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塔是指在佛一生行化的八个主要地点所建立的佛塔,(宋)法贤译《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何等为八?所谓第一迦毗罗城龙弥尔园是佛生处,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第三迦尸国波罗柰城转大法轮处,第四舍卫国祇陀园现大神通处,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第七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槃处,如是八大灵塔。”该经极短,没有具体内容。敦煌石窟有4铺八塔变:莫高窟宋代第76窟、榆林窟西夏第3窟、东千佛洞西夏第5窟、五个庙石窟西夏第1窟,内容十分丰富。
五个庙石窟第1窟的八塔变存三塔:中间为降魔塔,塔顶两侧有魔众,可知是“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右侧上方画立佛,旁有一人持伞盖、一人礼佛,是为“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左侧上方画立佛,佛脚下有若干小象,为“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
榆林窟第3窟的八塔变保存完整,但没有榜题,主要内容有:中间为第二塔(降魔塔);两侧各三塔,右侧自上而下是第五塔、第四塔、第一塔,左侧自上而下是第六塔、第三塔、第七塔。两侧塔的下方还各有二个画面(右侧为指天发誓、六年苦修,左侧为尼连河洗澡、龙王护持),用以补充诞生塔内容。上层为涅槃图,没有塔,但显然是第八塔(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槃处)。
东千佛洞第5窟八塔变位于北壁西起第三铺,构图与榆林窟的八塔变完全一样:中间为第二塔、上方为第八塔;右侧自上而下是第五塔、第四塔、第一塔;左侧自上而下是第六塔、第三塔、第七塔。
莫高窟第76窟东壁门两侧各画四塔,上下各二塔,并且保存有榜题,次序与《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略有不同,介绍如下。
第一塔:降生塔,位于门南之南侧上方,主榜题和7个画面榜题文字全部保存。有右腋诞生、龙神灌顶、指天发誓(上述三画面位于大塔内,下方主榜题“粤我本师释迦牟尼佛泯形兜率,降迹迦毗,乘白象而示应示生,蹑青莲而指天指地,净饭王捧持太子,阿私仙占相吉凶,称云定是法王,救度一切。果然厌四生苦,奉观六道群迷。逾城弃生死之萦绕,雪山证菩提满果。此处降生,第一塔也。”)、净饭王捧太子(榜题“净饭王捧太子”)、相师占相(榜题“相师阿斯陀仙”)、夜半逾城(榜题“太子夜半逾城”)、辞别车匿(榜题“车匿俸冠共马辞太子”)、雪山落发(榜题“太子雪山落发处”)、六年苦修(榜题“太子六年苦行处”)、尼连河洗浴(榜题“煕连河澡浴处”)等10个画面。
第二塔:位于第一塔的下方,已全毁,推测是降魔成道塔。
第三塔:转法轮塔,位于门南之北侧上方,画面、文字保存完整。其中塔两侧有文殊菩萨赴会(画三合十菩萨,榜题“文殊菩萨摩诃萨等来赴法会”)、普贤菩萨赴会(画三菩萨合十,榜题“普贤菩萨摩诃萨等赴法会”),似乎不是佛传内容。下方中央是主榜题:“于是慈云普覆,悲智发明,应因地之愿心,受梵王之启请,赴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化昆季之五人,始宣扬于四谛。此处初转法轮,第三塔也。”南侧为五俗人合十听法,榜题“教化昆季五人处”。北侧画五比丘合十听法,榜题“五比丘闻四谛法轮时”。
第四塔:位于第三塔下方,全毁,推测是从忉利天下降塔。
第五塔:舍卫国显大神通塔,位于门北之南侧上方,画面、文字保存部分。塔一侧为一僧人一俗人,显然是表示舍利弗与祇陀商议建精舍,榜题漫漶。对应一侧画面一菩萨一比丘,榜题漫漶,参考第七塔相同内容,可能表示“菩萨声闻从佛会时”。下方主榜题残存一半:“遂向舍卫城祇陀园中,给孤虔诚铺金买地,建立精舍,足立囗囗囗囗与僧囗囗囗囗囗之囗囗囗囗囗地囗囗囗囗也。”一侧是外道听法(榜题“外道师五人归依佛时”)、一侧是波斯匿王供养(榜题“婆斯匿王献花供养”)。
第六塔,位于第五塔下方,全毁,推测是王舍城化度塔。
第七塔:猕猴奉蜜塔。此塔下中央为主榜题:“吠舍城内猕猴奉蜜于世尊,佛即纳之,身心欢喜而作舞,失足陷井,命终生天,此地兴隆。第七塔也。”主榜题一侧画有猕猴采蜜、奉蜜、舞蹈、坠井等画面,榜题:“猕猴戏(献)蜜欢喜作舞蹈井”。上方有一天人乘云而来,散花供养,榜题:“猕猴命终,得生天上散花供养”。另一侧画二菩萨三弟子,榜题“菩萨、声闻从佛会时”,榜题和画面一致。
猕猴奉蜜是佛教中著名故事,见于多部佛经,如《摩诃僧祇律》卷二九记载:“复次佛住梨耆阇河边,时世尊钵、比丘钵共在露处。时有弥猴行见树中有无蜂熟蜜,来取世尊钵。诸比丘遮,佛言:‘莫遮,此非恶意。’弥猴便持钵取蜜奉献,世尊不受,须待水净。弥猴不解佛意,谓呼有虫,转看见钵边有流蜜,持到水边洗钵。水溅钵中,持还奉佛,佛即受取。佛受已,弥猴大欢喜,却行而舞,堕坑命终。……即生三十三天上,下生出家成罗汉。”
第八塔:位于第七塔下方,全毁,应该是涅槃塔。
佛传类佛经中似乎没有某一部经与第76窟八塔变的画面、文字相对应,此经变的来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孙修身《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中的现存四塔考》,《敦煌研究》1986年第4期。
贺小萍《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中三佛图像辨析》,《敦煌研究》2010年第1期。
樊锦诗《敦煌石窟全集》4“敦煌佛传故事画卷”第四章《礼拜八大灵塔、解读佛陀传记》,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年。
常红红《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五窟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来源:敦煌研究院,作者:王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