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她火了:
屠呦呦,她的事迹,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次。
再度爆火,是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忘带钥匙”“不爱做家务”“目中无人”……
在这里,英雄还是英雄。
只不过他们从刻在勋章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还原成了一个个有温度,有性格的人。
记住这样的他们,才是更好的致敬:
《功勋》
01
李延年 战斗英雄
1951年7月。
朝鲜,开城。
小小的谈判桌上,美、朝、中三方代表就“三八”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僵持不下。
美方以海、空优势大开狮口,企图不费一兵一卒将分界线前推38~68千米,被驳回。
开城谈判破裂。
那就让机关枪和大炮发言吧
就这样。
舌枪唇剑变荷枪实弹。
发言的场地由谈判桌前,瞬移至346.6高地。
双边都打算在这个角力场,通过展示拳头,讲一个成王败寇的硬道理。
真可谓,得346.6者,得天下。
那么接下来就剩下一个问题:
这只拳头如何重重出击?
情形越是敌强我弱,越是涌现能人、奇人、牛人。
我们这个故事单元的主角,李延年就要出场了。
镜头推回到我方营地。
战前会议上。
任务刚刚分配完毕,七、八、九连,三个步兵连连长争得面红耳赤。
不为别的。
就为了——打助攻?寒碜谁呢。
说的,自然是七连连长刘家龙。
七连长自己掐尖要强不说,他的七连也个个精兵、条条硬汉,领起任务来只啃硬骨头。
这次打助攻,他不服,非要当主力。
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不发一言。
他不发言,大伙却惦记着。
嘴仗平息下来,营长张嘴就点他:“你怎么不发表意见呢?”
正是七连指导员,李延年。
说也奇怪。
李指导员和他的七连长一向连枝同气,此时却不帮腔。
他的眼神落定在沙盘,若有所思。
你这是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台嘛
开场八分钟。
战场的形势,人物的性格,基本都摸清楚了。
稍微有些工作经验的知道。
职场上有些人自带“能人”光环,他们往往并不急于发言,但当他们张口,所有耳朵都会暗自留神。
七连指导员李延年的高质量发言没有令人失望。
平是非,晓利害,指明路。
全在几句话之内,恰到好处地绝不多用半分力气。
首先。
表一个态,服从上级安排。
作为队伍里的基层政工干部,干政治工作的觉悟不能丢。
这是立场问题。
是此番发言的大方向。
大方向对了,营长连连点头。
—服从营长的任务分配
—看李指导员这个态度
接下来,才开始展示真正的实力。
通过研究战地地形和敌人的防御部署,李延年的结论是:
七连助攻的五号阵地,敌人防御最厚、火力最猛、地势最险,乃此次战役的决胜点。
名为助攻,实则是主攻中的主攻。
不是非硬骨头不啃吗?
这就是最硬的那块骨头。
就在别人都在为了主次之分争执时,他已经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除了李延年
谁都没说到点子上
李延年说的
那就是营里的意图
最后,还有一个大招。
作战指挥部原定天亮直接进攻。
他建议,进攻前两小时做最后一次火力侦察,扫清障碍,顺势埋伏。
最重要的是,麻痹敌人,攻其不意。
好家伙。
从技术要点到心理动向一手掌握,这位指导员同志果然不简单。
连长和我呢
还有一个建议
就是动静大了一点
怕营里不同意
这段发言,层次分明,各有侧重。
如此一来。
哪怕最不懂军制的影迷也会了解:
一个叫人心悦诚服的指导员,究竟兼着哪几样自我修养。
李延年的答案是,政治觉悟、作战智慧和组织能力,样样高超。
难怪豆瓣网友奔走相告:
反映我军指挥者典型形象已刷新。
不是“我特娘的意大利炮”,是指导员李延年!
02
于敏 核物理学家
如果你们还没见过这样的雷佳音:
蓝短袄黑棉裤,一头发丝很欠打理。
勾躯干缩手而坐,像要冻坏的鹌鹑。
别惊讶。
这只是那个艰难年代的一般写照。
但。
就形象处理而言,他比普罗大众更普罗大众,也是应了那句话——“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于人。”
氢弹成功引爆之前,于敏是核物理学家;而在那之后,他也被称为“氢弹之父”。
对于他,我们难免感到陌生。
“不示人”是从事秘密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
如何将一名核物理学家生平的方方面面,有滋有味地罗织起来,这着实考验技术。
搞核物理理论的嘛。
自然离不了笔和纸、符号和数字、假设和验算。
主创于是也紧扣一个字,题。
于敏同志的生平大事,可以写成三道题。
第一道,选择题。
1961年。
元旦刚过,一份申请书递交到了组织办公室。
这是一份出国留学申请。
落款人,于敏。
但,研究人员内部悄悄按学术背景分了派、排了辈。
在哪里留的学
梦寐以求的机会,就这么没了,残酷的现实可能一时压倒梦想。
但有一样东西,可以突破现实——情怀。
谁也想不到。
事情的转折在这样一处小小的路边摊。
上级老郝一提氢弹的研究计划,我们的于敏同志就问:“什么时候开始?”
老郝并不急于答他。
反而说了一大堆附加条件,比如要放弃论文、放弃荣誉、放弃出国……于敏稍稍愣神,片刻之后,重重点头。
碗里的馄饨还冒着热气。
于敏的人生轨迹却已经转向。
第二道,判断题。
“氚氚反应截面能不能超氘氚反应一倍以上?”
要自主造氢弹,就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美国权威杂志说,是。
我们的计算结果,否。
采信谁的数据?
