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烂剧在刷屏,好剧情悄悄。
今天要说的这部剧,当属后者。
它是好剧、良心剧、难得不耍心眼的剧 ......
《面具》
我们知道谍战题材出了很多的好剧------《潜伏》、《黎明之前》、《风筝》。
巧合的是它们都是在北京卫视播出的,而最近播出的《面具》也同样属于这个系列。
现在很多剧都有这个套路:请来流量小鲜肉主演,再找几个老戏骨当配角,流量也捞着了,演技派也有了,看起来是两边的油水一个也没落下,实际上结果往往是挣了流量丢了脸。
但《面具》不是这样的剧,它给人最大的观感是踏实。
踏实的演员,踏实的剧本、踏实的导演。
没找小鲜肉、没有什么杰克玛丽苏、没CP、没套路,也没单独找几个老戏骨撑场子,因为......全是老戏骨。
总的来说,就是不玩虚的,每一集是实打实、沉甸甸。
如果说很多剧像软踏踏的海绵,那《面具》就是那种夯实了的黄土,密度不可同日而语。
演员方面,有祖峰、梅婷、侯勇、句号......看到这几位,不知大家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演艺圈有他们这批人,真好。
祖峰的《潜伏》《北平无战事》;侯勇的《人民的名义》《大秦帝国之裂变》;梅婷的《父母爱情》《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句号的《背靠背,脸对脸》......
每一位拿出来都有9分的作品,这才是演员的功德。
他们这批人热点里面找不到,好片好剧里面扎堆,不刺眼、不浮躁,演艺生涯就是从一个角色到下一个角色,从一年,到几年,到十几年,到几十年。
在他们身上,才能身上才能看出演员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名号。
再问演艺圈是明星们是撑起来的吗?是他们。
所以有了这批演员,《面具》的表演就大可不必怀疑了。
表演之外,更重要的是故事。
我们看看《面具》讲了啥?
1948年,哈尔滨早已被中共解放,但明面上是一派祥和,暗地里却风谲云诡。
祖峰饰演的李春秋,是哈尔滨市公安局的法医科科长。
但同时也是一个沉睡了十年的军统特务,十年过去,他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
可就在这时,平静的日子被陡然打乱,他突然被组织唤醒。
他一方面不愿背叛党国的命令,一方面又不愿忍受道德的谴责。
信仰?道德?家庭?这三座大山牢牢压住了李春秋,让他开始了一段左右为难的特务之旅。
剧中的李春秋既有法医的沉稳内敛,也有特务的狡猾诡诈。
在完成上级的一个个命令时,他看到了同伴们一个个冒死也要叛变,看到了军统的血腥残酷,他的态度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观上的失望和厌恶,他的挣扎也愈发明显。
最终,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他弃暗投明,完成了蜕变。
祖峰把李春秋的戏演得足够细腻,也足够复杂。
但更复杂的是侯勇饰演的丁战国。
他的身份是市公安局侦查科的丁科长,他对李春秋是又爱又恨,一边是形影不离的好搭档,一边是明争暗斗的死对头。
他工作勤快,待人亲和,一副标准的人民公仆形象。
当他发现李春秋身份存疑时,便穷追不舍的调查,生怕革命队伍里混入了间谍。
但似乎每每在就要真相大白时,他又总是让李春秋安然逃过,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丁战国另有身份呢?
如果真是另有隐情,那他的身份又是什么,又意欲何为呢?
还有句号饰演的陈立业,是一个巴结权贵的老师,还是一个有浩然正气的共产党员?
剧中有太多你意想不到的反转,而且这些反转并不是为了做秀,而是有理有据铺排合理的身份转换。
另外除了主角,剧中还有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他们和李春秋一样,同样是被唤醒的军统特务。
这些人与我们之前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他们不再是冷血残酷的机器,而是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比如叛变的老孟、不堪重负濒临崩溃的叶翔、以及对职业厌恶的陈彬......剧中呈现了他们的内心挣扎,把以往一贯片面化处理的反派角色,还原成了一个“人”来读解。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贪生怕死,也有良知和恐惧,也会渴望关怀,需要爱。
这种反向呈现历史的方式,是独特又有意义的。
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阴暗面,看到了胜利阴影下的人们,呈现了一派失败者的挣扎与失落。
除了这个反常规的总体视角之外,《面具》的剧本也同样十分精细化,基本上每一集都是线索勾连着线索,情节铺垫着情节。没废话,不拖沓。
既丝丝入扣,也扑朔迷离。
有很多地方是迎难而上,最后也迎刃而解。
剧本呈现出了一派精心构建的混乱,用乱来达到最后醍醐灌顶的清醒。
而且越乱越见人性复杂,越乱越知真相残酷。
就像剧名一样,人人都活在面具之下。
有人走向了灭亡,也有人完成了蜕变。
面具可以遮掩一时,却总有掀开的一刻;只能掩盖表象,却终究逃不过历史和真相。
所以在《面具》中,既可看到借古喻今的人性反思,又能看到滚滚如流的历史浩荡。
这样的好剧,可别让它静悄悄啊。