,也不该拿孩子出气,根本没有母性!
可随着审理的一步步推进,她逐渐发现,被告所经历的种种,似曾相识,仿佛跟自己的人生产生了重叠…
而每天参与案件审理,令她无法兼顾家庭,与丈夫之间的矛盾一点点暴露出来…
日剧《坡道上的家》,由以“大尺度、毁三观、暗黑”著称的wowow电视台出品,4月底开播,共6集,目前更新至第3集,豆瓣8.9分...
改编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
角田光代,被誉为当今日本文坛三大重要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总是真实写出现代女性的切身问题,比如小说《第八日的蝉》《纸之月》等,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收获了良好口碑。
这部《坡道上的家》以里沙子和被告,这两位妈妈的家庭故事为主线,展开剧情,同时穿插多个家庭的烦恼,聚焦女性在育儿问题上的困境。
其实这个困境,早就不限于日本,已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场景,原来,天底下的妈妈都有相似的焦虑:
孩子刚出生,非常在意有没有母乳,老觉得不给孩子吃母乳,就是亏待了孩子…
孩子为什么大晚上的不睡觉?为什么怎么哄都还是一直哭闹?
总着急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成长得慢,为什么身高体重总比标准值差了一点?
为什么该学爬的时候还不会爬?学站学得不够快?
给孩子做什么辅食?能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
溺爱孩子的爷爷奶奶,又给孩子买零食了怎么办?
该上学了,选哪个幼儿园比较好?
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乳、断奶,把孩子养大,有人形容这个过程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几乎每一个妈妈都经历过“丧到极致”的抑郁、焦虑,甚至对孩子产生过恨意。
也难怪很多妈妈说:早知道就不生了。
而这艰辛的过程中,最寒心的,不是孩子多闹心,而是身边的人非但没伸出援手,还总喜欢指手画脚。
比如剧中被告的婆婆,就总是数落她:
孩子生下来两天,都不抱抱孩子,没有母爱。
孩子发育得这么慢,还不是妈妈奶水少,又不会带。
孩子哭,你就抱抱她,逗逗她啊,怎么连一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更扎心的是,她老公总是忙于工作,每天10点、11点才下班,甚至为了晚上不被娃吵,住到酒店去...
周一到周五,无论白天黑夜,都是女人独自带娃,孤立无援...
老公却对她说:我周末已经帮着带娃了啊,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你没理由做不到。
孩子半夜哭,他抱怨说:要是我妈,肯定不会让她哭的。那谁谁谁,一个人也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呢?
剧中的几个女人,都经历着这样的“丧偶式育儿”。
老公平时家里啥事儿也不管,下班回家看电视,玩手机...
高兴起来,就陪孩子玩一会儿,孩子哭了、尿了、饿了,就甩给妻子...
哪一天心血来潮,还要干涉妻子的教育方式,上演“丧偶式育儿”高级版:诈尸式育儿(不承担义务,还要行使权力)。
剧中有这样一幕:
一天晚上,里沙子带女儿回家,女儿非要抱,可里沙子拿着很多东西,没法抱她,孩子就坐在地上耍赖。
里沙子只好故意说“那妈妈先走了”,把孩子留在原地,躲到不远处的拐角。
谁知,这一幕被刚好下班路过的老公看到了。
他立刻抱起了女儿,指责里沙子:你怎么能把她大晚上留在路上?这种事你经常做吗?你不担心孩子被拐走吗?你这算是虐待儿童!
丈夫是最亲近的人,也因此,他的不理解,像一把利刃插进妻子心里,这一刀最深,最狠。
自从里沙子当上候补陪审员,变得有如上班族那么繁忙,老公总是对她说:别勉强!
不要误会这是宽慰和体贴,他的潜台词是:当孩子和工作无法兼顾,放弃工作,在家带娃,因为你是妈妈。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的共识。
人们普遍认为:育儿是女人的事,至少,主要是女人的事。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社会评价体系要求母亲做到90分以上才是应该,而父亲能做到60分就已经值得赞扬。
主流社会对女人的期待是:工作时精力无限,回到家,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儿女成群,还能挤出时间健身化妆,给孩子办生日会,做纸杯蛋糕…
似乎一旦做了妈妈,全世界都有权监督你:你怎么能撇下孩子和闺蜜出去喝一杯?你怎么还不会做饭?你这样教孩子不对,怎么能吼呢?
仿佛做不成完美妈妈,人生就是失败的。
而爸爸呢,不少男人有了孩子之后,聚会、喝酒、打游戏一样没落下…
甚至在家依然像少爷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妻子呼来喝去:给我拿瓶啤酒!什么时候吃饭?
只要懂得说“老婆辛苦了”,能帮着换一次尿布,冲一次奶粉…就被夸上天了。
在这种社会偏见之下,才会有剧中那些奇葩言论:
男人要赚钱养家,女人在家就应该什么都打理好,不要让老公操心。
什么产后抑郁?骗人、矫情,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过去了就好了。
现在的太太们,她们的丈夫都挺为她们着想了,还有怨言?
更奇葩的是,有些言论还都是出自女性之口。
在这种社会偏见之下,当一个家庭要孕育新生命,人们也总是期待女性牺牲事业,腾出时间精力来带孩子。
比如在日本,大约有2/3的女性会因为生育离开职场,而在中国,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全职妈妈这个群体也在不断壮大。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育儿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宁可加班,也不愿意回家带娃嘛。
在外国社交网站Reddit上,最近有网友提问:各位妈妈们,母亲节你究竟想要什么礼物?
结果,得到了一堆令人心酸的答案:
我想要不被打搅地好好睡一晚。
我想要房子干净整洁,一个长长的午觉,还有,今年我不想去看望婆婆。每年的母亲节都围着她在转,但我也是个妈妈呀。
我想要休息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让他们来做我平时做的事情,而不是母亲节那天我什么都不做,第二天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双倍。
我希望这一天我不用对任何事、任何人负责。我想在中午喝啤酒,想在晚上吃蛋糕。
很多妈妈在母亲节这一天的愿望不过是:不用做母亲。
因为育儿这份工作,全年无休,已经透支了她们的人生,牺牲了她们的睡眠、娱乐、社交…
她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回到这部《坡道上的家》,很庆幸有这样的电视剧,把女人面临的育儿困境如此真实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我不认为它是一部“不婚不育宣传片”,反而觉得,它非常积极的面对婚育问题。
把家庭里那些难以启齿的事,摆到台面上来讲,让女人确信,这些事说出来,一点不矫情,这本来就是一种进步。
它告诉我们,正视这些问题,改变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那些想要成为母亲的女性,创造有尊严的育儿环境。
只有当一个妈妈活得像个人,然后,她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