答案担着至少两亿人民币的干系。
这一题很精彩,于敏怎么答。
Sir不剧透。
第三题,问答题。
理论物理、流体力学、中子物理、原子物理、等离子物理……那些天书一般的学问,没有一问难得住于敏。
可是下面的问题,他保准一道也答不出。
1. “叔叔你是谁?” (于敏小儿子于欣)
2. “你家都搬了,你不知道?”(旧邻居刘姐)
3. “(你爱人)咳嗽几天了,发烧多少度,拉不拉肚子?”(医生)
一问三不知。
功勋卓著的背后,是于敏一次一次的在无言以对中被对质、被总结。
一个人的精力究竟放在了哪里,行动说话。
《功勋》中,三次小跑。
都是从病榻上跑出来。
也都是跑到尚未完成的数据运算中去。
这就是那个时代科研工作的节奏。
时间紧、任务重,以弱追强。
你问他为何一往无前,连健康、家庭、前途都顾不上。
于敏就一句话,平常、实在:
国家兴亡的事,必须干。
03
屠呦呦 药学家
今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先后大热。
现在《功勋》又成为一部9分+。
它们都不只是宣读光辉事迹。
而是把英雄们,拍出了亲切可感的模样。
其中最出圈的,恐怕是屠呦呦(周迅 饰)的部分。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八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
如何把长期在冷板凳上枯燥的科研过程拍好,是个难题。
但这道题,《功勋》反而解答得尤为出色。
上世纪60年代。
一个师的越南部队从河内拉过来,刚打两场小战役,还能作战的就只剩下几个营。
战火凶猛?
呵呵。
有个说法:越南的蚊子,比战斗机还凶。
最致命的,还是蚊子传播的疟疾。
世界级的流行病,威胁着近20亿人的生命安全。
越南正好处于疟疾高发地区。
原有的药物,已经不太起作用 。
疟原虫已经对奎宁类药物
产生了抗药性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来我国访问,寻求帮助。
毛主席作出指示: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
随后,卫生部、化工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近百个科研单位,参与到了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军工项目。
中药所的这个项目被领导委任给业务骨干屠呦呦。
这是个什么人?
工作认真,踏实努力。
但经常想事出神,走路不看路。
目中无人,心中有术。
领导跟她谈事,她一口指出他没记牢的。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和……
-屠: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普遍存在的是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兄弟科研单位经过重重筛选,找到中药常山可治疟疾。
被屠呦呦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
可是常山的毒副作用是非常大的
因为它的有效成分是常山碱
毒性发作严重的时候
它会抑制循环中枢
引发心悸,血压下降
甚至死亡
生活里。
她自愿且主动让精力被工作挤压。
走路不忘看医书,却经常丢三落四,忘带钥匙。
家庭大小事务由丈夫(张颂文 饰)全包。
而故事到这,刚刚展开13分钟。
但叙事特别高效、有力
将屠呦呦的坚硬与柔软有机结合。
不刻意神话她的事迹、拔高她的精神。
也不回避她为人处世的瑕疵、对家人的亏欠。
毕竟,有些人光是名字一出,便已经足够令人肃然起敬。
多拍她人性的一面,反而会更贴近生活,也使其更具烟火气、人情味。
这种创作思路,在已经播出的5集里,随处可见。
在信仰上,她是个坚定的战士。
在科研上,她跟领导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认为科研只讲实事求是。
同时在家庭上,对父母、丈夫、孩子有所亏欠,让父亲对她意见很大。
经过大量实验后,屠呦呦认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一边努力攻克常山的毒副作用。
一边寻找古籍医方,又从老医学家那里提取经验。
中国医药学不愧伟大宝库,还真让她找到了不少药方。
其中最吸引她的,是这个。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但经过反复实验,屠呦呦发现青蒿对抗疟疾并无效果。
药方错了?
先别轻易下论断,仔细研究葛洪的方子。
“绞取”。
说白了,就是榨汁。
而他们之前用的方式都是中医最常见的水煎。
转变方式后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果然对疟原虫有奇效,而且速效、低毒。
最重要,疟原虫对其无抗体。
这是世界医药学史上无比振奋的发现。
《诗经·小雅》载有《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青蒿素。
仿佛真是上天赐的礼物,很是登对。
但倘若没有数以千日的准备,礼物来了也把握不住。
04
功勋
《功勋》是英模剧,也是群雄剧。
48集,6集一个单元,8个故事。
用光影记录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的事迹。
Sir还想谈谈申纪兰(蒋欣 饰)。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西沟村人一起探索出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道路。
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我国第一部《宪法》。
张富清(郭涛 饰)。
战斗英雄,战争期间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
荣立二等功1次,一等功3次,特等功1次。
建国后又主动到偏远山区工作,尘封功绩60年。
袁隆平(黄志忠 饰)。
杂交水稻之父。
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黄旭华(黄晓明 饰)。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隐姓埋名三十载,从研制核潜艇,到深潜下水试验,他总是在第一线。
因为黄旭华们,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还有孙家栋(佟大为 饰)。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负责人,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
从事航天工作六十年间,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昨天(10月16日),0时23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
约582秒后,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祖国崛起之路,镌刻着他们辛苦付出的痕迹。
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共和国的功臣本身,让《功勋》的意义远远大于一部电视剧。
当女性享受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
当第一支青蒿素注入疟疾患者的身体;
当我们安居乐业,免于战乱和颠沛流离……
美好的事物越是来得理所当然,我们越需要知道,英雄甘于无名的用意。
《一代宗师》的台词,Sir一直很喜欢。
“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有人是绿草红花,阳光中微颤;有人便要碾落成泥,做土壤中的养料。
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受勋前,里子是他们。
受勋后,他们变成了面子。
但《功勋》让我们看到,里子后面,有更厚的里子。
没有那些深厚的地基,哪来共和国的巍峨大厦。
我们憧憬功勋。
也不可以忘了,那些深不见底的“里子”,同样值得铭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李寻欢不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